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起生命活力的風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古話說:人過四十一年不如一年,一歲年齡一歲人就漸漸顯無疑了。這話的意思,倒不是說人怕老,怕老也不行,這是自然規律。中國人這麼說,外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法國人就認為所有的衰老都是一種乾枯,漸漸的乾涸。
我們可以隨便想一想:樹木一年一歲的衰老,便是深秋裡的敗葉隨風紛飛;花草一年一生的衰老,便是嬌顏凋零,綠容枯黃,水盈盈的生機死去。人漸漸衰老,便是皮膚的乾澀,皺紋的悄生,體力的不濟和活力的消亡。
然而,這一切看得見的衰老,都不是真正含義上的衰老。
衰老不僅僅是指看得見的表面上的乾枯,還暗示著看不見的神與思想上的乾枯。
一切表面上的衰老都是自然規律的結果,無法抗拒和徹底改變。即便利用了現代高科技技術,也只能是達到延緩或延長的作用。將花期延長,可最終還是要敗的。將皺紋拉平,可幾年之後還是會出現的。人類和自然都無法逆轉這個亙古不變的規律。
但是,人的神和思想卻不是由自然規律所控制的。它是由人類的每個個體來決定其生命的長短,活力的興衰。
很多人隨著生命一年年的衰老,其神與思想也隨之悄然衰老,乃至乾枯。
上週末我登錄了自己的博客,當博客上的小旗閃爍時,一個過去的博友卻和我打起了招呼,簡短的寒暄之後,便聊起了她的話題。她的一段話,無意中觸動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她說她在工作接觸中發現,二十多歲和三十出頭的男女,不管是受過高等教育還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都對時尚的東西保持著一種好奇心與探索。跟他們聊天,你會時不常有點小驚喜,讓你得到小收穫。但三十五歲以上的男女,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男女,除非是當代英,一般的人都似乎不讀書不看報,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麻木和無知了。她的這段話或許有些片面,但絕不是個例和偶然。
就我所接觸的四十歲以上的男女來說,也深有觸,覺上一個個老氣橫秋,穩重有餘,活力不足。因為他們中大都數人的神世界基本已經處於荒蕪的狀態,境界的追求與夢想的綻放,早已經被廢棄了。把實現生活中的目標作為一種理想去奮鬥,在復一的拼搏中,疲憊與煩躁織著。而當目標實現後卻又覺得並不真正的快樂。他們的思想是沉睡狀態的,懶得醒來跟著時代奔跑。一切與發財升官不相關的事情,是不值得他們用腦子花時間去好好思考一下的。思想中充滿著個人利益和既得利益。不關心貨幣戰爭背後的陰謀與危機。不清楚為什麼西方世界單單支持西藏獨立。不知道第四代管理是什麼東西。不瞭解明年的時尚元素有什麼。不明白為什麼3g技術給了中國聯通公司。也更搞不懂為什麼中國的房價越來越貴…。
一個人一旦神衰老,思想幹枯,則會變得鼠目寸光,失去了前瞻和預測的能力,失去了運籌帷幄的能量。從此後,便不會有所作為,庸庸一生。
當然啦,不是每個人都把此生有所作為,成就輝煌當成自己的人生觀來樹立的。有不少人把“平平淡淡才是真”作為一生的目標來貫徹終身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各有志”吧。
寫此,想到我單位有一大學生女士,她和我辦公室的文書是好友,因此常來玩。她的容貌和身材都比實際年齡看上去年輕不少。只是三十好幾了還是孓身一人,畢業後工作近十年,在情場上卻是屢戰屢敗。有次,她問我原因,我告訴她:一個步入中年的女人不能僅僅有風韻猶存的外表,還應該有與年齡相當的成思想與豐富的神世界。一個成的男人找一個成的女人,不只是為了她的容貌和身材看上去像三十歲。如果他只在乎外表的年輕,那他應該找一個實際年齡就是三十歲的女人。他之所以能與你往,就是他以為你的思想比三十歲的女人更成,你的神世界比她們更豐富,你的知識量和閱歷決定你比她們更加懂得男人,更加知道什麼是善解人意。她聽完我的話之後說:天啊!太複雜太難了。我做不到。我問她:你下班以後的時間和週末都幹什麼?她回答說:逛街,和姐們兒聊天吃飯。沒人約了就回家看韓劇,看都市言情劇。
你看書嗎?看新聞嗎?
基本不看。沒興趣了。
我無語。心想:你恐怕還將繼續屢戰屢敗。
人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但是人不能隨著外表的衰老而心理衰老,應該保持年輕的心態,多多關心時事,多多關注新生事物,多多學習和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要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活力。我的一位朋友的父親八十多歲了,依然買了一臺新電腦,並且認真學習應用。我的另一位朋友在裝潢新居的時候,就要求裝潢公司按照年輕人的標準來裝潢,為的就是營造一個充滿陽光活力的居家環境。
揚起生命活力的風帆吧,朋友,衰老並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