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點擊正文中間調出設置選項左右翻頁閱讀體驗更好大寧朝自從第三代仁宗時修築完遍佈全國的官道驛站鴿信體系之後,便將沿襲自前朝的總督體制給革除掉了。

全國二十八省全數由中書省直轄,除卻不常設的巡撫欽差之外,自上而下便只有中書、行省、道府、縣、鄉這五階官府。

不過百多年的新政依舊難改千百年的傳統,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依舊會把大寧朝的疆域依照山川地理劃分成幾大塊,其中最大的一塊便是自金揚江以南、橫龍嶺以北,東起東海,西到紫陽山足足有六省之地的江南地區。

這裡是大寧朝真正的基所在,不僅僅面積最大,亦是人口最多,農工最盛,財稅最富的華腹心之地,開國時高祖便是盡得此地而登臨天下的。

而江南地區的腹心華,自然便是當年高祖起兵割據之時的故都承天府到金梅府一線,坐擁金揚江下游南岸的揚南省承金道。

此番陳哲南下江南,自京畿東道楊帆出海,自東海入金揚江口,在金梅府換了江船之後,再沿著金揚江支梅江而上,走二百里水路到承天府,這二百里便是這膏腴錦繡之地的華。

若是換了別的時節,這二百里梅江水道兩岸本該滿是稻桑繁茂的盛景,然而眼下重陽已過,即便是這江南華地,亦逃不過天時,兩岸也只是一副稻田光禿,桑林枯敗的蕭瑟模樣。

好在這江上樓船之中另有一番絕美風景。

寬敞的艙室裡,以氈毯鋪地,左右各布一張案几,空出中間一大片地方,一位絕佳麗屈膝正坐在氈毯上豎抱著琵琶悉心彈奏著。

琵琶聲嘈嘈切切若行雲水,技法高絕又絲絲入情,當得一聲上品之贊,然則坐在右首案几後的陳哲,卻只三分心思放在這曲子上,七分專注都落在在彈奏琵琶這位佳麗的面上。

這位佳麗乃是典型的江南樣貌,瓜子臉柳葉眉,一雙桃花大眼低垂著目光亦掩不住神采中的多情轉,只瞧一眼,這副殊麗容姿便可教人醉難拔,更要緊的乃是她面上酡紅一片,眼眉略含濛,好似飲了醇酒一般,一派嬌痴神情。

一曲奏罷,女郎停手抱琴,抬眼掃了兩張案几後的男人,又是另一番煙視媚行的動人模樣。

左首案几後的錦衣男子拊掌笑道:「都尉,您瞧這小杜本事如何?」陳哲笑著雙手捧起案上酒盅,向那琵琶佳麗遙舉致意:「欣欣姑娘不愧是這次江南紅榜上的道魁,果然不俗。」今年這期江南案試恰好便在前不久的重陽時結束,船艙之中為兩人演奏琵琶的這位杜欣欣正是新科的三道魁之首,名位僅次於那花解元。

杜欣欣見陳哲敬酒,自不能端坐安受,身子前傾,抱著琵琶一個頭磕到氈毯上,然後直起身恢復正坐姿勢,一落一起間雙手始終把那具沉重的琵琶牢牢抱在身前,全以肢發力。

陳哲又讚了聲:「不愧是坤魁首,好肢。」三道魁人人皆知所指何道,只是落在場面上終是不能那般俗,故而以體八卦借代,坤為腹,便說的是牝道,巽為股,代指穀道,兌為口,那就是食道。

陳哲的稱讚不免有些唐突之意,然而杜欣欣這般的風塵花魁自無扭捏不適,只低眉順眼地衝陳哲笑了笑:「都尉大人謬讚了。」錦衣男子在旁湊趣道:「既然都尉中意小杜這肢,那不妨今晚好好體會一番便是……對了,小杜的才情可不止於這一把琵琶,她一身舞姿亦是出類拔萃。」說罷,錦衣男子拍手喚來一隊樂伎,張羅著便讓她們在這船艙之中鼓吹起來。

