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五十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7]夏季,四月,太尉曹嵩被免職。
[8]五月,以永樂少府南陽樊陵為太尉;六月,罷。
[8]五月,任命永樂少府南陽樊陵為太尉;六月,將他免職。
[9]益州賊馬相、趙祗等起兵綿竹,自號黃巾,殺刺史儉,進擊巴郡、犍為,旬月之間,破壞三郡,有眾數萬,自稱天子。州從事賈龍率吏民攻相等,數破走,州界清靜。龍乃選吏卒
劉焉。
[9]益州人馬相、趙祗等在綿竹起兵,自稱為“黃巾”殺死刺史儉,進攻巴郡、犍為,不過一個月,連破三郡,有部眾數萬人,馬相自稱天子。益州從事賈龍等率領官吏及百姓進攻馬相等,幾天後將他們打敗,馬相等逃跑,益州界內安寧。賈龍於是選派官兵去接劉焉。
焉徒治綿竹,撫納離叛,務行寬惠,以收人心。
劉焉將州府遷到綿竹,招撫離散叛亂的百姓,為政寬容,施行恩德,以收攬人心。
[10]郡國七大水。
[10]有七個郡、國發生水災。
[11]故太傅陳蕃子逸與術士襄楷會於冀州刺史王芬坐,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黃門、常侍真族滅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願驅除!”因與豪傑轉相招合,上書言黑山賊攻劫郡縣,因以起兵。會帝
北巡河間舊宅,芬等謀以兵徵劫,誅諸常侍、黃門,因廢帝,立合肥侯,以其謀告議郎曹
。
曰:“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行之者,伊、霍是也。伊、霍皆懷至忠之誠,據宰輔之勢,因秉政之重,同眾人之慾,故能計從事立。今諸君徒見曩者之易,未睹當今之難,而造作非常,慾望必克,不以危乎!”芬又平原華歆、陶丘洪共定計。洪
行,歆止之曰:“夫廢立大事,伊、霍之所難。芬
疏而不武,此必無成。”洪乃止。會北方夜半有赤氣,東西竟天,太史上言;“北方有陰謀,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罷兵,俄而徵之。芬懼,解印綬亡走,至平原,自殺。
[11]已故太傅陳蕃的兒子陳逸與法術家襄楷在冀州刺史王芬處見面,襄楷說:“從天象來看,不利於宦官,那些黃門、常侍們真的要被滅族了。”陳逸對此非常高興。王芬說:“如果真是這樣,我願意充當幹這件事的先鋒。”就與各地的豪傑互相聯繫,上書說黑山地區的盜賊攻打搶劫他屬下的郡、縣,想以此為藉口起兵。正好靈帝想到北方來巡視他在河間的舊居,王芬等計劃用武力來劫持靈帝,殺死那些常侍、黃門,然後廢黜靈帝,另立合肥侯為皇帝。王芬等將這個計劃告訴議郎曹。曹
說:“廢立皇帝是天下最不吉祥的事。古代,有的人衡量輕重、計算成敗後施行,伊尹和霍光便是如此。這兩個人都滿懷忠誠,以宰相的地位,憑藉執政大權,加上同眾人的願望一致,故此能實現計劃,成就大事。如今,各位只看到他們當初的輕而易舉,而未看到現在的困難。用這種非常的手段,想一定達到目的,難道不覺得危險嗎?”王芬又邀請平原人華歆、陶丘洪來共同策劃。陶丘洪準備動身,華歆進行勸阻,說:“廢立皇帝的大事,伊尹、霍光都
覺很困難。何況王芬疏闊而又缺乏威武氣概,這次舉動一定會失敗。”陶丘洪於是沒有去。這時候,北方天空在半夜時候有一道赤氣,從東到西,橫貫天際,負責觀測天象的太史上書說:“北方地區有陰謀,陛下不宜去北方。”靈帝於是作罷,命令王芬解散已集結的士兵。不久,徵召王芬到洛陽去。王芬害怕,就解下印綬逃亡,跑到平原時自殺了。
[12]秋,七月,以聲校尉馬
為太尉。
,融之族孫也。
[12]秋季,七月,任命聲校尉馬
為太尉。馬
他是馬融的族孫。
[13]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為黃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皆統於蹇碩。帝自黃巾之起,留心戎事;碩壯健有武略,帝親任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13]八月,開始設置西園八校尉。任命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都由蹇碩統一指揮。靈帝自黃巾軍起事以後,開始留心軍事。蹇碩身體壯健,又通曉軍事,很受靈帝信任,連大將軍也要聽從他的指揮。
