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31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有錢的人確實多,但像張衛健這樣的草家庭也是不計其數,張衛健的經歷代表了香港無數草個體。同身受之下,不知有多少觀眾在那一瞬間成為張衛健的支持者。

如此,年輕人更是被張衛健和徐小鳳的經歷而動,勵著這些衝動的年輕人追求自己的夢想。

同樣的,觀眾對於四位導師也是印象大好。以前的明星都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在唱片公司的刻意包裝下,明星離普通人的距離很遠。

但四位導師在節目裡的搞怪、嬉鬧、落淚,讓他們重新變回鮮活的普通人,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在參賽歌手出名的同時,四位導師同樣是人氣飆升。

接下來就到了權力反轉的時候,輪到張衛健選擇導師了。

林子祥率先拉票道:“阿健,你知道我為什麼最後一瞬間才轉身嗎?”張衛健勉強笑道:“我前面唱得不好。”

“不錯,”林子祥說道:“你上場之後想法很多,歌唱技巧已經很純了,但始終沒有投入情演唱,覺人與歌是分離的。之後你就開始緊張,不但有破音,而且氣息量也不足。一直到最後幾句,你才進入了狀態,我是為你最後的歌聲而轉身的。”林子祥鞠躬道:“謝謝老師。”林子祥說道:“來我的團隊,你知道我還有個身份是音樂製作人,我可以幫你改變一些小病,也可以幫你克服怯場緊張。”蘇苪也開始拉票:“衛建,我跟你一樣,也是駐場歌手出身。我在臺灣的俱樂部駐唱三年,又在希爾頓飯店駐唱六年,接著又在西餐廳唱了三年。我是一路唱過來的,我很瞭解駐唱歌手,我們肯定有共同話題。來吧,來我這一組!”林子祥打岔道:“阿健,你會唱國語歌嗎?”張衛健說:“會唱一些,不過不是很拿手。”

“那就對了,”林子祥笑道,“阿蘇是唱國語歌的,你們不是一路。”蘇苪急道:“喂,我也會唱粵語好不好,我還在無線臺的歌唱節目裡拿過最佳表演獎。”

“有嗎?我怎麼不知道。”林子祥一副無賴地樣子。

蘇苪問道:“不信我現場給你唱一首粵語歌。”甄妮跟林子祥和蘇苪都是朋友,此刻趁機起鬨道:“哇,歡國語天后蘇苪小姐,為大家現場演唱!”徐小鳳也不閒著,招呼張衛健道:“阿健,快把麥克風給蘇小姐。”張衛健乾脆把旁邊的麥克風也摘來,分別給了林子祥和蘇苪說:“要不兩位老師對唱一首情歌吧。”

“對唱,對唱!”現場觀眾在托兒的帶領下,開始大聲起鬨。

現場變得一片歡樂,剛才悲傷的氣氛一掃而空,而林子祥和蘇苪也經不起慫恿,開始上臺對唱粵語情歌。

對唱結束之後,張衛健選擇了林子祥做自己導師。

“啦啦啦……”林子祥作出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跑到蘇苪的座位前方跳舞慶祝,而蘇苪則是被林子祥搞得扶額無語,兩人把現場觀眾再次逗得哈哈大笑。

李克勤的爸爸也在電視機前大笑,他覺得這節目太有意思了。

第327章收視轟動《百萬鉅製節目亮相鳳凰臺,四位明星導師共唱好聲音》“每期製作費高達100萬港幣的豪華歌唱節目《中華好聲音》,在經過兩個多月的心製作後開播,首期節目收視率創紀錄地達到61點,遠遠超過該期的《歡樂今宵》。據悉,《中華好聲音》第二期的廣告費翻了五倍,成為史上廣告費最昂貴的綜藝節目。”——《東方報》“從沒有一檔節目造成過如此轟動,在首期《中華好聲音》播出以後,第二天整個香港都在討論節目中的導師和歌手。四位導師當中,徐小鳳和甄妮在香港都是超一線女歌手,難得能放下身段在節目中搞笑逗趣。而林子祥和蘇苪這兩位在《中華好聲音》播出後,他們的名氣和身價已經看漲,蘇苪本來在香港並不是很受歡,但現在出場費已經快要接近譚詠麟……”——《工商報》“娛樂節目如何做得有教育意義?《中華好聲音》就做到了這一點,它勵年輕人為了夢想而奮鬥,是極富社會責任的節目,鳳凰電視臺也是一傢俱有人文神、積極向上的電視臺。”——《文匯報》“鳳凰電視臺的節目每每都是大手筆,《中華好聲音》的舞臺甚至遠遠超過《香港小姐大賽》,燈光、音響完全是小型演唱會的規格。據悉,《中華好聲音》首期節目雖然收視率暴漲,但一期節目就虧損了50萬。不過由於廣告費的提升,第二期《中華好聲音》將會實現超額盈利。”——《明報週刊》“經本報調查,《中華好聲音》第一期的人氣選手張衛健,曾在幾個月前參加華星唱片舉辦的華人新秀歌唱大獎賽,結果止步於30強。眾多周知,現在的歌壇新星梅豔芳就是康劍飛慧眼識珠,在她被華人歌唱新秀大獎賽淘汰後挖走的。難道張衛健竟會成第二個梅豔芳?華星唱片和TVB總是讓明珠遺塵。”——《娛樂週報》“據某位張姓歌手以前的老師透,張姓歌手的功課成績很爛,本就不可能考上大學。而且張姓歌手好狠鬥勇,經常在學校欺負同學……張姓歌手曾經還加入過學校足球隊,由於踢得太爛被教練開除了,他就是一個幹什麼都不成的爛人。”——《香江早報》《中華好聲音》第一期播出以後,香港瞬間掀起好聲音

