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百四十七章備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要知道當時中國海軍的火力支援艦都配備了大口徑艦炮。

當然不管是艦載機還是艦炮都是支援力量攻打美國本土的主體是地面部隊也就是陸戰隊。

只是決定陸戰隊的是投送力量也就是登陸艦隊的規模。

當時中國海軍幾乎把所有登陸艦艇都集中部署到了中太平洋戰區統一給第三艦隊指揮。

結果就是第三艦隊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一支登陸艦隊。

當時第三艦隊的登陸艦隊分成了四個登陸群每個登陸群都擁有一百多艘各種型號的登陸艦能夠獨自把四個陸戰師送海灘因此四個登陸群同時出動的話能夠一次投送十六個陸戰師。

十六個陸戰師的總兵力在三十萬以!

要在大陸戰場一支規模在三十萬人左右的軍團就相當於一個方面軍了。

也就是說中國海軍湊集到的登陸投送力量能夠一次的把一個方面軍送到數千公里外的海灘。

顯然這是非常驚人的能力。

要知道在攻打澳洲大陸的時候登陸艦隊也只能一次投送五個陸戰師也就是大約十萬名陸戰隊官兵。

當然在登陸作戰行動中不可能一次把這麼多的兵力送岸。

原因很簡單決定登陸規模的不僅僅是登陸投送能力還得看後勤保障能力即送戰場的物資能夠支持多少軍隊作戰。

顯然這是中國海軍最大的問題。

雖然當時部署在第三艦隊的運輸船隻已經超過了一千艘而且全部都是載重超過一萬噸的遠洋貨輪而且其中不少還是巡航速度在二十節以的快速貨輪但是這支海運力量依然不足以支持三十萬陸戰隊作戰。

據中國海軍總結的經驗在登陸作戰階段特別是在戰況烈的時候一個陸戰師一天就要消耗掉大約五千噸物資其中半數是彈藥四分之一是燃油。也就是說如果三十個陸戰師同時作戰一天就要消耗掉十五萬噸物資。哪怕有一半的陸戰師沒有作戰一天也要消耗掉七萬五千噸物資。

這是個什麼概念?

考慮到運輸途中有可能遭受的損失以及其他相關部隊的消耗每天消耗的物資要佔用十艘萬噸級巨輪的運力。

即便船隊從瓦胡島的珍珠港出發登陸地點選擇在離瓦胡島最近的海岸而且船隊的平均航速為二十節把裝卸貨物的時間算往返一趟都需要半個月如果把船隻進行維護保養、以及途中遇到意外情況算差不多要二十天。這就是說即便不考慮裝卸貨物的效率總共需要兩百艘萬噸級貨輪。

當然這只是理想情況。

要知道珍珠港最多能夠同時停靠四十艘萬噸級貨輪。即便把附近幾座島嶼的臨時錨泊地、以及夏威夷群島西部島嶼附近的錨泊地都算也不可能同時為兩百艘萬噸級貨輪裝卸貨物。

更要命的是很多物資只能在碼頭裝卸而不能在錨泊的狀態下裝卸。

這樣一來就必須讓部分貨輪從關島的阿拉普港、硫黃島的軍港乃至琉球島的那霸港出發。

顯然從這些港口出發的船隻的運輸效率就低得多了。

船隻從關島出發以二十節的速度前往美國西海岸往返一趟大概需要五十天而從那霸港出發需要六十四天。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不考慮把物資從中國本土送往前方的港口所需要的運力也需要將近一千艘萬噸級貨輪才能為三十個陸戰師提供足夠的後勤保障。

顯然這還是理想結果。

按照第三戰區司令部的估計如果把後方的海運算即便動用兩千艘貨輪平均每天送達的物資也不會超過七萬噸。

原因很簡單需要物資的不僅僅是陸戰隊還有艦隊與航空兵。

也就是說運輸力量不可能只為陸戰隊服務。

這樣一來即便只保證十五個陸戰師在前線作戰把艦隊、航空兵、前往基地的維護部隊全部算大概需要動用三千艘萬噸級貨輪。

以第三艦隊的運輸能力最多隻能保證十個陸戰師在前線作戰。

如果戰況烈即艦隊與航空兵消耗了太多的物資那麼還要把投入的陸戰隊壓縮到八個師。

八個陸戰師能幹什麼?

顯然顧祝同絕對不會指望用八個陸戰師來攻佔美國本土甚至不大相信能夠在美國的海灘站穩腳跟。

如此一來他就只能設法解決後勤保障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