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喜得三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送走葉海還不到兩天。孫乾和管亥回來了,還帶着好多人。李海接到報告立即飛奔出城接。在管亥和孫乾的後面,站着三個彪雄大漢。李海當然都不認識。孫乾上前給三位介紹道“這是在下的大哥,東萊太守李海李先河”李海連忙禮,三人立即還施禮。孫乾連忙又介紹道”這三位哥哥可能都不認識,我來給哥哥介紹。這位中間的兄弟就是主公要小弟去尋找的張遼張文遠兄弟,左邊的這位是文遠兄弟的師兄高順高震廷兄弟,右邊的則是張兄弟的好友,泰山華陰人,臧霸臧宣高兄弟。後面則是他們的家人”聽完孫乾的介紹李海差點沒倒下,好你個孫乾,我真沒看錯你。給我找來這班英雄,這等於把呂布後的家底都給掏空了,這幾為哪個不是後在三國裏響鐺擋的人物,現在全給自己來了。
自古英雄惜英雄,李海當下立即把眾人進城內,安排他們的家屬都住在自己的府中,反正自己一人不需要這麼大的地方。然後下令所有東萊大小官員包括滿寵徐晃和自己眾兄弟都來東萊城,大擺宴席,歡三位的到來。同時任命張遼為行軍司馬,高順為左騎督尉,臧霸為右騎督尉。
這裏單獨説一下高順這個人。(此處摘自別處,非本人所書。)客觀地評價高順,將他排為三國中一的武將應不為過。先來看高順的地位。在呂布軍中,高順和陳宮一武一文,應算是左膀右臂。張遼、臧霸、郝萌、曹、成廉,魏續、宋憲、侯成只是呂布的八健將而已(好比成吉斯汗的四鷹四狗)。
“威震逍遙津”的張遼名滿天下,眾人皆知;臧霸後來被曹委以方面之任,袁曹爭霸時以類似游擊戰的戰術牽制了袁紹的戰略左翼。就是這麼兩個狠角在呂布手下當時也只是”健將”由此可見高順的厲害所在。我們先從三國演義説起。首先,高順是呂布手下第一大將當是無疑。先看第11回“高順方引軍到,殺將入來…。。呂布自引救軍來…背後高順、魏續、侯成趕來”在危及時刻,呂布總是首先派高順到最危及的地方;再看第17回,”高順引一軍進小沛,敵橋蕤;陳宮引一軍進沂都,敵陳紀;張遼、臧霸引一軍出琅琊,敵雷薄;宋憲、魏續引一軍出碣石,敵陳蘭;呂布自引一軍出大道,敵張勳”這裏可以看出高順總是獨擋一面,而其他健將都是兩將雙出。高順勇武到什麼程度,且來看這個片斷:”布…令高順領兵五萬,襲玄德之後。玄德聞得此信,乘陰雨撤兵,棄盱眙而走,思東取廣陵。比及高順軍來,玄德已去。”可見高順威名所向,連擁有張翼德和關雲長兩員猛將的劉備都望風而逃。若單論個人武力,高順似乎也能入得一好手。夏侯元讓拔矢啖睛之前,就曾和高順力鬥四五十合,若以武俠小説的觀點來看,那也是夏侯?劇鬥之後真元損耗,內氣不繼,才着了曹的道兒,重創夏侯?的功勞多半還是歸於高順的武勇。再來看看三國志史書上真實的高順是如何的勇猛。”(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平平淡淡的一句話中,似乎除了可以看見七百視死如歸的壯士,無數舍死還生的血戰外,還有一位勇烈沉穩的將軍。建安三年,呂布與劉備反目,派高順統率大軍攻擊小沛的劉備軍。即使是擁有關張兩位”萬人敵”的劉備軍,也沒有能夠抵擋”陷陣營”的兵鋒,高順佔領小沛,隨即擊破由曹營頭號大將夏侯?所率的曹援軍。這是高順軍人生涯的顛峯。裴松之注〈呂布傳〉引〈英雄記〉記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短短十一字裏,一位嚴毅威重,清廉自守,生活樸素嚴謹,善於自我剋制的真正軍人形象躍然紙上。漢末亂世,兵戈四起,朝不保夕,人多有世事無常,及時立業行樂之嘆,加之漢人有豪飲之風,因此後漢三國人物多嗜酒無度。作為亂世中的軍人,高順放棄了血戰之後無節制的放縱與歡樂而選擇能夠隨時保持清醒與剋制的道路,仔細想來,讓人佩服的不僅是他的自律,更是為主君隨時準備清醒狀態的那一份忠義之心,換句話説是真正的”無我”在驕悍暴,殺掠無度的呂布幷州軍團中,獨善其身的高順,使人到分外的清新可敬。高順的衝鋒陷陣,可以説無愧完美的軍人稱號,然而他更令人欽佩的還是那種高潔忠義的品格。”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合外,同聲大呼攻合,合堅不得入。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順問:“將軍有所隱不?”布言“河內兒聲”順言“此郝萌也”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萌?;萌?亂走,天明還故營。