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五百八十七章技術決定未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相對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技術優勢相當明顯。*在傳統工業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鋼鐵冶煉、火炮身管制造、裝甲板製造、車用動力與密光學設備等領域擁有很大的優勢不然在技術領先於中國也領先於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

比如在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生產的裝甲鋼板一直領先於所有國家。為此中國不但從德意志第二帝國引進了相關技術還大量採購現成的裝甲板。中國生產的第一批“東北虎”式中型坦克所使用的裝甲板就是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直接進口的直到國內的生產線建成之後才逐漸降低了進口量。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火炮製造技術也相當先進。比如大戰期間德軍坦克炮的口徑一直低於對手同期的坦克但是在火力能絲毫不遜主要就是德軍坦克炮的身管更長能用較小的口徑實現較大的威力。在海軍方面也一樣德軍主力艦的主炮口徑一直不如對手可是威力卻一點都不差而主要的解決方法就是提高身管長度與膛壓以求用較小的口徑獲得較大的威力。顯然這就需要足夠先進的火炮身管制造技術而克虜伯軍工廠最先解決火炮身管自緊技術並且率先把這種先進的生產工藝投入使用生產出了當時世界最好的火炮身管。

其他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技術優勢也極為明顯。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蔡司公司生產的密光學儀器。

在大戰爆發前蔡司公司就是世界最大的光學設備生產企業涉及到了軍用與民用的各個領域。戰前蔡司公司生產的放大鏡、望遠鏡、潛望鏡、顯微鏡、天望遠鏡、乃至狙擊步槍使用的光學瞄準鏡賣到了四十多個國家而其軍用光學設備甚至出售給了美國與英國。[找小說素材就到]大戰初期美軍狙擊步槍使用的瞄準鏡全部來自蔡司公司。

直到大戰結束中國的軍用光學設備都有百分之六十直接從蔡司公司採購。另外百分之四十也是由國內與蔡司公司合作的企業提供。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光學設備。

眾所周知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實際就是一具高度的望遠鏡而其關鍵就是其玻璃鏡頭。除此之外幾乎每一件主要裝備都有光學設備。比如坦克的瞄準鏡實際就是放大了的望遠鏡而一些較為先進的瞄準鏡還有自穩定系統。又比如。轟炸機能夠在數千米的高空準確投下炸彈需要轟炸儀而轟炸儀的核心是一部轟炸瞄準設備其最關鍵的部件依然是光學鏡頭。再比如潛艇使用的潛望鏡實際也是望遠鏡而且對度的要求非常高。即便是大型戰艦其光學瞄準設備有是望遠鏡其核心同樣是鏡頭。還有指揮官的望遠鏡同樣是光學設備。

要知道。大戰中很多軍官做夢都想得到一部蔡司公司的望遠鏡。

當然。換個角度能夠更清楚的知道這家公司的重要

英國戰敗之前美軍曾經對蔡司公司的所在地進行過三次大規模轟炸而且重點轟炸了其生產車間希望以此降低蔡司公司的光學鏡頭產量。可惜的是這三次大規模轟炸產生的作用很不明顯。後來英國皇家空軍也出動轟炸機。對蔡司公司的生產車間進行了五次以的夜間轟炸。只是到這個時候蔡司公司已經轉移了主要生產部門。而且不僅僅集中在夜間生產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效果依然不夠理想。(找小說素材就到)在這八次轟炸中美英總共損失了百架轟炸機與數百名空勤人員。所換來的結果只是迫使蔡司公司把生產車間分散轉移在更多的地方開辦工廠。到英國戰敗的時候蔡司公司的產量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比大戰爆發前提高了百分之四百。