杜欣欣亦不推辭,起身將懷裡琵琶放到一旁,便伴著絲竹在這倉房中盈盈起舞。

見杜欣欣開始起舞,陳哲毫不避諱地將目光落到了她下股間,見她邁步踢腿毫無滯澀之,心中也是暗暗讚歎,這女子不愧是坤魁,這牝道之中果然有些玄機。

要知道,就在片刻之前,陳哲可是親手將五枚緬鈴進了杜欣欣下身的豎嘴之中……

杜欣欣一身打扮也頗為特異,外披一件硃紅碎金敞懷大袖衫,內裡上身一件肚兜只短短兩三寸,將將蓋住粉尖,兩團翹雪脂團兒的下半盡數在外邊,被陳哲誇了又誇的纖細肢亦無遮攔。下身短短一條三四寸長的紗裙,以絲帶自骨下紮在翹上邊,下襬頂多垂到腿分界處,用的還是半透光的輕紗料子。

這一身衣裙似遮非遮,杜欣欣起舞之際,只要揚開大袖,抬腿,那短短肚兜下的粉兩點便有隱約頭之勢,而薄薄紗裙更是時不時便透出一小團烏黑影。

見陳哲看的入神,那錦衣男子悄悄給樂伎領班使了個眼,那女子會意,鼓吹地愈發賣力,樂聲充斥屋內。錦衣男子端著一杯酒,起身過來與陳哲同席而坐,裝作和陳哲並肩觀舞的樣子,手指卻沾著酒水在陳哲面前寫了一字。

陳哲頭頸不動,低眼一掃,見是一個叔字,順手一抹,曲起中食二指,在那灘水漬邊輕叩兩記。

錦衣男子見陳哲舉動,面上掠過幾分喜:「這杜欣欣的妹妹杜歡歡是今年的兌魁,可惜這兩受了些風寒,還在承天府家中休養,待都尉明到了承天府,小生再與你引見則個。」陳哲莞爾一笑:「倒是讓關兄破費了,你我乃是通家之好,本不必如此。」

「哪裡哪裡。我關家叔侄二人,多賴陳老大人照拂,小小心意,本就該當,我家做的便是這門生意,決計算不得破費。」錦衣男子乃是陳哲在南疆遇到那位關文泉的胞兄關文堅。

關家的青樓生意做得極大,這江南地界上足佔得一半市面,家中財貨幾輩子也花用不完。有了這般家資自然就要想著上進,只可惜,自關氏兄弟高祖那輩兒發跡供家中子弟讀書開始,一直到兩兄弟父兄那代才養出頭一個舉人,好在關家這位讀書種子也算爭氣,中舉之後又進京高中二甲第八名,選了庶吉士,有了頂頂清貴的出身底子。

雖然後來又有了關文泉,可三甲同進士怎麼比得過二甲庶吉士,這關家如今全指望這位叔叔得勢,背後能使的力自然毫不含糊,叔侄兩人都投在陳家門下,這些年自然少不了四時八敬,陳哲來到江南,更是由關家的長房長子關文堅全程陪侍。

關文堅此時所問,亦是他叔叔的緊要前程:前不久,林紓枚她二哥得了長子,雖還未冊封太子,左右坊卻已開張,這般清貴衙門,自然讓朝中爭得頭破血。好在,林紓枚和陳家這一派雖說在朝中不愛出頭,卻也沒人敢真當他們是泥塑紙糊,這坊裡頭的官銜怎麼的也得留兩個給陳鼐陳秋官。

而在陳鼐的諸多門人當中,關家的叔叔關輝出身合適,資歷也足,陳哲也旁敲側擊遞了些好話,最後詹事府的差事便就順利落到了關輝頭上,因而這關家的一對兒花魁,陳哲絕不是白拿。

當然,陳哲這回下江南自不是為給關家報喜訊拿好處而來,他手頭許多事情都著緊著落在江南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