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對於我的請求,龐德公不置可否,反而去讓司雨、明月兩個小童去準備飯食。
看了看草堂外的天,原來已過正午,難怪腹中隱隱覺有些飢餓。
司雨、明月兩個小傢伙年紀雖輕,持起雜務在卻是頗有一套,不多時就讓人準備好了幾桌飯食。
龐德公、司馬徽、黃承彥並未與我們一起用飯,三人一併回到了後堂。
陪同我和諸葛亮、龐統用餐的,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年輕人,看起來非常機靈聰慧,也很健談。
鹿門書院的飯食非常可口,雖然大都是素食,但烹製手藝卻是相當高超。連續近兩月的征戰中,我與軍中將士同餐同宿,吃的比較糙,此刻品嚐到這樣緻淡雅的飯菜,不胃口大開。
“孔明師兄,我大哥當真投效劉皇叔了麼?”年輕人早早地吃完,放下碗筷,好奇地問起事來。
“恩!”諸葛亮一向吃得不多,也已進餐完畢,笑着點頭回道“幼常不知道麼?”這年輕人正是馬謖,馬良的幼弟。
馬謖有些沮喪地點了點頭:“成天都呆在書院裏,家裏有什麼事大哥也不讓人告訴我,哪裏能知道這些?如果不是孔明師兄剛才提及,我到現在還不知曉呢…”
“季常定然是怕會耽擱到你的學業,才不讓人告之你…”諸葛亮笑了笑,温和地説道。
看得出,諸葛亮對這個聰慧機靈的小師弟相當欣賞。
“幾位師兄如今都下山輔佐明主,一展所學,功業得立。偏我還得窩在書院裏…”馬謖唉聲嘆氣地説道。
“幼常,你這小子才學了多點東西,就耐不住子了!”龐統也放下了碗筷。輕聲笑罵道“我與孔明都在鹿門求學八年,才被叔父准許下山。你才上山不到兩年,着急什麼?”
“每天學的還不就是那些東西,所有典籍、史書、兵書。我都能倒着背了…”馬謖年輕的面龐上出一絲自得之,驕傲地説道“書院裏其他師兄。沒一個人能辯得過我…”對馬謖的狂言,諸葛亮抱以寬容的微笑,但龐統卻不客氣地笑罵道:“我倒是不信,羽行(習楨,荊襄名士,史稱其‘有風善談論名亞龐統而在馬良之右’。)難道也比不過你?”
“哈哈哈…”馬謖忽地大笑起來“習師兄已在聯辯(鹿門學子平裏時常進行的一種辯論遊戲。任意在學問、時政中尋某一話題。眾人可暢所言)連續輸給了我三次…”
“哦~~?”龐統倒也微吃了一驚,但隨即笑道“既然如此,我倒要來試試你了!”馬謖嘿嘿一笑,面對龐統的“挑釁”渾然沒有半點畏懼,反而顯得有些期待。
望着馬謖那自信滿滿地模樣,我的眉頭不自地微微一皺。馬謖的確非常聰穎,才華可能也頗為卓越,但卻於表面,有些浮而不實。而且他的學問目前還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沒有經歷過實踐的檢驗,如果他就這樣下去,很可能就是紙上談兵的趙括第二。原先的歷史軌跡中,以識人著稱的大哥一向不看好馬謖,很可能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而事實也證明了大哥眼光地準確。在參謀位置上游刃有餘的馬謖,一旦獨當一面,便不可避免地犯起了紙上談兵的錯誤,丟失街亭重地,導致諸葛亮一出祁山失敗,而他自己也落得個喪身殞命的下場。
現在看來,馬謖那浮而不實的病,其實早有先兆。龐德公所以將馬謖管束得這麼嚴厲,應該也是為了磨鍊他的情。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磨鍊的效果恐怕還不是很明顯。如此下去,馬謖難免重蹈覆轍。
諸葛亮看到我的面有異,神情也是一動。
“將軍,書院中有幾處景緻頗為秀麗,亮領你四處走走?”諸葛亮緩緩起身,和聲對我説道。
“好,有勞孔明瞭!”我知道不會莫名地叫我去欣賞什麼景緻,定是有話要對我説,笑着點了點頭,立起身來。
待我與諸葛亮步出房外後,龐統與馬謖的言辯正在烈進行中…
依山而建的鹿門書院,許多院落在設計建築時,都有意無意地將鹿門山中的一些絕佳景觀包容其中。泓潭盪漾,清澈見底;林木葱翠,奇石嶙峋…
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諸葛亮帶我觀賞了幾處雅緻的景觀後,忽地笑着對我説道:“將軍覺得幼常如何?”諸葛亮果然留意到了我對馬謖的態度。笑了笑,我轉頭説道:“聰穎機,才華橫溢…”
