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有個解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過王振是成年後才自閹入宮的,和家鄉的關係不像一般宦官那麼幹淨,心下還納悶:難道是家中子委託的人?王振好奇地問道:“你是何人,認識咱家?”那婦人說道:“妾身自南直隸來,受人之託為您帶了一封家書,請王公公認收。”還真是巧,王狗兒正那麼猜測,這婦人就這麼說了。她自然就是桃花仙子。一個宦官已成閹人,一般是自家人覺得蒙羞不會認他,他常常也會到宮裡後重新改名換姓。
反過來如果家人還認他,他也沒太多好避諱的。有的當紅太監出息了,還會尋機回鄉體驗衣錦還鄉的覺,當然地方官和士紳表面上不敢得罪,內心裡是不是真正看得起倒也難說。
王振便叫桃花仙子上前來給他書信。既然是家書,當然是他親自瞧。實際上旁邊的其他宦官絕大部分本就不識字,可王振不同,他是正經考上過秀才的文人。
王振一看,是什麼家書?裡面第一張紙上是行雲水書法很好的字,上面寫著:當年王掌印與王振合謀對付太監海濤,曾與本王(張寧)內外照應,由王振從中搭橋牽線,以書信往來。
不知王掌印處是否留有本王的片言隻語(有也沒用了),但本王手裡卻還有好幾封原稿。特意叫人隨意臨摹了一張送來,讓王掌印瞧瞧,是否還記得當年之事…
王振一張不太對稱的臉頓時變。桃花仙子道:“王公公看了家書,現在是否可以借一步說話?”王振左右看了看,下令其它宦官在外面守著,連店鋪掌櫃也擋在外面。接著便帶桃花仙子就近進了儲存貨物的一個倉庫內。他壓低聲音急道:“當年張平安還是朝廷命官,咱們怎麼知道他是反賊?就憑這點事,你們想幹什麼,想要挾咱們?”桃花仙子表現得還算鎮定:“湘王的意思、不是說你們與他當年有過內外合謀有何不對,而是此事本身的內情。難道王公公已經忘記了,還是王狗兒本就沒告訴你實情?”
“什麼實情?”王振緊皺眉頭,小眼睛轉了轉在思量什麼。
他不敢輕舉妄動,但好像也不會那麼容易就範。桃花仙子道:“海濤毒死先帝嬪妃,是他陰謀下毒,還是查獲的‘香灰’裡確實有毒?這樁舊案可是關係到當今天子的皇祖父駕崩的大案。本來已經水落石出揭案了,可如果另有隱情舊事重提…
我認為此事,你還得回去告訴王狗兒,讓他和咱們談談才說得清楚。你覺得呢?或是認為你一個人就能自作主張?”王振不需要多想,當下就回答:“如何聯絡你們?咱家先告訴乾爹王掌印,讓他老人家拿主意。”他的回答在桃花仙子、也在張寧多前謀劃時的預料之中,既然此事並不止牽連到王振、而且王振也不算主謀,他當然沒必要自己獨自承擔,向其背後的靠山通氣才是最簡單划算又明智的辦法。
僅僅靠海濤那件事沒法真正威脅到王狗兒的,桃花仙子必須見到王狗兒本人後,用另一件事詐他。那件事非常嚴重,就是永樂帝駕崩案。這件事本來已經如同桃花仙子所說告一段落了,不過其中十分曲折。
大概起因就是胡瀅在永樂帝的靈堂裡聞到一股奇特的香味,然後在調查建文餘黨過程中見識過此物,從而引出了永樂帝被奇毒所害才於北征途中驟然駕崩的質疑。
後來太監海濤又意圖利用這件事來打擊政敵王狗兒,在宣德面前爭鬥了好幾個回合。真相是什麼,永樂帝是被細毒死的?誰下的毒,是不是王狗兒。或者另有其人?誰也不知道,起碼張寧沒搞清楚。張寧當年在胡瀅手下做官,經手過不少有關的案情,知道一些來龍去脈,但饒是如此也沒查明白…
不過他覺得可以用這件事來詐王狗兒一回。如果真的是王狗兒乾的,他肯定心虛得厲害,也難免會認為張寧已經知道了秘密,畢竟張寧現在的身份是建文皇子、人又在那邊。
就算不是王狗兒乾的,經過了那麼多曲折,他也會懷疑另有其人,他自己沒幹卻也脫不了干係。***王狗兒真要和永樂帝之死有一點點關係,他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宣德帝對朱棣的情比對任何人都深、包括他的父母。當年只有幾歲,就被爺爺帶在身邊,文治武功予以教導示範,其中的深切情外人難懂,甚至朱棣傳位給朱高熾不是因為長子的身份,更多是因為他的孫子。
朱棣是宣德帝的嫡親的祖父、更是他崇拜的偶像,在宣德帝心裡就像一座高山一個神一般的地位。誰動了他的神、他的信仰,一個太監閹人?下場不言而喻…
***王振俯首在王狗兒的耳朵邊上說了一陣話,把手裡的一張紙放下,便後退兩步躬身侍立。
忽然從門窗縫裡灌進來一陣冷風,那張紙輕飄飄地從桌子上蕩落了,王狗兒的神情馬上變得緊張,猛然從椅子上站起來,急忙俯身撿起了紙張。然後他瞧了瞧就有些迫不及待地將紙靠近燈臺,親眼看著它燒成灰燼才挪開目光。
但是僅僅燒掉了這張紙是無濟於事的。王狗兒回頭看了王振一眼:“此事要是洩了半點消息,老夫不殺你,別人也饒不了你!”
