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長生點頭,表示沒有異議。房間在二樓,上樓梯時,縵華輕聲説,我不想半夜去敲你的門。
這話聽來曖昧。長生一笑,我明白。我也夜夜失眠。睡不着,剛好一起聊天。
洗漱之後,縵華坐在牀邊,遞過一支煙,長生搖搖頭説,戒了,在青樸的三個月戒掉的。
縵華點頭,站起來開了點窗,點上煙。她沉默許久,抬起頭來説,存留,還是捨棄,是我至今堪不破的局。
她説的是記憶和過往。
如此稔的一幕,是她記憶中似曾相識的場景。沒有前情提要,無須言語鋪陳,她知道長生會懂。
長生説,記得或遺忘都需要時間。
他沒有勸她不必執著。他知道。他們都還奔走在牢中,仍有煩惱執著。
因為放不下而淪落天涯,相逢在這裏。此時妄談放下,多麼空泛無力,自欺欺人。
一支煙燃盡,縵華説起自己間在扎寺的困惑。她始終參不透倉央嘉措心中哀苦源。她不信倉央嘉措是為愛情才一意孤行。身為宗教領袖,雪域僧王,他所受的教育令他行事自有法度體統,再妄為亦非一般的衝動少年。無論是《秘典》,還是《秘傳》都印證了她的想法。
倉央嘉措其名有“音律之海”的意思。他留下的情歌,被藏人尊為道歌。密宗尊者亦奉持修行,其間藴藏着一個智者對人世修行的至深悟和悲憫。
長生説,世人多為情愛障目。他們需要尋立一個神標杆,以此論證謬行的正確。倉央嘉措不幸在情愛喧騰的今世被人宣講,引為同盟。實質上,倉央嘉措從未背棄過他的信仰。對我們藏人而言,信仰是與生俱來的。困縛倉央嘉措的,是宗教的外殼,他所反抗和力求掙的,是宗教與政治媾合過的假體。
長生的一席話開啓了縵華前所未見的境界。這些道理,她曾想過,卻不能如長生般透徹,準。的確,理解倉央嘉措的行事為人,絕不能背離他特殊的成長環境和他後所處的尷尬境地。十五歲的門巴少年,出生成長在歌酒之鄉,心自由漫,忽有一天降榮光,告知他即將被至布達拉宮,成為承接五世達賴法統的雪域僧王,受萬民跪拜景仰。
名位上至高無上的活佛,實質上只是政治鬥爭的過河卒子。在布達拉宮被教化,苦修三年,形同囚籠,等他捱到十八歲親政,想一展抱負之時,第巴桑結嘉措與拉藏汗的權力之爭正值白熱化,審時度勢,於情於理,桑結嘉措都很難將政權付與涉世未深、羽翼未豐的倉央嘉措…
理想與愛情的雙重失落,連活佛都難以倖免。至此之後,頂禮膜拜更讓年輕的活佛看穿了俗世假象。要捨去尊位,孤身犯險,以身示道,探尋人間大愛。
長生説,若我所見非虛,倉央嘉措有句話其實更能代表他的心意。他説,我將騎着我夢中那隻憂傷的豹子,冬天去人間大愛中取暖,夏天去佛法中乘涼。
他們在房中聊天,是意態放鬆閒散的人,説話有一搭沒一搭,卻時時有醍醐灌頂之效。
聲音似灰燼,一點星火就可以燎原。即使長久默然相對,亦不覺尷尬。他們的談如兩個人月下漫步,沒有目的,沒有指定的方向,興之所至,眼神匯,相視一笑便又可以重新起程。
聊到夜深,長生去洗澡,出來發現,縵華已靠在牀上睡着。
他輕輕將她放平,為她蓋上被子。關上窗。調暗牀頭燈光。取出《入菩薩行論》來看。看一小段,做些筆記。然後按照桑吉教授的方法打坐調息。這是他每天堅持的功課。
半小時後,縵華醒來。睜眼看他。長生結跏趺坐,表情如此靜定。周圍的空氣都變得篤實。這般環境氣氛,他的古舊澄定,皆符合她的念想。她要的,不過是陪着這樣的男人。安守一隅也可,奔走天涯亦可,不過是,睜眼就能看見他在身邊。不過是,不一語亦可知內心澎湃的相應。
念想太深,此情此景,在她看來如幻似真,忍不住懷疑是夢。咫尺之遙。她幾次伸手去觸碰他,那都是念想。離得如此之近,她怕驚擾他,連呼都細微。是想到他,心中就會牽動,温柔脹痛的喜悦。
她長時間地看着他,在他身邊,翻身假裝睡去。
打坐時,意念又似雲層翻湧開來。尹蓮又再浮現在他腦海。無論他如何收攝心神。往事如繮野馬,不容分説奔襲而至。長生嘆一口氣,睜開眼睛。
縵華聽到長生在暗夜裏的嘆息,心頭一凜,清晰應到他內心的困頓和暗湧。她按捺着,不去翻身驚擾他。微微睜開眼,看見窗外冰輪皎潔,月中樹影婆娑,宮闕隱隱,未知桂白否?那女仙是否淒涼如故。
時見疏星渡河漢。月如霜,心事沉涼。
自幼她便知道,人世迢迢相隔。抵足而眠的人未必能夠心意相照。同牀異夢者比比皆是。勉強去破除忌,要求知道的未必是真相。對於許多事,她習慣不問,任其保持距離,維持自有的莊嚴靜謐,習慣到時機成的時候才被告知,擔當真相的力量,在等待的過程中已積聚。水到渠成不是壞事。
對於長生,雖然滿是親近之心,亦有機緣相處,但她絕不會好奇多嘴,試圖去探測他的秘密。
蘇縵華最後知悉尹長生所有一切過往,逐次深入他的命中,是因不言。
做完晚課,躺下,又失眠。長生和縵華相差十歲,經歷閲歷不盡相同,卻一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