[14]九月,司徒許相罷;以司空丁宮為司徒,光祿勳南陽劉弘為司空。
[14]九月,司徒許相被免職。任命司空丁宮為司徒,光祿勳南陽人劉弘為司空。
[15]以衛尉條侯董重為票騎將軍。重,永樂太后兄子也。
[15]任命衛尉、條侯董重為票騎將軍。董重是靈帝母親永樂太后哥哥的兒子。
[16]冬,十月,青、徐黃巾復起,寇郡縣。
[16]冬季,十月,青州、徐州的黃巾軍再度起兵,攻掠郡縣。
[17]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血。帝
厭之,乃大發四方兵,講武於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十二重華蓋,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步騎數萬人,結營為陳。甲子,帝親出臨軍,駐大華蓋下,大將軍進駐小華蓋下。帝躬擐甲、介馬,稱“無上將軍”行陳三匝而還,以兵授進。帝問討虜校尉蓋勳曰:“吾講武如是,何如?”對曰:“臣聞先王曜德不觀兵。今寇在遠而設在近陳,不足以昭果毅,祗黷武耳!”帝曰:“善!恨見君晚,群臣初無是言也。”勳謂袁紹曰:“上甚聰明,但蔽於左右耳。”與紹謀共誅嬖倖,蹇碩懼,出勳為京兆尹。
[17]用觀察雲氣來預言吉凶的法術家認為,京城洛陽將有兵災,南北兩宮會發生血事件。靈帝想通過法術來壓制,於是大批徵調各地的軍隊,在平樂觀下舉行閱兵儀式。修築一個大壇,上面立起十二層的華蓋,高達十丈;在大壇的東北修築了一個小壇,又立起九層的華蓋,高九丈。步騎兵數萬人列隊,設營佈陣。甲子(十六
),靈帝親自出來閱兵,站在大華蓋之下,大將軍何進站大小傘蓋之下。靈帝親自披戴甲冑,騎上有護甲的戰馬,自稱“無上將軍”繞軍陣巡視三圈後返回,將武器授予何進。靈帝問討虜校尉蓋勳說:“我這樣檢閱大軍,你覺得怎樣?”蓋勳回答:“我聽說從前聖明的君王顯示恩德,不炫耀武力。如今,賊寇都在遠地,陛下卻在京城閱兵,不足以顯示消滅敵人的決心,只表現為黷武罷了。”靈帝說:“你的看法很對,可惜我見到你太晚,群臣當初沒有講過這樣的話。”蓋勳對袁紹說:“皇帝很聰明,只是被他左右的人矇蔽住了。”他與袁紹密謀一起誅殺宦官。蹇碩
到恐懼,將他調離京城,派到長安去擔任京兆尹。
[18]十一月,王國圍陳倉。詔復拜皇甫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合兵四萬人以拒之。
[18]十一月,王國包圍陳倉。靈帝下詔再次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統率前將軍董卓,共有軍隊四萬人,去抵抗王國。
[19]張純與丘力居鈔略青、徐、幽、冀四州;詔騎都尉公孫瓚討之。瓚與戰於屬國石門,純等大敗,棄子,逾
走;悉得所略男女。瓚深入無繼,反為丘力居等所圍於遼西管子城,二百餘
,糧盡眾潰,士卒死者什五六。
[19]張純與烏桓酋長丘力居在青、徐、幽、冀四州境內到處搶掠。靈帝下詔命騎都尉公孫瓚進行討伐。公孫瓚在遼東屬國的石門山與他們戰,張純等大敗,丟棄
子兒女,越過邊
逃跑。他們所搶掠浮虜的男女百姓,都被公孫瓚奪回。公孫瓚乘勝深入追擊,但沒有後援,反被丘力居等包圍在遼西郡管子城,過了二百餘
,糧盡而全軍潰散,士兵死亡了十分之五六。
[20]董卓謂皇甫嵩曰:“陳倉危急,請速救之。”嵩曰:“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兵。陳倉雖小,城守固備,未易可拔。王國雖強,攻陳倉不下,其眾必疲,疲而擊之,全勝之道也,將何救焉!”國攻陳倉八十餘,不拔。
[20]董卓對皇甫嵩說:“陳倉形勢危急,請趕快救援。”皇甫嵩說:“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勝。陳倉雖小,但城垣堅固,守衛嚴密,不容易攻破。王國兵力雖強,但攻不下陳倉,部眾必然疲乏,我們乘他們疲乏,發動攻擊,這是獲得徹底勝利的策略,用得著什麼援救呢!”王國圍攻陳倉八十餘天,未能攻破。
六年(己巳、189)六年(己巳,公元189年)[1],二月,國眾疲敝,解圍去,皇甫嵩進兵擊之。董卓曰:“不可!兵法,窮寇勿迫,歸眾勿追。”嵩曰:“不然。前吾不擊,避其銳也;今而擊之,待其衰也;所擊疲師,非歸眾也;國眾且走,莫有鬥志,以整擊亂,非窮寇也。”遂獨進擊之,使卓為後拒,連戰,大破之,斬首萬餘級。卓大慚恨,由是與嵩有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