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9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赫煊笑問:“閻部長覺得中央意何為?”

“財動人心,當然是想銀子。”閻錫山說。

“真的這麼簡單嗎?”周赫煊問。

閻錫山不耐煩道:“有話直說,別彎彎繞繞的。”周赫煊沒有講正題,而是說起眼下中央的情況:“南京國民政府為了儘快取得北伐勝利,對戰敗的小軍閥實行的是收買、改編政策。這些雜牌軍閥,再加上閻部長你在河北、天津、北平,以及馮玉祥將軍在山東、河南等地的衛戍部隊,所有開支全都需要南京方面撥款解決。換做是你,閻部長,你會甘心每年花錢養幾十萬自己指揮不動的軍隊嗎?”閻錫山當然不願意,但他笑道:“南京是中央,中央出錢養兵是天經地義的。”

“中央出錢養兵天經地義,那麼中央宣佈裁軍同樣天經地義。”周赫煊說。

“他敢!”閻錫山生氣地說。

周赫煊嘆氣道:“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而是養不養得起的問題。如果蔣介石不宣佈裁軍,那麼中央每年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都要用於軍費開支。就中央財政部的統計,每年實際軍費甚至是國家預算的兩倍以上。更何況,各地軍閥部隊聽調不聽宣,作為國家元首的蔣介石能忍?不管是出於政治考慮,還是經濟考慮,裁軍都勢在必行。”閻錫山是喜歡算賬的,周赫煊就專門給他算一筆賬。

聽完此言,閻錫山瞬間陷入沉默當中。設身處地的考慮,就算換成他來當中央領袖,也肯定無法容忍此時的現狀。

周赫煊繼續說道:“南京政府的第一步,肯定是收回各地財政,比如天津海關和長蘆鹽署。第二步,就是停發各地軍閥衛戍部隊的軍費。第三步,就要開始大裁軍了。”閻錫山心裡打著小算盤,周赫煊所說的第二步,他勉強能夠接受,但地方財政大權是絕對不會出的。至於裁撤軍隊,如果中央得太急,那就只好擼袖子幹一仗了。

周赫煊又說:“至於裁軍嘛,蔣介石肯定先對桂系下手,因為南方是他的大本營,必須先穩定後方。等收拾完桂系軍閥,就該拿閻部長你,還有馮玉祥將軍開刀了。所以,出於對您的敬佩,我提前來送個鍾,免得到時候沒機會。”閻錫山沒有再生氣,而是笑問:“你覺得我會輸?蔣介石他要是敢裁軍,全天下的地方實權派都要聯合起來反對他!”周赫煊說:“蔣介石擁有中央大義在,而且裁軍也是天經地義,因為中國的軍隊實在太多了,民心至少是站在他那邊的。至於各地軍閥聯合,閻部長你是明白人,這種聯合實在太脆弱,就跟漢末十八路諸侯討董一樣,各有各的算盤。”閻錫山默然不語,他不想打仗,因為打仗就要花錢,而且還有打輸的風險。

歷史上,桂系軍閥已經被蔣介石收拾掉,馮玉祥擼起袖子跟蔣介石硬剛,馬上就要輪到閻錫山了。可閻錫山還在舉棋不定,希望大家坐下來和平解決問題,商人嘛,和氣生財。

“你先退下,容我想想。”閻錫山揮手道。

“告辭!”周赫煊抱拳笑道。

等周赫煊離開後,閻錫山立即讓副官給天津市長南桂馨、天津衛戍司令傅作義拍電報,詢問那邊的具體情況。

傅作義在回電中提到,天津衛戍部隊的軍費,已經拖了大半個月沒發,他正在跟中央軍部扯皮當中,不過對方一直在迴避問題。

南桂馨跟周赫煊一樣,也是耍嘴皮子的,屬於縱橫家一,同時還是閻錫山的重要謀士。

南桂馨已經銳地發現異常,說南京方面似乎派來代表,正在和天津海關、長蘆鹽署的洋人官員秘密接觸。經過他的多方打聽,南京的外部也在積極行動,想要以國家的名義,向洋人收回海關和鹽署的財政支配權。

閻錫山看著這兩份手下發來的電報,久久說不出話來——全被周赫煊言中了啊!

不管是財政大權,還是軍隊大權,閻錫山都不想放棄。

他找來謀士商量對策,可還是找不到應對之策,只能是見招拆招,當務之急是要把華北財政給保住再說。

五天後,閻錫山主動召見周赫煊,和顏悅地問:“周先生是幫誰說話的?”周赫煊無奈笑道:“我誰都幫不了,蔣介石必須要裁軍,各地實權派必然要反抗,這場仗不打也得打。結果是你們這些高位者,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把中國打得稀巴爛,把中國打得元氣大傷,然後該下野的下野,該風光的風光。”閻錫山皺眉問:“那你來找我做什麼?別提送鐘的事。”

“要錢,”周赫煊說,“每個月30萬的教育經費。”一提到錢,閻錫山頓時炸:“我又不是中央政府,教育經費關我事!”

