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母親的節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燕京歲時記》載:“初五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新嫁女於是歸寧,諸商漸次開張貿易矣。”由此揣測“破五兒”的含義,大概是說年關已“破”節期間暫停的農事、工商業以及常中諸多忌,都該在這天以後解凍、恢復了。節盛典至此告一段落,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又掀起一個補償式的高,一個“東風夜放花千樹”的璀璨而嘹亮的尾聲。

真正知道破五兒的忌,卻緣於一件小事。

我的母親是個身材不高卻十分健壯的勞動婦女,拾柴做飯、餵雞養豬、侍奉祖父母…整不得歇閒;晚上人們入睡了,她還要坐在如豆的油燈下,戴上老花鏡,開始做每夜必修的功課——縫補衣服,做鞋織襪,一家十幾口人的衣著全憑著她那雙勤勞、靈巧的手。一個藤條編制的針線笸籮,伴隨她度過了一生的歲月;一長長軟軟的綿線,把她經歷過的每一個花朝月夜,每一次喜淚悲歌,綴連成完整而無悔的人生詩篇。

十歲那年的正月初五,清晨,六姐把布條毽子踢落在棗樹枝上,我爬上樹去取,不小心叫一鹿犄角般的枝椏掛扯了褲角。那是我唯一的新褲,是母親為讓我高高興興過個年,勞了整整兩個夜晚的勞動成果。我哭天抹淚地找到母親,誰知母親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刻穿針引線縫補,而是找出條舊褲來:“換上吧,今兒是破五兒,‘忌針’呵。”晚上,母親破天荒地穩坐炕頭,給繞膝的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笑話。我們笑,她也笑,原來,母親笑起來,是那麼年輕,那麼美麗…

從此,我對破五兒這個“忌針”情有獨鍾。這是華夏母親的真正節。試想,當勞動婦女負著貧困生活的重軛,燃膏繼晷勞的時候,還有什麼能比讓她們得到一安閒更實際、更寶貴呢?由此想到,許多民間忌與風俗,其實無不是時代的影子、社會的窗口,反映著勞動人民的願望與心聲。有許多人針對外國“玩兒”的風俗,指責中國風俗是“吃”的風俗;我想,只有從那些饑饉憔悴的歲月中親自煎熬過來的人,才能真切地受到端陽、中秋、節…一個個節次第到來之時,兩隻蘆棕、幾個湯元、半碗水餃突然替代米糠瓜菜與口腹相親,是怎樣的一種銷魂蝕魄的幸福!面朝黃土揹負青天,用滴滴汗珠為世間一切美味珍饈的煎炒烹炸創造物質基礎的人們,卻不得不借助“風俗”這種民間法律,對某種美味偶加品嚐,這種透著悲劇內涵的美好願望,難道不應得到後人的充分理解嗎?

我愛母親,怎能不愛這個曾賦予母親和她的同時代姐妹們以神聖的休息權利的子。時代在前進“忌針”對今天的婦女們已失去了本來意義,但在我的心中,它永遠是紀念親愛的母親的偉大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