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民和良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順民,就是老實人。大凡人,不論好壞,都是希望別人老實。至於有人偏不喜歡,想是神層面與眾不同?比如神錯亂,以為受才是好,那就沒有辦法,人家願意。
順民好管,既不用威脅,又不用勞神,嘴皮子一撇,人家就去照辦,何其順暢?至於是否上心,全無後顧之憂,則是另外一回事,至少他不會和你頂牛。然而,也真神正常的人不喜歡。只是這種人,大多有雅量,志在高遠,不想別人事事順從,因為自己不是萬能,轉而欣賞那些雖不順從,卻有主見的人,然後收為己用。那種不順從卻有主見的人,就是良民。說良民,其實是說他的能動和潛力遠遠過於常人,而且耿直,不惟命是從,做事總要看有沒有天理。這樣的人,天生都喜歡翹尾巴,非禮賢下士不可得。
像屈原就是良民,不一味盲從,但下場不甚有趣。不像范蠡,功成身退,搭著美人泛波西湖,何其快哉?偏生其時的文種,苦心經營,最後不得好死。魏徵,就是讓皇帝見著也忌憚,而且得理不饒人,讓天子惱怒甚巨,總算皇后明事理,才沒被暗算。辛棄疾少年行武,後又能文,但遇見宋朝這等懦弱朝廷,哪有用武之地?只能在詞中叫叫苦,而且叫了也是白叫。還有于謙,眼見皇帝老兒被人擄去,於是推了一個皇上,使對手失去要挾的本錢,就此將明英宗還。後來宮廷內亂,于謙也因此被殺,可見良民也不好當。後期有個海瑞,為了直諫,拽著棺材上了金鑾殿,震動朝野,總算皇帝老兒強壓怒氣,沒判他一個“現行反革命”這才虎口餘生。虎門菸的林則徐,雖被皇帝看重,還是被撤職罷了官。這些人不是被冤屈,就是早死,都喜歡禪竭慮。不過,大凡良民不大好過的時候,整個時代,都不會好過。像彭德懷劉少奇這樣的人先後遭難,國家也陷入困境,大凡順民都沒好下場。
中國歷史最大的順民,首推岳飛。他手綰兵權,戰功赫赫,軍隊嚴整,然而因為愚忠,最後順掉腦袋。假使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一樣直搗黃龍,其時“二聖”已死,趙構心病全無,怕他秦檜甚的?即或如趙匡胤一樣登基作皇帝,豈不比昏庸無道理學纏足的弱宋好上許多?
然而,這個世界總是順民多而良民少。因為人都喜歡安逸,害怕變化。但這個世界,萬萬不能缺掉良民,他們是人類的肺,呼出的是人身上的濁氣,進去的卻是清新的氧和良心。比如孫中山和周恩來這樣的人,他們的良,是國家的靈魂。
就這麼想來想去,忽然想到婚姻。倘若大家都來做順民,想來生活無味。我見得一對夫,女的蠻橫,男的老實。女的總瞧不起丈夫,常常被人誘惑,人家其實就是尋尋刺,她倒動了真情,結果鬧得雞飛狗跳,時時不合。這大約就是順民的後患。畢竟和一個不甚喜歡、佩服的人在一起,實在是枯燥無味。至於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些專為男子放棄自我的賢良母,最後才知道放棄的,還有自己的愛情和愛人。
在婚姻中大致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一邊倒,一種是勢均力敵。前面倒也罷了,後一個定是經常吵架。不過說起婚姻質量,大多是吵架的高(文攻不是武衛)。兩個人在一起,不管你做過什麼貢獻,大凡時間一長,總被習慣,那麼情也由此疏遠。最好是比翼雙飛,取長補短,以不足勝有餘。做什麼,都沒有“該”的念頭,一概去恩,那才好,才長久。關鍵是你對愛人,懷有什麼樣的情。如果是居高臨下的恩賜,那就是錯。不管是你順還是他順,都不好。找一個愛你的人,固然安逸,但不是上策。上策是找一個你愛他,而他也愛你的人,相互發的情才是天作之合。尊重他,鼓勵他,使他的潛力得到發揮。欽佩他,信賴他,這才是愛情所應表現的。不過,要想別人看重,自己多少還要有些努力。這就是順與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