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光明品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佈置任務後李海決定光明城放假七天,軍民同樂。從現在開始拉近和百姓的距離,深入民心。給城裏的每一位老人送去了年貨,給每一個孩子準備了禮物。李海還規定以後每年都是如此,要成為一個規矩。還親自把太史慈的母親接到自己的住地和自己一起過年。
又派人給青州刺史孔儀送去一分厚禮,外帶一封書信。讓他知道李海沒有忘記他。近來的民問題曾讓孔儀很傷腦筋,現在既然有人肯出面收留他們,也算是給他這個刺史分擔了一份難事,沒有民的問題就少了擔心的民變和安撫之事,這個多事之秋的年代,能少一分煩惱就少一份煩惱。雖然李海在自己地盤上做出許多出格的事沒和自己商量,但是這些善小事不需要來打擾他這個刺史,何況現在又送來厚禮,信中還答應來年多一些賦税。所以決定以後對東萊之事,只要不鬧出民變。也就不聞不問了。
李海待了其他的一些事務給秦處理,自己每天就在學院裏教學生,只恐時間少,恨不得立即把自己的知識教給這些學生。在第一批學生中,有高翔購買的那四百孩子,也有安定民的孩子,還有各縣選派來的優秀青年,共計三千多學生,分散在各個學院裏。一些技藝高超的工匠也被請來給技工學院的學生上課,培養後備人才。那四百買來的孩子,大多是孤兒或被父母拋棄的,他們無所牽掛,是光明城和李海給了他們新的開始,所以學習的時候都特別刻苦,李海從中挑選了三個明能幹,本分好學的孩子做為自己的乾兒子,並分別給他們取名字為李劍,李明,李斌。讓他們一個跟着高翔學習工藝,一個跟着自己學習軍事,一個跟着張遼學習武藝。
光和五年,光明光榮光輝三城拉開了建設的高,孫乾每隔幾天就會送來一批工匠和農夫,附近的幾個小縣城乃至北海濟南的人才都快被孫乾掏乾淨了。每天來往三城之間的馬車是連接不斷,鐵礦和煤礦的規模不斷的擴大,各種新式的工具和新奇之物,被技工學院的學生在楊浩高翔的帶領下研製出來並應用到生產,如塔試吊車,可將很重的物品升高。大大節省人力,加快了城牆的建設速度。楊浩則製造了第一台簡易的機牀。利用水壓的原理,製造了第一台壓機,可以一次成型的壓制出很薄的鋼板,這樣以後可以製作鐵罐做罐頭。同時開始進行計量的統一,先行在光明城,光榮城和光輝城三個城市間實行。同時任命馬鈞為工部司馬,讓他也參與開發研究,同時成立科學院。
馬均隨後發明了水車和播種斗車。使農作物更好的得到灌溉。提高了產量。在高翔的指導,鋼廠煉出了質量更佳的鋼材,為護衞軍制造了更好的鋼刀和長槍,隨即成立了武器工廠,研製和大量生產冷兵器時候最強的作戰武器,連管亥也把自己的鐵槍換了。鋼廠還生產出了鋼管,並製造出了暖氣片。
在李海的建議下又在城內建造了一個供熱熱站。用鋼管把居住房屋和城內的辦公場所連接起來。這樣冬天屋內也就不用燒火盆了。騎兵部隊也組建了一半,張世平和蘇雙前後從北方販來了好馬五百匹派人送到光明城,知道自己的三弟有巨大的抱負,兩位哥哥也是竭盡全力的相幫。不但送來了光明城所需的馬匹糧草,還從漁陽等地招來大量的工匠送到光明城。李海對兩位弟兄不已,命令光明城和光榮城所有的新奇之物和先進工具都又二位代理銷售,當然也是進項不菲。
到光和五年夏天,光明城完成了所有的城牆建設,城牆四門都是按照李海設計成方型的“凹”字形狀,易守難攻。而且修建了內外城牆,前低後高,即使敵人攻破了第一面城牆,還有險可守。龍口港碼頭和連接東萊其他城池的道路修建完畢,現在開始建造水寨和船塢。這一切在徐晃的指揮下完成的都非常迅速。李海又親自帶領三千人用了一天的時間,把原來的登陸艇下了水,並親自帶領高翔和楊浩啓動主機,帶着徐晃和一些士兵沿海岸線駛到了龍口碼頭,一路上直把徐晃驚的直吐舌頭,這自己行走的鐵艨艟還是第一次見到。李海告訴他這東西要喝一種水,可惜現在這裏沒辦法找到這種水,有的話這個鐵艨艟可以天天自己行走。不過用不多久,高翔和楊浩就可以研製出吃煤的鐵艨艟了。光輝城光榮城也是建造過半,新來的農夫和工匠一部分安排到了這裏進行生產建設。
光明城外的灘塗開墾也進行的很順利,以前光明城建設的農夫有一半在建設城牆完後加入到耕種的行列。配上馬均發明的水車和播種斗車,耕作勞力大大提高。估計今年的糧食產量基本就可以滿足自給,超過了年前的預定目標。