“…亮與幼弟初遷至荊州時,孤苦無依,虧得季常(馬良)一家對亮兄弟有頗多照拂。”諸葛亮微微一笑,和聲説道“幼常是季常最幼胞弟,天資聰穎,後前途當不可限量。但亮適才觀將軍對幼常似有些不豫之…”諸葛亮雖然才高當世,但目前一則年歲較輕,二則並不知道“後世”的一些事情,又或者是被馬家的恩情束縛住了眼界,故而對馬謖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上。
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於表,驕於心!”諸葛亮已經説到這裏,我也就不再客套,直言説道“馬幼常天資絕佳,但這輕浮虛躁的格卻是他的大忌。若這情不改。後難免會成為言過其實、難負重任的偽才…”聽了我的話,諸葛亮沉默了片刻,似在思索。半晌後點了點頭説道:“將軍説得不錯,恩師也曾這樣説過…”
“孔明,你若真為馬幼常着想,就當與德公一併好生調教於他…”我看着諸葛亮,認真地説道。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卻利於行。若有機會,孔明還是與馬幼常談上一談!”諸葛亮與馬家的關係相當不錯。而且從適才的情形看來,馬謖對諸葛亮似乎也有些崇敬。兩人地年齡相差不是很大,由諸葛亮勸説馬謖的效果,可能會超過龐德公或者是馬良。至於如何去勸説,以諸葛亮這樣絕頂聰明之人,就不需要我獻醜建議什麼了。
“恩…”諸葛亮略一思索,微笑點頭説道。
“亮代季常、幼常謝過將軍提點…”
“孔明。依你看,德公移駕揚州的把握有幾成?”想到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我向諸葛亮詢問道。
“將軍,請恕亮直言,恐怕希望不大!”諸葛亮搖了搖頭,嘆氣説道“恩師名利之心早淡,當年數避景升公徵辟,隱居鹿門也是為此。另者,恩師雖然雖然足不出鹿門山。但故土之情卻也是頗深…”頓了頓,諸葛亮繼續説道:“借恩師在荊襄九郡之盛名,及龐族與荊州諸宗族之鼎力維護,鹿門書院可以超然於世外,不為世情所擾。也正因為此故,恩師才可悉心教導鹿門學徒,累出英才。若遷至揚州,恩師人生地疏,短時間裏恐難贏得揚州士族地信任。縱然主公願鼎力相助,恐怕恩師也未必願意接受…”沉思許久,我緩緩點了點頭…
臨來之前,我曾對諸葛亮、龐統提及過請龐德公遷移鹿門書院的想法,龐統考慮了片刻後表示贊同。他認為今後一段時間荊北仍可能會有戰事發生,鹿門書院距襄陽太近,能躲過一次戰火的浩劫,卻未必能躲過兩次、三次,出於對龐德公0安全的考慮,他認為若能將書院遷到江東去更為穩妥些。雖然考慮到龐德公可能不會接受,但龐統認為憑藉他與龐德公的關係,應該可以説服…
當時,諸葛亮未置可否。不過現在看來,諸葛亮其實並不贊同我想法…
但此刻,親自與龐德公接觸過後,加之先前聽到我提議時地反應來看,恐怕如我所願的可能不大。
龐統雖然與龐德公是親叔侄,但從某種程度上説,他對龐德公的瞭解反而比不上格穩重地諸葛亮。
當我和諸葛亮再次回到用餐的草堂內時,龐統已然不知所終,只留下馬謖一人。
不過,馬謖的神看起來頗有些沮喪,看來先前與龐統的辯論,是以他的失敗受挫而告終。
向司雨詢問了後,才知道龐統似乎是去了後堂,看來他是準備單獨找龐德公遊説一番…
半個時辰後,龐德公請我和諸葛亮到後堂,就我的請求做出了回覆。
果然如諸葛亮所料,龐德公以自己年邁體衰、不願離鄉背土,回絕了遷移書院的請求。
但出乎我的意料,龐德公答應每年從揚州挑選5名天資聰穎地少年學子加入鹿門書院。事後,我才知曉這是龐統勸説不成後,向龐德公提出折中方案。
雖然有些失望,但我還是恭敬地謝過了龐德公。
此時,黃承彥卻突然向我提出,他將和司馬徽在未來兩月內,尋個機會到揚州走訪走訪…
臨離去之前,龐統又領着我去見了鹿門書院的其他學子。
聽了龐統的一一介紹後,我不得不再次驚歎鹿門人才之豐習楨、費禕、董元…
藉此良機,我代大哥殷切地邀請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學子後出山後,到揚州走訪、出仕…
諸葛亮則特地與馬謖進行了單獨的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