“乾爹,兒子一向唯馬首是瞻,絕不會漏出半個字。”王振忙道。王狗兒今顯得有些囉嗦,又強調了一句:“要是老夫倒了,第一皇上不會輕饒牽扯此事的人,第二最可能重新上臺的人是海濤。你覺得海濤會放你一條生路?”他的“兒子”唯有唯唯諾諾。
王狗兒在地板上來回快速地踱了好幾個來回,覺得不能除掉這幫細作以惹惱對方。這次來要挾他的細作就像剛剛燒掉的信件臨摹,就算毀掉也無濟於事。過了一會兒他便忽然問:“那些人在哪裡?”王振急忙回答:“在城內的一家客棧裡,他們在等乾爹的回話。”只有先服軟向對方妥協,王狗兒很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但是王狗兒一向是和建文黨的人秘密有來往的,也多次送出了重要的消息。
張寧身為建文皇子為何又來要挾?看似多此一舉的事。他稍作思量,覺得唯一的解釋便是張寧和其父皇建文帝貌合神離,本不在一條船上。所以自己向張寧妥協的內情,不僅不能在皇帝這邊暴,也不宜讓建文黨知情。
這時王狗兒想起了近期正要向建文黨透的消息,關於太子被殺。幸好消息還沒來得及送出去,不然對張寧十分不利,馬上就要與他結怨。王狗兒打算先將這個情報告訴張寧的人,作為見面禮先穩住對方。
***王狗兒和桃花仙子見面後透的重要消息,立刻就被快馬加鞭密送武昌。因為桃花仙子身邊的隨從全部是內侍省挑選的人,所以奏報是先到姚姬的時候,然後姚姬召見張寧時,張寧才看到奏報。
這個消息完全出乎他的想象。當初他派人去要挾王狗兒,完全出於一種想擴大耳目範圍的大局佈置,不料馬上就得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情報,屬於歪打正著。
“想不到朝廷裡的官僚能這麼快就推測出太子被殺的結論,並因此佈置反間計…”張寧臉有些難看“如果我們之前沒有決定派桃花仙子去揚州,王狗兒必然將太子的事暗通建文君的人。那麼此事的責任必然該我們背上,無從推卸。”人確實是姚姬殺的,她下令刺殺太子朱文奎時認為自己做得對,但現在她隱隱覺得張寧對此有些埋怨之意,便脫口問道:“若事情被建文君認定,會有什麼後果?”張寧幾乎想都不用想,就立刻正道:“後果非常嚴重!我們的實力要進一步擴展,必行的戰略就是讓湖廣割據政權合法化。
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盡大地動員地盤上的物力和人力,徵稅徵兵。湖廣十六府地方遼闊(後世兩個省、相當於歐洲兩個大王國),人口近千萬。
但是朱雀軍水陸四營兵馬人數才四萬多人,並且軍費還長期短缺,這還是咱們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擴軍和提高將士待遇後的結果…
問題就出於此,朱雀軍沒有辦法利用手裡的資源。我們嘗試建立一個能讓子民承擔相應義務的政權,首先需要一個在大義名分上說得過去的君主,目前的選擇只有建文帝。
此時世人人心思安,內戰本不得人心,只有靠武力優勢讓人們勉強接受現實,一個名正言順的君主必不可少。其次,要拉攏建文餘臣、地方士紳、朝廷官僚之心,給予他們分享權力和利益的好處,然後才能有效控制各地。
如果咱們刺殺太子的事曝光…就是被建文君和世人知道了。建文君失去了他最可依賴信任的長子,是不是願意與我們結盟合作?
他們有二心,今後指不定會出什麼亂子。一旦建文下面的餘臣稍作宣揚,讓我背上弒兄的名聲,一個在這種事上名聲敗壞的人不受子民擁戴,加上本就不得人心的內戰…一切大略步驟都可能無從實現,前景便不堪設想。”他語速很快地說了一大堆心裡話,見姚姬的臉越來越不好看,當下便緩下口氣,忙好言道:“當初母妃有其它考慮,我自是明白的。事到如今,兒臣並無指責之意,咱們應該想法怎麼把這事遮掩化解過去。”姚姬抬起手臂,撫一下輕薄而長長的袖子,沉道:“馬皇后就這兩天要到武昌了…我應該把存放在冰窖的太子首級燒掉,以防萬一。”張寧立刻贊成道:“母妃所言極是,有些事用話說說一回事、但有眼見為實的證據是一回事,首級留著只能是隱患沒有一點好處。
另外,馬皇后到武昌後,你有個解釋,找到她是因為週二娘透消息。而且要表現出咱們並無惡意。仇恨已經過了二十多年,是不是…”
“我知道該怎麼做。”姚姬冷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