简介
《針灸甲乙經》是古代漢醫著作之一,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學專著。也是最早將針灸學理論與腧學相結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晉皇甫謐(215-282年)編撰於魏甘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時期改為12卷本。
标签
章节列表(142)
林序
皇甫序
序例
精神五臟論第一
五臟變第二
五臟六腑陰陽表裏第三
五臟六腑官第四
五臟大小六腑應候第五
十二原第六
十二經水第七
四海第八
氣息周身五十營四時十
營氣第十
營衞三焦第十一
陰陽清濁精氣津液血脈
津液五別第十三
奇邪血絡第十四
五色第十五
陰陽二十五人形性血氣
十二經脈絡脈支別第一
十二經脈絡脈支別第一
奇經八脈第二
脈度第三
十二經標本第四
經脈根結第五
經筋第六
骨度腸度腸胃所受第七
頭直鼻中髮際傍行至頭
頭直鼻中入髮際一寸循
頭直俠督脈各一寸五分
頭直目上入髮際五分卻
頭緣耳上卻行至完骨凡
頭自發際中央傍行凡五
背自第一椎循督脈下行
背自第一椎兩傍俠脊各
背自第二椎兩傍俠脊各
面凡二十九穴第十
耳前後凡二十穴第十一
頸凡十七穴第十二
肩凡二十八穴第十三
胸自天突循任脈下行至
胸自輸府俠任脈兩傍各
胸自氣户俠輸府兩傍各
胸自雲門俠氣户兩傍各
腋脅下凡八穴第十八
腹自鳩尾循任脈下行至
腹自幽門挾巨闕兩傍各
腹自不容俠幽門兩傍各
腹自期門上直兩乳俠不
腹自章門下行至居凡十
手太陰及臂凡一十八穴
手厥陰心主及臂凡一十
手少陰及臂凡一十六穴
手陽明及臂凡二十八穴
手少陽及臂凡二十四穴
手太陽凡一十六穴第二
足太陰及股凡二十二穴
足厥陰及股凡二十二穴
足少陰及股並陰蹺陰維
足陽明及股凡三十穴第
足少陽及股並陽維四穴
足太陽及股並陽蹺六穴
經脈第一上
經脈第一中
經脈第一下
病形脈診第二上
病形脈診第二下
三部九候第三
針灸禁忌第一上
針灸禁忌第一下
九針九變十二節五刺五
繆刺第三
針道第四
針道終始第五
針道自然逆順第六
針道外揣縱舍第七
八正八虛八風大論第一
逆順病本末方宜形志大
五臟六腑虛實大論第三
陰陽清濁順治逆亂大論
四時賊風邪氣大論第五
內外形診老壯肥瘦病旦
陰陽大論第七
正邪襲內生夢大論第八
五味所宜五臟生病大論
五臟傳病大論第十
壽夭形診病候耐痛不耐
形氣盛衰大論第十二
六經受病發傷寒熱病第
六經受病發傷寒熱病第
六經受病發傷寒熱病第
足陽明脈病發熱狂走第
陰衰發熱厥陽衰發寒厥
太陽中風感於寒濕發第
陰陽相移發三瘧第五
五臟傳病發寒熱第一
五臟傳病發寒熱第一
經絡受病入腸胃五臟積
五臟六腑脹第三
水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第
腎風發風水面腫第五
大寒內薄骨髓陽逆發頭
寒氣客於五髒六腑發卒
邪在肺五臟六腑受病發
肝受病及衞氣留積發胸
邪在心膽及諸臟腑發悲
脾受病發四肢不用第六
脾胃大腸受病發腹脹滿
腎小腸受病發腹脹腰痛
三焦膀胱受病發少腹腫
三焦約內閉發不得大小
足厥陰脈動喜怒不時發
足太陽脈動發下部痔脱
陰受病發痹第一上
陰受病發痹第一下
陽受病發風第二上
陽受病發風第二下
八虛受病發拘攣第三
熱在五臟發痿第四
手太陰陽明太陽少陽脈
水漿不消發飲第六
胸中寒發脈代第一
陽厥大驚發狂癇第二
陽脈下墜陰脈上爭發屍
氣亂於腸胃發霍亂吐下
足太陰厥脈病發溏泄下
五氣溢發消渴黃癉第六
動作失度內外傷發崩中
邪氣聚於下脘發內癰第
寒氣客於經絡之中發癰
寒氣客於經絡之中發癰
欠噦唏振寒噫嚏泣出太
寒氣客於厭發喑不能言
目不得眠不得視及多卧
足太陽陽明手少陽脈動
手太陽少陽脈動發耳病
手足陽明脈動發口齒病
血溢發衄第七鼻鼽息
手足陽明少陽脈動發喉
氣有所結髮瘤癭第九
婦人雜病第十
小兒雜病第十一
相关小说
阅读提示
我们致力于确保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无法保证所有内容在任何时间都完全准确、完整或无误。用户应自行核实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您在本网站浏览或使用内容时,可能会涉及第三方链接、广告或信息来源。我们对这些内容的准确性、合法性或适用性不承担任何责任,任何通过本网站访问或使用第三方内容的行为,均由用户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