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十七·陽貨第十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利口之人,多言少實,苟能悦媚時君,傾覆國家也。

o注“孔曰”至“正”o正義曰:雲“朱,正。紫,間”者,皇氏雲:正,謂青赤田白黑五方正。不正,謂五方間,綠紅碧紫騮黃是也。青是東方正,綠是東方間。東為木,木青。木克土,土黃,並以所克為間,故綠青黃也。朱是南方正,紅是南方間。南為火,火赤。火克金,金白,故紅赤白也。白是西方正,碧是西方間。西為金,金白。金克木,木青,故碧青白也。黑是北方正,紫是北方間。北方水,水黑。水克火,火赤,故紫赤黑也。黃是中央正,騮黃是中央間。中央土,土黃。土克水,水黑,故騮黃黃黑也。

子曰:“予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言之為益少,故無言。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疏]“子曰”至“言哉”o正義曰:此章戒人慎言也。

“子曰:予無言”者,君子訥於言而於行,以言之為益少,故無言。

“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者,小子,弟子也。子貢聞孔子不言,故告曰:“夫子若不言,則弟子等何所傳述?”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者,此孔子舉天亦不言而令行以為譬也。天何嘗有言語哉?而四時之令遞行焉,百物皆依時而生焉,天何嘗有言語教命哉?以喻人若無言,但有其行,不亦可乎!

孺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孺悲,魯人也。孔子不見,故辭之以疾。為其將命者不已,故歌令將命者悟,所以令孺悲思之。

[疏]“孺悲”至“聞之”o正義曰:此章蓋言孔子疾惡也。

“孺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者,孺悲,魯人也。來見孔子,孔子不見,故辭之以疾也。

“將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聞之”者,將猶奉也。奉命者,主人傳辭出入人也。初,將命者來,入户言孺悲求見,夫子辭之以疾。又為將命者不已,故取瑟而歌,令將命者聞之而悟,己無疾,但不見之,所以令孺悲思之。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馬曰:“《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鑽火各異木,故曰改火也。”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

“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孔曰:“旨,美也。責其無仁恩於親,故再言‘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馬曰:“子生未三歲,為父母所懷抱。”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孔曰:“自天子達於庶人。”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孔曰:“言子之於父母,‘報之恩,昊天罔極’,而予也有三年之愛乎!”[疏]“宰我”至“母乎”o正義曰:此章論三年喪禮也。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者,《禮·喪服》為至親者三年。宰我嫌其期月大遠,故問於夫子曰:“三年之喪,期已久矣乎?”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者,此宰我又説喪不可三年之義也。言禮檢人跡,樂和人心,君子不可斯須去身。惟在喪則皆不為也。不為既久,故禮壞而樂崩也。

“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者,宰我又言,三年之喪,一期為足之意也。夫人之變遷,本依天道。一期之間,則舊谷已沒,新谷已成。鑽木出火謂之燧。言鑽燧者又已改變出火之木。天道萬物既已改新,則人情亦宜從舊,故喪禮但一期而除,亦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者,孔子見宰我言至親之喪,以期斷,故問之。言禮為父母之喪,既殯,食粥,居倚廬,斬衰三年。期而小祥,食菜果,居堊室,練冠縓緣,要絰不除。今女既期之後,食稻衣錦,於女之心,得安否乎?

“曰:安”者,宰我言,既期除喪,即食稻衣錦,其心安也。

“女安,則為之”者,孔子言,女心安,則自為之。

“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者,孔子又為説不可安之禮。旨,美也。言君子之居喪也疾,即飲酒食,雖食美味,不以為甘,雖聞樂聲,不以為樂,寢苫枕塊,居處不求安也。故不為食稻衣錦之事。今女既心安,則任自為之。責其無仁恩於親,故再言“女安,則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者,予,宰我名。宰我方當愚執,夫子不面斥其過,故宰我既問而出去,孔子對二三子言曰:夫宰予不仁於父母也!凡人子生未三歲,常為父母所懷抱,既三年,然後免離父母之懷。是以聖人制喪禮,為父母三年。

“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者,通,達也。謂上自天子,下達庶人,皆為父母三年,故曰通喪也。

“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者,為父母愛己,故喪三年。今予也不行三年之服,是有三年之恩愛於父母乎?

