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第一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皆同,死不治。
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曰秋病,甚曰今病,髒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夏胃微鈎曰平,鈎多胃少曰心病,但鈎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髒真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長夏,胃微軟弱曰平,胃少軟弱多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軟(《素》作弱)甚曰今病,髒真濡於脾,脾藏肌之氣也。
秋胃微曰平,多胃少曰肺病,但無胃曰死,而有弦曰病,弦甚曰今病,髒真高於肺,肺行營衞陰陽也。
冬胃微石曰平,胃少石多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鈎曰夏病,鈎甚曰今病,髒真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
胃之大絡,名曰虛裏,貫膈絡肺,出於左下,其動應手,脈之宗氣也。盛數絕者。
則病在中,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診得胃脈則能食,虛則也。
心脈揣(《素問》作搏)堅而長,病舌卷不能言。其軟而散者,病消渴(《素》作煩)自已。
肺脈揣(《素》作搏,下同)堅而長,病唾血。其軟而散者,病灌汗,至令不復散發。
肝脈揣堅而長,不青,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逆。其軟而散,澤者,病溢飲。溢飲者,渴渴多飲,而溢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胃脈揣堅而長,其赤,病折髀。其軟而散者,病食痹痛髀。
脾脈揣堅而長,其黃,病少氣。其軟而散,不澤者,病足腫,若水狀。
腎脈揣堅而長,其黃而赤者,病折。其軟而散者,病少血,至令不復。
夫脈者,血氣之府也。長則氣和,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澀則心痛,渾渾革革至如湧泉,病進而,弊之綽綽(一本作綿綿)其去如弦絕者死。
寸口脈中手短者,曰頭痛;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寸口脈沉而堅者,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病在外;寸口脈中手促上數(《素問》作擊)者,曰肩背痛;寸口脈緊而橫堅熱;寸口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寸口脈小實而堅者,曰病在內。脈小弱以澀者,謂之久病;脈浮滑而實大(《素問》作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病甚有胃氣而和者,曰病無他;脈急者曰病無他,反四時及不間髒曰死。
太陽脈至,洪大以長。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短。
厥陰有餘,病陰痹,不足病生熱痹,滑則病狐疝風,澀則病少腹積氣(一本作積厥)。
少陰有餘,病皮痹癮疹,不足病肺痹,滑則病肺風疝,澀則病積溲血。
太陰有餘,病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則病脾風疝,澀則病積心腹時滿。
陽明有餘,病脈痹身時熱,不足病心痹,滑則病心風疝,澀則病積時善驚。
太陽有餘,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腎痹,滑則病腎風疝,澀則病積時善癲疾。
少陽有餘,病筋痹脅痛,不足病肝痹,滑則病肝風疝,澀則病積時筋急目痛。
太陰厥逆,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清,治主病者。
厥陰厥逆,攣,痛,虛滿前閉語,治主病者。
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死。
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發腸癰,不可治,驚者死。
陽明厥逆,咳身熱,善驚,衄血嘔血,不可治,驚者死。
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善嘔吐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者死,不熱者可治。
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痛,治主病者。
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癲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也;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為(音順)僕。諸浮而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其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
陽氣有餘則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則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為無汗而寒。推而外之,內而不外者,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者,中有熱也。推而上之,下而不上者,足清也。推而下之,上而不下者,頭項痛也。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脊痛而身有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