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李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明知”
“共鑑”異詞同義,有力地顯示了作者的辛苦如之光,如火之煌。當然,印證的作用遠不在於使武帝深信其事,更可以使武帝到,即使不從作者的處境考慮,而從“以孝治天下”這個手段出發,成全了作者為時短暫的請求,可以收民心,可以服官吏,又可以動神靈,更可以作者,一舉四得,何樂而不為?!奇妙的是,作者還覺得意猶未遂,言猶未盡,情猶未達,理猶未順,再一次請求“矜憫愚誠,聽臣微志”以便劉氏意外地免除不幸,以便自己意外地獲得成功。
“愚誠”
“微志”
“僥倖”
“保卒”一連串的詞語,表示作者以最謙恭、最虔誠的口吻含淚哀求,催促武帝徹底動情。更妙的是,為了再一次使武帝放心,作者最後提出“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保證,這比“盡節於陛下之長”又大大進了幾步:活着不惜人頭落地,死了也要結草銜環。儘管實質是為了作者對祖母的高誼隆情,但作者對武帝的極其忠愛、無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溢於言表,使武帝越發深信作者陳情的誠摯和急切。最後又以一個降臣的口吻概括地表達了格外恭謹的想法:是“犬馬”是“怖懼”更是“不勝”宛然適合一個新朝君主所希望聽到的降臣的樸實、真切而能扣人心絃、令人憐憫的語言,怎不使武帝歎為觀止、霽怒為憐、予以懷柔呢?!《晉書·李密傳》:“武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華陽國志》:“嘉其誠,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晉書·李密傳》:“後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徵至洛。”可見李密是情真意切。(節選自《中華文學鑑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輕慢皇帝,違抗皇命是要殺頭的。為了擺這個困境,達到不出來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為納入晉武帝的價值觀念中去。李密是蜀漢舊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古人講“一僕不事二主”
“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出來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對晉武帝不滿,這就極其危險了,所以李密説自己“不矜名節”
“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我不出來做官完全是為了供養祖母劉,是為了“孝”但是這裏又產生了一個問題,事父為孝,事君為忠。李密供養祖母是孝,但不聽從君主的詔令,不出來做官,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兩全”《韓詩外傳》卷二記載:“楚昭王使石奢為理道,有殺人者追之,則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於是刎頸而死。”為忠臣不得為孝子,為孝子不得為忠臣。李密很巧妙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即先盡孝,後盡忠。
“是臣盡節於陛下之長,報劉之短也”等我把祖母劉養老送終之後,再向您盡忠,這樣晉武帝也就無話可説了。
“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乃停詔”允其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