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二章重拾舊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儘管《諸神》不是他最極好的小説,但它獲得了極大的商業效益。儘管有一些主要是那些苛刻的“新”書評家寫的不是很友好的評論,但整體而言,評論界對它的評價仍然不錯。這也是阿西莫夫個人所喜愛的作品。在科幻小説界內,這部書取得了驚人的成功,並榮獲了雨果獎和1973年最佳小説獎——星雲獎。

在阿西莫夫的訃告中,記者約翰·克魯特曾這麼介紹這部小説:《諸神》可能是他寫過的最好的故事。它對社會科學的介紹及對相似宇宙數學的描繪,極為通俗易懂。”①①見約翰·克魯特寫的訃告,載《獨立報》1992年4月7

奇怪的是,阿西莫夫並未決定接着寫更多的科幻小説。與此相反,他又重新開始了非小説作品的創作。他從事的各類創作令人眼花綠亂,其中包括編寫古典文學的註釋本、收集故事出版成書的科幻小説集和撰寫純神秘故事,甚至還嘗試着寫起了幽默作品。

1969年,他曾創作過一部幽默作品。那是在凱茨基爾斯度假時,突如其來的創作靈的產物,但他真正開始有計劃地寫幽默作品,還是得益於某位出版商的一句離題話。

1971年3月12,阿西莫夫與貝恩·沃克共進午餐。貝恩與山姆共同經營着一家小出版社——沃剋夫婦出版公司。用甜點時,他們開始討論諸如《女郎》之類的情文學作品最近走紅的現象。貝恩·沃克突然問道:“艾薩克,你為什麼不寫本情書呢?”艾薩克對此建議看得太認真了,聲稱自己從不創作垃圾文學;但他很快記起了自己有與方圓一百碼之內的任何女人‮情調‬的愛好,便接着乖戾地補充道:“再説,對於,我能知道些什麼呢?我所能寫的也就是《的老鬼》罷了。”貝恩·沃克卻沒有一笑了之,而是把他的話當了真。她拍着手大笑起來,説:“太了!那你就寫吧。”這下可把阿西莫夫難住了。他並沒有把這個主意當真,但又不能打退堂鼓,只能笑笑,寄希望於貝恩把這事給忘了。

貝恩·沃克卻不斷地給阿西莫夫打電話、寫信,要他簽定她已準備好了《鬼》的合同。阿西莫夫終於同意了。在珍尼特的公寓裏,他僅用了一個週末,便寫出了16,000字的作品。當時他正在與杰特魯德辦理離婚手續。

在創作《鬼》的全過程中,他特意不讓珍尼特看他在寫些什麼,生怕會引起她的不快。當他寫完時,他對自己的作品頗為欣賞,發現它比自己原先想象的要有趣得多。這是個幽默的小文章,簡直就是對《女郎》這類書進行全面的諷刺模擬。其實這也沒什麼,只不過是對他自己風免費徑的文字記載而已。他讓珍尼特看了寫成的初稿。珍尼特覺得它不僅滑稽可笑,而且完全無傷大雅。

第二天,也就是1971年4月26,在開始寫《諸神》第二部前,阿西莫夫將這部作品的手稿寄給了沃剋夫婦出版公司。一個多月後,他收到了該書的樣本。

書的封面上登了一幅阿西莫夫的畫像,可笑地用副罩遮着雙眼,著者的名字是a博士,無疑又是模仿《女郎》的作者“j”第二天,阿西莫夫畫像成了迪克·凱維特節目的嘉賓,登上舞台時眼睛上也罩着一隻罩。

這本書獲得了成功,但阿西莫夫並不打算寫續篇,玩笑到此為止。他又開始繼續創作嚴肅的非小説作品,偶爾也寫些科幻短篇故事,但他顯然對幽默故事割捨不下,因為到1974年時,他已經在考慮收集100首打油詩編輯成冊出版。沃剋夫婦出版公司也覺得這個想法不錯。1975年初月西莫夫寫出了100首打油詩。他決定給每首打油詩附上一個小故事,介紹其創作過程及如何去理解它。沃剋夫婦出版公司對書稿很滿意。同年該書便以《黃打油詩》為名出版了。