o注“馬曰”至“火也”o正義曰:雲“《周禮·月令》有更火之文”者,《周書》,孔子所刪《尚書》百篇之餘也,晉成康中得之汲冢,有《月令》篇,其辭今亡。案《周禮》“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鄭玄注云:“行猶用也。變猶易也。”鄭司農説以《鄹子》曰:“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其文與此正同。釋者雲:“榆柳青故用之,棗杏赤故夏用之,桑柘黃故季夏用之,柞楢白故秋用之,槐檀黑故冬用之。”o注“孔曰:自天子達於庶人”o正義曰:《禮記·三年問》雲:“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鄭玄雲:“達,謂自天子至於庶人。”《喪服四制》曰:“此喪之所以三年,賢者不得過,不肖者不得不及。”《檀弓》曰:“先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也。”聖人雖以三年為文,其實二十五月而畢,若駟之過隙,然而遂之,則是無窮也,故先王為之立中制節,壹使足以成文理則釋之矣。《喪服四制》曰:“始死,三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恩之殺也。”故孔子云:“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所以喪必三年為制也。

o注“孔曰”至“愛乎”o正義曰:雲“報之德,昊天罔極”者,《小雅·蓼莪》文。鄭箋雲:“之猶是也。我報父母是德,昊天乎,我心無極。”雲“予也有三年之愛乎”者,言宰予不服喪三年,是無三年之愛也。繆協雲:“爾時禮壞樂崩,三年不行。宰我大懼其往,以為聖人無微旨以戒將來,故假時人之謂,啓憤於夫子,義在屈己以明道也。”子曰:“飽食終,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馬曰:“為其無所據樂,善生慾。”[疏]“子曰”至“乎已”o正義曰:此章疾人之不學也。

“子曰:飽食終,無所用心,難矣哉”者,言人飽食終,於善道無所用心,則難以為處矣哉。

“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者,賢,勝也。已,止也。博,《説文》作簙,扃戲也,六箸十二棋也。古者烏胄作簙。圍棋謂之奕。《説文》弈從廾,言竦兩手而執之。棋者所執之子,以子圍而相殺,故謂之圍棋。圍棋稱弈者,又取其落弈之義也。夫子為其飽食終,無所據樂,善生慾,故教之曰:“不有博弈之戲者乎?若其為之,猶勝乎止也。”令據此為樂,則不生慾也。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疏]“子路”至“為盜”o正義曰:此章抑子路也。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者,子路有勇,意謂勇可崇尚,故問於夫子曰:“君子當尚勇乎?

“子曰:君子義以為上”者,言君子不尚勇而上義也。上即尚也。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者,君子指在位者,合宜為義。言在位之人,有勇而無義,則為亂逆。在下小人,有勇而無義,則為盜賊。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包曰:“好稱説人之惡,所以為惡。”惡居下而訕上者,孔曰:“訕,謗毀。”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馬曰:“窒,窒也。”曰:“賜也亦有惡乎?”

“惡徼以為知者,孔曰:“徼,抄也。抄人之意,以為己有。”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包曰:“訐,謂攻發人之陰私。”[疏]“子貢”至“直者”o正義曰:此章論人有惡行可憎惡也。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者,君子謂夫子也。子貢問:夫子之意亦有憎惡者乎?

“子曰:有惡”者,答言有所憎惡也。

“惡稱人之惡”者,謂好稱説人之惡,所以惡之。

“惡居下而訕上”者,訕,謗毀也。謂人居下位而謗毀在上,所以惡之也。

“惡勇而無禮”者,勇而無禮義為亂,所以惡之也。

“惡果敢而窒”者,窒,謂窒。謂好為果敢,窒人之善道,所以惡之也。

“曰:賜也亦有惡乎”者,子貢言,賜也亦有所憎惡也。

“惡徼以為知”者,徼,抄也。禮“毋抄説”若抄人之意,以為己有,所以惡之。

“惡不孫以為勇”者,孫,順也。君子義以為勇。若以不順為勇者,亦可惡也。

“惡訐以為直”者,訐,謂攻發人之陰私也。人之為直,當自直。己若攻發他人陰私之事,以成已之直者,亦可惡也。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疏]“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o正義曰:此章言女子與小人皆無正,難畜養。所以難養者,以其親近之則多不孫順,疏遠之則好生怨恨。此言女子,舉其大率耳。若其稟賢明,若文母之類,則非所論也。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鄭曰:“年在不惑而為人所惡,終無善行。”[疏]“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o正義曰:此章言人年四十猶為惡行,而見憎惡於人者,則是其終無善行也已。以其年在不惑,而猶為人所惡,必不能追改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