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組建軍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再過幾月的黃巾之亂就要爆發了,在混亂的時候就得有一支能夠保衞自己和拓展領地的軍隊。這支軍隊必須絕對的由自己掌握和統帥,他必須是一支紀律嚴明,作風勇敢,團結友愛,保障有力的軍隊。目前自己擁有的三個城市的護衞軍和徐晃統領的原東萊守軍都算不上真正的軍隊。
李海迅速做出了幾項重要決定。首先把東萊所有的護衞軍隊集中到光明城,共計一萬五千人。其中三千騎兵,光明城護衞軍三千,光輝城和光榮城護衞軍各兩千,徐晃的原東萊軍士三千,管亥的特別營五百,鄉民警衞隊一千五百人。除開特別營以外,剩下的人員從新組建,首先解散了老弱組成的鄉民警衞隊。
成立第一軍團,編制一萬三千人。其中騎兵三千編為騎兵師,裝備的是最新試的鋼盔甲,左臂有連體小圓手盾。主戰武器為防宋朝時期的朴刀,這種刀長有一米七左右,刀柄長一米二,刀刃約五十公分。全鋼打製,中約三十斤。輔助武器為防武士刀。
步兵兩個師各四千人,每個步兵師中連弩兵一千,盾刀兵一千五五百人,長槍兵一千五百人,三個兵種混合為一個步兵師。士兵裝備的竹麟鎧甲,防禦能力不亞於孟獲的藤甲兵,而且更加的輕便和靈活,適合於步兵在戰場快速衝鋒和追擊。
後勤混成團兩千人,分為後勤供應團和特別工兵營。後勤供應團為一千五百人,主要負責整個軍團的後勤供應,特別工兵營則是李海自己構想建立的,負責情報偵察和通信聯絡,並配備最新生產出來攻城器械若干套,包括新試的撞車,投石車等,這些裝備都是輪試可拆裝的,行動時有馬匹拉着可以隨時進退,不至於輕易落入敵人之手。
李海第一軍團的軍團長為高順,徐晃為騎兵師團長,曾照榮為步兵一師團團長,二子李明為第二師團長。原牟平縣令張洪昌在軍事學院學習兩年後被任命為混成團長。其他的下層軍官都是軍校畢業的優秀學生和一些新近提升的士官擔任。
同時在整個東萊下達了徵兵命令。凡是合格的青壯年,不論是公民還是平民,都踴躍報名。光明,光輝,光榮,龍口四個城共有五萬多人,李海知道兵不在多而在於,從其中選出了三萬人。並其中挑選出明和身手矯健的一千人給管亥的特別營。把特別營擴大為一千五百人,升級為警衞團,團長由李海親自擔任。按照第一軍團的模式,李海任命張遼為第二軍團長,組建第二軍團。太史慈為第三軍團長,組建第三軍團。剩下的三千人組建東萊的內務部隊,擔任治安和巡邏任務。由於戰馬缺乏,第三軍團的騎兵部隊一時難以完成,李海立即要求蘇雙和張世平用重金到北方引進馬匹。並在東萊城建立自己的養馬場,引進好的種馬在東萊進行繁殖和飼養。
至此東萊地域李海正式擁有三個軍團和一個警衞團以及一支內務部隊以及軍校在校學生,共計四萬五千人。這個規模足以在這個三國初期成為一方的霸主。目前需要的就是提高他們的戰鬥力。待到黃巾起義,就是他們實戰的訓練場。
李海又下達了提高下級軍官和士官的待遇,加強他們思想政治學習。因為他知道一支軍隊,最為核心的是中下級軍官和老兵的代表-士官。只是這些人存在,軍隊只會被擊敗而不會被擊潰。並制定了嚴格的軍事紀律,按照現代部隊的的條律,這些都是李海最為悉的,編髮成冊到各個士兵手中。大致的是一切行動聽從指揮,擅自行動的和不經請示的當做叛軍處理的!愛護百姓,不得強搶和收拿百姓的任何財務。不得隨意砍殺俘虜,嚴*婦女,強買強賣,欺凌老弱,丟棄戰友和慌報軍功,如有一項,立即斬殺。
接來下的就是李海親自帶領下的死亡訓練。李海在兵營門口樹立了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着“平時多汗,戰時少血”要讓他們知道軍人面對的就是血和犧牲,只有平時的努力訓練,在戰場上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生存機會。
首先是訓練他們的體力,每天早晚的五千米越野跑,三百俯卧撐和仰起坐是必修課,完成不了的就要吃軍。然後是武器訓練,悉自己的武器,跟隨教官學習基本的砍殺格鬥知識,連弩兵則學習擊知識。這些除了高順的第一軍團早已經訓練過以外,主要是對這次新募集來的士兵,首先要把他們訓練成一名合格的士兵。
高順的第一軍團現在開展戰陣訓練對於軍隊來説最重要一個環節。有好的士兵還要有好的行軍佈陣方案作戰,要不然象泰山上的賊寇,沒有一個強大的整體,那只是一羣烏合之眾,一潰即散。合理的佈陣和可以作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這方面李海下了很大的力。從正面防禦的方形陣和雁形陣到進攻用的錐形陣和巨形陣。從整個軍團的作戰到小股分隊作戰,都一一進行了研究和演練。高順則認真的跟隨左右仔細的學習。一一牢記在心。高順的第一軍團後成為了李海手裏最王牌的一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