護衞軍發展到了五千步兵,一千騎兵,在張遼高順的訓練下,配上鋼廠的新式刀槍,戰鬥力是猛增不少。李海知道兵不在多而在,決定不再擴大軍隊的數量,在目前的情況下也可以減輕財政負擔。重要的是在訓練上下工夫。李海把軍隊按照現代軍隊的模式進行編制管理。每十個人為一個班,五班為一排,三排為一連,每個連裏有一個班炊事班。十連為一團。三團為一個師。頒佈軍隊的紀律條律。在五千士兵裏調五百身手矯健,聰明靈活的另外組建一個特別營,由管亥帶領,李海直接指揮。進行由李海親自指定的訓練綱目進行特殊訓練。剩下的則組建為一個師,由徐晃統領。並在其中挑選優秀的士兵二百人送軍事學院培訓半年,合格的回來任下面的基層指揮。後按戰功逐步往上升遷。其中又分為三個兵種,每個兵種以連級為單位。刀盾兵,負責後戰鬥中的近距離作戰和保護弓箭兵,弓箭兵配備連弩和鋼刀,都是高翔最新設計出的連弩弓進行長距離和中距離的戰鬥。連弩弓構思巧妙,可一次連續出十二支弩箭,而且弩弓之上還有準星,不管誰拿着他都可以連續出十二支弩箭,而且準且姓極高。沒個士兵一次可攜帶五匝共計六十之箭,完後可持刀作為步兵作戰。長槍團則是對付敵人的騎兵和陣前的防守作戰。一律配置按李海設計打造的槍頭是三尖兩刃刀摸樣的鋼槍。每個團都由三兵種混合而成。置配最新的盔甲,仿照現代防彈衣的樣式設計的,派人從南方購來竹,將其削成魚鱗狀的竹片,每塊相互壓制,用布縫製成馬甲試和長褲試,對弓箭的防禦極好,而且一般的刀槍難以刺穿。作戰的時候又不會到笨拙,左手臂盾,一手持鋒利的仿本武士鋼刀,只是略長一些,可砍可挑。所有裝備都在光榮城有工匠專門製造。騎兵則由張遼統領,設騎兵團,三國時期的騎兵沒有馬鐙,李海又畫好圖紙給馬均負責打製。這樣的鐵騎配上新試的盔甲和刀槍在這個時代可以以一抵十。
特別營配備飛爪,匕首,連弩和短刀。進行特殊的偵察情報,追捕刺殺,攻堅破壞的訓練。
這以後的半年時間李海幾乎天天是和部隊在一起進行訓練。
公元183年十月,經過近十幾萬人一年的建設,光明光榮光輝三個城市在膠東半島上聳立起來了。光明城發展到了十五萬人口。光榮城也取代牟平發展成一個擁有十七萬人的城市。光輝城則發展到了近二十萬人。連接三城的道路寬敞整潔,人車馬絡繹不絕。龍口碼頭建造完成,船塢和水寨也已完工,並且打造出了三條大海船。在建的另外幾條也快要下水。在高翔和楊浩的帶領下,技校的學生和工匠們建造了玻璃廠和水泥廠,並籌建了酒長,食品廠和服裝廠還有傢俱廠。在高翔和楊浩的指點下,工匠門靈大發,比如現代的轉椅和沙發,高翔只是畫了個草圖和略加解釋,工匠們第二天就拿出了樣品轉椅和蒙着豬皮的沙發。高翔還用磷礦燒製成紅磷,做成簡單的火柴,並把火柴廠開設在光輝城,當然這個是城管曾昭榮強烈要求過去的,因為好東西大多在光明城,鋼鐵廠和煤礦還有新的水泥廠在光榮城,只有自己的光輝城還沒什麼產業,所以新的火柴廠和傢俱廠都設立在光輝城。這些東西經過蘇雙和張世平的商隊販運到中原,立即被富有人家搶購掉。甚至在不久,還出現了仿製假冒產品,李海不得不做出設立商標的做法,以後東萊的物品一律貼上光明牌的商標。
李海又命人在膠水河上建立了攔河大壩,修建水渠,不但使光明城外的荒蕪之地到處都變成了良田,而且還解決了三個城市的工業生活用水的問題。通往北海和東萊各城道路也已經修通,通過條條道路三個城市生產的各種新奇物品和各種器具不段經過張蘇二人通到了中原,整個青州都已經知道有光明城這個地方。這裏是亡百姓的天堂,逃亡的百姓開始不用招募了就往這裏投,因為他們聽説這裏可以通過勞動養家餬口,可以得到想要的安定,這裏只要不犯法可以人人平等,這是在其他地方不可以想象的事情。
孫乾已經不用再去奔忙了,李海已經把他調到了龍口協助徐晃工作。改派龍口縣令陳明在光明城外三十里修建了一個接待站,所有投奔這裏的人在這裏進行登記集中後,由辦公人員按照需要分別送到光明城和光榮城。
很多的商人也來到三個城市開設店鋪進行倒賣貨物,隨即李海就任命王修制定税收和商業管理條款,進行收税。並規範金融管理,開始儲備黃金。不過從泰山收集來的金銀和孫乾的家當差不多全花光了,這還不算蘇雙和張世平兩位所投入的,好在現在開始有進帳了,相信以後東萊的產業可以支撐我們的支出,特別是龍口鹽場投產將帶來巨大的收入。李海想到光明城發展一定會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冬季到了,還有兩個月就要過年,負責耕種的農夫已經開始有了空閒。想到還有幾個月就是黃巾起義爆發的子,雖然東萊地理位置比較偏僻,黃巾之亂一時還到不了這裏。但是時間倉促。現在就得立即要做好準備。
命令各縣嚴查大賢良師張角的門徒弟子,嚴他們混入東萊地域,如東萊境內的居民有張角他們的門徒的,先進行勸告離,如屢教不改的,立即驅逐出東萊或抓捕關押。
這天下人來報,太史慈來了。李海雖然早就知道太史慈要來自己這裏,但是現在來了還是不免很動,這個曾經與小霸王孫策馬上打到馬下的大將,從來的哪天就盼望着他的到來。來了我就要好好的用他,讓他發揮全部的才能,為自己的三國之路出力。太史慈和母親一起來到了李海的住所。太史慈不愧是孝子,從母親那裏得知自己在外學藝的四年,都是李海派人照顧他母親,所以當李海要求他留下幫助自己的時候,太史慈毫不憂鬱的就答應了。自此李海又得一員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