“以前不關你的事,但現在就關你的事了,”周赫煊說,“南京方面要把長蘆鹽署和天津海關的錢,撥給北平大學院做經費,這事合理合法,就算鬧開來,輿論也是向著他們的。閻部長若是不答應,那就要背上不尊中央、不支持教育的罵名。現在平津各大公立學校,老師們已經10個月沒發薪水了,各級教育部門的官員也在等米下鍋,成千上萬的學生都盼著早復課。你要是不給這筆錢,整個華北地區的教育官員、老師、學生全都要恨你,報紙也會寫文章罵你!”

“這是宋子文陷害與我!”閻錫山生氣道。

“他們用的是陽謀,陷害又如何?”周赫煊笑道,“我知道閻部長的顧忌,你是怕給了這筆錢,中央財政部就會趁機收回關稅和鹽稅。”閻錫山沒有說話,算是默認了。宋子文在將他的軍,不管他如何做,都要大大的吃虧。

周赫煊見時機成,開始進一步勸說道:“閻部長在山西大辦教育,讓山西學齡兒童的入學率達到70%,遙遙領先全國。為什麼不出錢支持華北教育呢?難道山西才是你的地盤,華北百姓就不是你的子民?”

“這不一樣!”閻錫山苦惱道。

周赫煊又說:“閻部長覺得,北平大學區的官員都是中央任命的,不該你來出錢。你出了這筆錢,好處卻歸中央,這買賣虧大了,是也不是?”

“是這麼個理。”閻錫山點頭道。

“非也,”周赫煊分析說,“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央,是反對教育改革的,他們想把教育系統掌控在自己手中。北平大學區的設立,乃李石曾據理力爭而得來,本得不到中央支持,否則就不會連教育經費都籌措不到。”

“有這事?”閻錫山還是首次聽說。

周赫煊笑道:“在去年頒佈的教育法案中,教改之後的大學區,其經費應由當地財政解決,地位獨立於各級政府。閻部長,你可以據這個法律條款,宣佈由華北地方政府負擔北平大學區的經費。此舉是合法的,沒人可以反對,而且還能獲得老師、學生和社會輿論的擁護,對你的名聲有大大的好處。不但如此,還規避了給南京政府手天津關稅和鹽稅的藉口,乃一石數鳥之計。”閻錫山還是心疼錢,一個月30萬大洋啊,可不是小數目,他說:“容我再想想。”周赫煊趁熱打鐵道:“再想就來不及了,北平的學生已經在鬧事。若南京政府把事情捅出來,說是你扣留了教育款項,面對滔天輿論你還能怎麼做?天津關稅和鹽稅,就算扣除還給洋人的貸款,每年也還剩下2000多萬啊。區區每月30萬的教育撥款,一年加起來也才300萬,這筆買賣你還是賺的。”說服閻錫山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跟他算賬,把賬算明白了,那事情就十拿九穩。

左思右想,閻錫山終於下定決心,他還有心情跟周赫煊開玩笑:“周先生,你當文人實在屈才了,該去做買賣才對。”第270章【麻煩真多】北平大學院外,抗議學生是隔三岔五就要來一趟。

周作人坐著黃包車,鄙視地看了學生們幾眼,正大光明地走進辦公大樓中。他不怕學生們鬧事,甚至主動寫文章大罵衝擊李石曾住宅的學生:“此輩以重打趙家樓自豪,其實乃五四神之敗類,北大前途因此未可樂觀。”趙家樓,說的是五四運動中的“火燒趙家樓”事件。

此樓原為明代文淵閣大學士趙文肅的府邸,後來成為北洋通部長兼財政部長曹汝霖的宅子。

曹汝霖屬於親派,並主持簽訂賣國“二十一條”,給中國在巴黎和會的外失敗埋下苦果。義憤填膺的愛國青年們,一把火將趙家樓給燒了,此事震驚中外,有人痛批行為過,也有人持讚賞態度。

周作人本來屬於“五四健將”,但近年來思想轉變很快,漸漸開始質疑他曾經積極推動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特別是北大學生們在五四運動中的作為,讓周作人覺華而不實,對國家和民族沒有啥用處。

另外,周作人還很痛恨蔡元培。

兩年前,北大由於張作霖的打壓,陷入建校以來最為艱難的時期。周作人積極串聯,苦口婆心的勸蔡元培回來做校長,認為只有蔡元培才能救北大。

可蔡元培卻數次公開辭去校長職務,搖身一變成為南方政府的教育部長。

在周作人的眼中,蔡元培是把北大,以及北大的老師和學生都賣了,他打心裡認為蔡元培是個偽君子。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周作人於是堅定地支持李石曾,並被李石曾任命為新組建的“國立北平大學文學院院長”。換做並校之前,這個職務只是北大文學院院長而已,但並校之後,卻管理著北平所有的非師範、非法學類文科學生。

這職位太風光了,要知道此時中國的大學,主要以文科為主。

就手中掌握的實際權利而言,周作人屬於北平大學區的第三號人物,僅次於李石曾和李書華,難怪他要痛斥鬧事的學生。

周作人走進李石曾的辦公室,憤懣道:“那幫學生冥頑不靈,我實在是沒有辦法。”

“款項不是到賬了嗎?”李石曾疑惑道。

這個款項,並非周赫煊從閻錫山那裡要來的錢。而是李石曾在得知受騙後,利用自己國黨元老的身份,強行籌集的十多萬元經費,來源於社會捐款和富商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