隨後的幾年內,阿西莫夫又出版了幾部打油詩集。他把寫這些詩當成一種樂趣,儘管書的銷量不佳,但沃剋夫婦出版公司卻讓他放心,只要他寫出成批的100首,他們就不斷地為他出版。於是,就有了《更黃的打油詩》(1976年)。《愈加黃的打油詩》(1977年)。

這一系列的最後一本書,是與詩人約翰·席阿迪合作出版的。阿西莫夫在1950年就認識了他。

當時,席阿迪正計劃通過諾頓出版公司出版自己的打油詩集。這本集子收集了144篇作品,定名為《鄙的打油詩》。席阿迪給阿西莫夫寫信,建議兩人各寫144首,編成一本容量為原書兩倍的書集,取名為《打油詩:污言穢語》。阿西莫夫很贊成這個主意,於是這本書於1978年問世了。

沒料到三年後,在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打油詩:污言穢語》竟然引起了一場風波。

一位中學教師買了這本詩集,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她所教那個班的班長——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當這位18歲男孩子的父母在他的屋裏發現這本書時,立刻找學校涉。這位教師被停職後,事情鬧到了法庭。法庭要求阿西莫夫就該書是否適合少年閲讀出庭作證。最終這位教師打贏了官司,恢復了職位並得到賠償。

從一開始,阿西莫夫便覺得這件事有點不可思議。要不是對那位教師的事業與生活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影響,他可能會認為此案很滑稽可笑。在他看來,這些打油詩本就無傷大雅,挑起事端的那些人,從家長到法庭,都有點神經過

在寫打油詩的同時,阿西莫夫還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些正經、嚴肅的小説與非小説的創作。儘管他在50年代末全面退出科幻小説界後,也寫過一些很不錯的科幻短篇,但都沒有產生什麼深遠的影響。1974年8月,他開始創作《活了二百歲的人》。這是他最受歡的作品之一,得到評論界的一致讚譽。

阿西莫夫本人對這個故事也相當滿意。他一生中創作了百餘部短篇,這部作品在他心目中排名第二。他甚至聲稱,在寫這個故事的結尾時,他幾乎把自己動得熱淚盈眶。

無疑,《活了二百歲的人》是阿西莫夫最具有彩的故事之一。與他的另一部得意之作《醜陋的小男孩》一樣,它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故事講述的是機器人安德魯·馬丁的故事。由於某種電離子偶然造成的原因,這個機器人生來就具有藝術天賦。他發揮自己的才能,售賣自創的藝術品,為主人賺了一大筆錢。

安德魯的主人“先生”是個非常慷慨的人。他是個律師,認為安德魯有權得到自己勞動所得的一半,於是關於機器人所有權的法律就被修改了。

安德魯得到了主人一家子馬丁家族的寵愛。

“先生”去世後,隨後的幾代人又繼續擁有他。安德魯開始具有越來越多的人類格特點。他靠賣藝術品攢夠了錢為自己贖身。他開始穿上了衣服,並享有了人身自由。雖然每前進一步,他都得打一次官司,但每次他都打贏了。這是因為,首先他有錢,其次他僱請了馬丁家族的法律公司為他服務。

故事的標題代表了安德魯的心願。他希望在200歲生時,自己能得到法律的認可,成為真正的人。在200年的漫長歲月中,他已漸漸消除了自己與人類的區別,用有機材料替換了自己的身體部件,並爭得了人類享有的法律權利。但現在,他想跨越最後一道界限,成為真正的人。自然,這也是最難的一步。

問題的關鍵在於,安德魯與人類不同,他是永生的。一個永生的機器人變成了人,肯定會讓只活到70歲的人憤憤不平。安德魯得知這一言之有理的歧視後,認為消除這種歧視的唯一辦法就是做一次手術,讓自己的電離子腦子能量耗盡,這樣他就能自然“死去”當外界得知這個為獲得做人權利寧願做出最後犧牲的消息時,機器人安德魯已實現了他的願望,但在成為人後就“死去”了…

安德魯躺在牀上,意識正一點點地離他而去。他絕望地想抓住它們。人,他變成了一個人!他希望這是他最後的意識。他帶着這個意識消融——死了!①①艾薩克·阿西莫夫:《活了二百歲的人》第23節,最初發表於《星光》雜誌1976年1月號。