萌將曹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斫萌一臂。順斫萌首,?輿,送詣布”深夜兵變這種險惡無比的形勢下,呂布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高順不會背叛,於是逃往高順營中。高順確實沒有辜負呂布的信任,詳細詢問了叛亂的細節後迅速確認了叛亂主謀,嚴兵整甲,半夜之內就平定了叛亂,而且親手砍殺了叛亂主謀郝萌。對呂布這個反覆無常以怨報德的主人,高順不僅為他衝鋒陷陣,更是盡了自己的一切力量來輔佐他。某次呂布要親自出軍向臧霸索要財物,高順勸他珍惜名聲,不要為這等無謂的行為出兵,實際上是變相的勸諫呂布不要過於貪圖小利。呂布自然不會聽從。關於這個主人的本,高順是看的很清楚的,他常對呂布説:”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實際上就是含蓄的指出了呂布翻覆無常,輕狡剛愎的病。呂布呢?”知其忠而不能用”不僅如此,郝萌反後,呂布開始猜忌諸將,甚至剝奪了高順的兵權給自己的小舅子魏續,直到作戰時才賦予他臨時指揮權,面對如此的猜忌與冷遇,高順仍然無悔的為呂布作戰直至最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建安三年,曹東征呂布,圍城三月,呂布眾叛親離,開城投降的,卻包括了呂布最信任的魏續。呂布勢敗被俘,張遼見大勢已去,率領部曲投降,臧霸隻身逃亡,而高順則被降將所俘。關於這些人物的下場,史書與演義大致相差無幾,看看演義中的描寫:呂布多方乞命,自然不足道;陳宮慷慨就義,然死前不免掛念老母小;張遼破口大罵,與其説膽略,更不如説是明知必死後的破罐破摔。而真正率真的是高順,在曹問起時一言不發,從容就義。無言中透出來的那種輕蔑,那是一種”老子不屑與你説話”的氣魄!或許曹是更好的主人,可是這有什麼意義呢?自己捍衞的旗幟倒下了,自己自然沒有存活的意義。簡單質樸清白的武人心理,人想苟活下去是可以找到各種大義凜然的藉口的,不過至少任何人也無權指責貫徹自己信念慷慨赴義的殉難者。也許忠義的關雲長將在高順面前羞愧的無地自容。另:高順的身世,確實算是三國中的一個。而最另人奇怪的,卻是他的字,遍查資料,未有記載。
節到來之時,李海宣佈新城命名為光明城,設立城市管理委員會。城主由管理會選舉產生。護衞統領由城主任命。管理會一致通過選舉李海為城主。第一任光明城的主管為滿寵。負責整個光明城的常管理和建設,張遼為光明城的護衞主管,調光明城五千青壯組成護衞軍,統領護衞軍負責光明城的安全工作。
李海隨後下達了光和五年(也就是183年)的任務。滿寵主持光明城的一切管理工作,邴原管理整個光明城財政。在東萊各縣建立學校,孩子門都可以免費去學校學習,教書先生的工資由政府出資。在光明城建立一所學院,學院開設數學,地理,軍事,醫學,技工,管理,商貿等分院,軍事學院的院長由李海自己親自擔任,技工學院則由高翔和楊浩負責。蘇雙和張世平為商貿學院的院長,教學生們如何做生意。其他學系都由李海楊浩高翔三人輪上課,把一些先進的知識儘量教給孩子們。
孫乾到各地繼續大量的招收民和工匠,在萊縣和牟平實行第一步的改革,牟平萊縣和光明城剛好是一個三角對應的城市規格,按照光明城的組織和新法進行下套,改牟平縣為光榮城,城主為王修,高順為護衞統領,組建一支兩千人的部隊,由高順訓練指揮。改萊縣為光輝城,城主為原萊縣縣令曾昭榮,護衞統令為管亥,組建兩千人的部隊,由管亥統領。先從這三個城開始。重新修建光榮城和光輝城的城牆,建設各種工廠。把土地規劃為國有,嚴霸佔土地,地主和富農的多餘土地,一律由政府出錢收購,留給新來的民安置之用。如有違反和抗拒者,逐出東萊地域。
李海又命令臧霸,授計於他,讓他送護送一批資金去泰山給劉風和于,順便就留在那裏和劉風一起統領那裏的軍士。臧霸起家的地方就是泰山,臧霸就是泰山人,對那裏情況最為悉。李海讓他去就是要他去發展和壯大自己在那裏的實力。希望後臧霸也能給自己帶回三十萬的軍隊。
徐晃帶領三千軍士和一批光明城的工匠則進駐龍口,修建碼頭和船塢以,準備建造海船,開通海上的航線。蘇雙和張世平則負責東萊的和外地商品銷售,並大量的引進好馬。準備足見騎兵部隊。秦負責在來年動員全部的東萊其他各縣閒散農民修建各個城池之間的道路。並派人在海邊修建海鹽曬場。
節到來之時,李海宣佈新城命名為光明城,設立城市管理委員會。城主由管理會選舉產生。護衞統領由城主任命。管理會一致通過選舉李海為城主。第一任光明城的主管為滿寵。負責整個光明城的常管理和建設,張遼為光明城的護衞主管,調光明城五千青壯組成護衞軍,統領護衞軍負責光明城的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