從某種意義講蔡司公司提供的光學設備比克虜伯公司提供的火炮都要重要。

原因很簡單整個德意志第二帝國、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同盟國集團只有蔡司公司能夠生產出高度光學設備而能夠生產火炮的不僅僅是克虜伯公司哪怕克虜伯公司生產的火炮是最好的卻不是無可替代。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蔡司公司為戰爭做的貢獻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中絕對能夠排名前十與克虜伯公司、波舍爾公司(即後來的保時捷公司)、寶馬公司(在大戰期間所生產的航空發動機佔到了德軍總量的百分之六十且廣泛提供給中國、意大利、荷蘭等盟友)、梅德斯公司(bf-109戰鬥機的生產廠商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大戰期間最主要的戰鬥機製造商而後來與奔馳公司合併組建了大家都非常悉的梅德斯-奔馳公司只不過已經不再生產戰鬥機了而是以生產汽車為主)、德意志鋼鐵聯合集團(德意志第二帝國規模最大、全球規模第三的鋼鐵企業在戰爭期間以生產裝甲鋼為主其產量佔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生產總量的百分之八十)、西門子公司(在大戰期間以生產電氣設備為主主要產品是電臺與雷達)等等大家耳能詳的帝國大企業並列。

可以說依靠數十年的積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傳統工業領域的優勢非常明顯。

當然即便是在新興工業領域德意志第二帝國也在部分行業中擁有優勢甚至是較為明顯的優勢。

比如在新興的電子工業領域西門子公司就走在世界前列。

雖然雷達不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國誕生的但是到大戰結束的時候西門子公司卻生產出了世界最好的高炮火控雷達並且普遍裝備德軍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防空部隊也率先進入了雷達時代。

當然這與英國戰敗有很大的關係。

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德軍在佔領英國本土的時候獲得了大量從事雷達研製工作的技術人員還獲得了英國企業的主要科研成果。西門子公司能在大戰期間製造出具有一定自動化控制能力的炮瞄雷達與這些英國的技術人員、以及獲取的資料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有決定的關係。

除了雷達西門子公司還率先開始研製電子計算機。

事實在大戰爆發前中**方也在該領域做了努力只是國內企業是技術基礎過於薄弱加投入資金有限所以沒有取得成果。

在一九四六年西門子公司就製造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當然這種計算機與後來普遍服務於各個領域的計算機很不一樣不但運算能力差還非常龐大整臺計算機佔用的空間高達百立方米運行時的耗電量超過了一萬千瓦而運算速度只有每秒三萬次。

只是跟以往的任何一種機械計算設備相比其能都足夠強大了。

在其他方面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技術優勢也很明顯。

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帝國聯合制藥集團”率先獲取了抗生素的批量生產工藝並且開始大批量生產這種劃時代的‮物藥‬。在大戰期間抗生素在德軍中率先廣泛使用至少有三百萬德軍傷員因此受益。可以說如果沒有足夠多的抗生素那麼德軍將為這場戰爭付出更大的代價。

又比如寶馬公司製造出了世界第一臺噴氣式發動機而德軍也率先以該發動機為基礎製造出了世界第一架噴氣式飛機。雖然這種代號me-262的噴氣式戰鬥機在大戰期間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其量產的時候英國即將戰敗而其較短的航程又使其無法參加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至於保衛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領空則因為英國戰敗已經不存在這樣的作戰機會了。但是從航空技術的發展方向來看德意志第二帝國無疑又走在了世界前列當時中國空軍投資研製的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因為動力系統不過關還處於設計階段本沒有能夠在大戰期間完成首飛。

再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國率先研製出了火箭、或者說是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並且率先用於實戰。與噴氣式戰鬥機一樣德軍的導彈在大戰期間也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開始量產的時候英國即將戰敗僅在英國戰敗之前發動了幾次毫無效果的導彈攻擊但是這是世界最初的導彈而中國本就沒有類似的裝備開發項目美國秘密研製的彈道導彈也沒能在大戰期間完成。

除了導彈德軍在彈藥制導領域也有足夠大的優勢。

當然前面提到的這些都比不一項技術一項足以改變人類明面貌的技術。

在顧祝同前往柏林之前馮承乾專門叮囑過讓他務必搞清楚德軍在該技術領域所取得的成果。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應該設法獲取一些關鍵技術資料最好能夠與參與該技術研發工作的科員人員有直接

這項技術就是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