《活了二百歲的人》原定是要收入由內奧比·戈登編輯的一本以1976年美國200週年國慶為主題的小説集中,但與創作《諸神》時一樣,阿西莫夫發現自己一旦開始寫作,便再也收不住筆了。按內奧比.戈登的要求,他應寫75,00字,結果卻寫了15,000字還未能收筆。後來阿西莫夫提到這個故事時,説:“它自己從打字機裏蹦出來的。”①①艾薩克·阿西莫夫:《機器人展望》中的引言《機器人編年史》p19,倫敦維克多·高蘭茲科幻小説出版社1990年版。

阿西莫夫花了兩週時間寫成《活了二百歲的人》。與此同時,他還寫着別的書。作品完成的那天,正好是阿西莫夫夫婦從珍尼特高所搬出的子——1975年3月14,阿西莫夫寫完最後一筆後,將手稿給了喜笑顏開的內奧比·戈登。

這篇作品從未在戈登女士的小説集上發表過,她的計劃泡了湯,阿西莫夫亦將預付的訂金還給她。最後它被收入了由朱迪·琳·戴瑞爾編輯的《星光一2)這部小説集中,於1976年1月出版。

《活了二百歲的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它也是1977年唯—一部同時榮獲雨果獎和星雲獎(最佳小説獎)的短篇小説。

四年前,阿西莫夫曾因一部長篇小説榮獲雨果獎和星雲獎,而此次在短篇小説領域又獲此殊榮,真可謂錦上添花,使他極度高興,以至於當他發現美國科幻小説作家協會在獎章上錯拼了他的名字時,他也沒怎麼放在心上。

《活了二百歲的人》出版後不久,便有人來問他是否有興趣將大名借給某份雜誌,使它更名為《艾薩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説雜誌》。提出這個建議的是一位名叫吉爾·戴維斯的戴維斯出版公司的老闆,阿西莫夫此前也曾偶爾在這家公司發行的《艾勒裏·奎因神秘小説雜誌》上發表過淺易的神秘故事。

當時戴維斯正打算擴大發行刊物的種類,恰巧他手下的一名高級職員剛帶着孩子參加完“星際艱旅”聚會,回來後便向他建議,公司應開拓科幻小説雜誌市場。戴維斯希望能給新雜誌冠以一位著名科幻作家的名字,因而自然想到了阿西莫夫。

為説服阿西莫夫同意頗費了一番功夫。起初,阿西莫夫並不喜歡這個主意,認為讓自己的名字與照片出現在一本雜誌的封面上,雜誌倒是出了名,但他自己則成了個傻瓜。另外,寫作已令他忙得不可開,他也沒時間參與編輯工作。戴維斯讓阿西莫夫放心,説會找個能幹的編輯來負責這本雜誌,他只需同意將名字借給他們用用,並允許他們選一張照得比較威嚴的照片登在雜誌的封面上。

最後,阿西莫夫被説動了心。1976年12月16,首期雜誌出現在各個報刊亭內,封面上赫然印着阿西莫夫威嚴的畫像。此時,阿西莫夫已完全認同了戴維斯的建議,望眼穿地等着第一期雜誌的發行情況,甚至還在上面發表了一篇編者論談。

阿西莫夫本無須為這份雜誌的命運擔心。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它都沒有給他丟臉,而且越辦越紅火,直至今天仍暢銷不衰。

70年代末,阿西莫夫重抬舊業,又開始了科幻小説的寫作。在“新”統領科幻文壇的歲月裏,由始至終,阿西莫夫作品的銷售量都未曾有過絲毫的下降。此時,阿西莫夫完全可以問心無愧地説,他作為一名科幻小説作家的名聲甚至要比70年代初大得多。科幻小説寫作曾是他的舊愛,而如今他又重新在此領域裏站穩了腳跟,恢復了自信,並不斷地取得新的成就。

自80年代初,阿西莫夫開始同時創作小説與非小説類作品,但花在科幻小説創作的時間要更多些。在他生命的最後12年中,他寫了一批長篇小説,每一部都從出版商那兒得到了數額很高的預定金。這些書不僅使他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作家之一,而且在他漫長的寫作生涯中,他發現自己的作品首次被列人了全國最暢銷的小説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