此時正好中英談判第一輪結束,利好消息讓香港經濟回暖,人們不像前兩個月那樣擔驚受怕。《中華好聲音》的四位導師,無一不是粉絲眾多的大歌星,憑藉電視臺提前一個多月的宣傳和四位導師的引力,再加上新穎的比賽模式與淚點攻擊,首期播出收視率便完勝十年來收視率第一的《歡樂今宵》。

當街頭巷尾都在討論《中華好聲音》時,媒體終於也來湊熱鬧,鋪天蓋地的圍繞這檔節目進行報道。

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著相反的罵聲,比如說《中華好聲音》是中華好演員,歌手不是在唱歌是在演戲等等。

最最離譜的就是《香江早報》,這家報紙似乎是跟鳳凰臺槓上了,又趁機跑出來潑張衛健的髒水。

黃夕照這次沒有閒著,在接到康劍飛的電話指示後,立即派人去搜集張衛健以前老師和同學的簽字證明,然後準備將《香江早報》告上法庭,要求其賠償《中華好聲音》節目組和張衛健本人共計600萬港幣。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黃夕照說道:“有些報紙完全沒有職業底線,信口開河肆意汙衊。《香江早報》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張姓歌手’明顯就是在講張衛健。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家報紙為了銷量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鳳凰電視臺將會訴諸法律手段解決。就算官司打不贏,鳳凰臺也會一直打下去,一年贏不了就打個三五年。我倒想看看,《香江早報》賺的那點錢,夠不夠幾百上千萬的律師費!”黃夕照的話一透出來,所有同行都知道《香港早報》完蛋了。

一家報紙確實可以靠打擦邊球造謠提升銷量,在沒有確切指明對象的時候,被汙衊者打官司很難打贏。不僅是打不贏,官司打起來還會增加該報紙的曝光率,讓這家報紙的銷量更好。

但如果受害者抱著兩敗俱傷的決心,打長年累月的混賬官司的話,大型報紙還能夠承受,《香江早報》這種小報每年賺的錢,卻撐不起沒玩沒了的高額律師費。

有的時候你不能退讓,越退讓對方越得寸進尺,只有殺雞儆猴才是明智選擇。

就如90年代以後的臺灣電視界,許多名嘴在節目上信口開河,造謠汙衊或者是揭其他名人和公司,用以引眼球增加收視率。

可有一些公司和名人,卻被臺灣電視臺列入止抨擊的名單。

為什麼?

因為只要你在節目裡談到這些人和公司的壞話,對方馬上寄律師函來要求道歉,不道歉就把你告上法庭。長此以往下來,電視臺和名嘴們都搞怕了,再不敢說他們的壞話。

《香江早報》同樣如此,這份平均只有幾千份銷量的報紙,本就沒有和鳳凰臺死磕的勇氣,還沒開始打官司就撐不住了,主動找鳳凰臺尋求私下和解。

在雙方的“友好協商”後,《香江早報》答應賠償《中國好聲音》節目組10萬、張衛健3萬名譽損失費,並連續一週用頭版發佈道歉公告,私下承諾以後不再報道對鳳凰臺不利的新聞。

張衛健白拿了3萬塊錢,簡直高興得不行。節目播出之後,作為第一期最有人氣的歌手,幾天之內就有二十多家夜總會、酒吧拋來橄欖枝,高價請他去駐唱。

不僅如此,甚至還有唱片公司,想要私下偷偷籤走張衛健,並承諾簽約之後馬上著手發唱片。

張衛健當然不是傻子,《中華好聲音》還沒錄完,好戲還在後頭,他才不會傻到半路籤去其他公司。更何況,節目組同他溝通過,他不僅可以籤進風行唱片,還有機會加入鳳凰臺做演員。

很快就來《中華好聲音》的第二期,這一期的人氣歌手是呂方。此人在平行空間裡,會是明年新秀歌手大獎賽的冠軍,八十年代與張學友一起被唱片公司重點培養,並一直是張學友的至好友,後來還跟鄭裕玲談了十多年戀愛。

呂方上場之後,沒有使用什麼悲情攻勢,只靠唱功就贏得滿場掌聲和四位導師的爭搶。

順便一提,第二期《中華好聲音》同樣在太平戲院錄製,現場觀眾多達1800多人,全是花數倍於電影票價的門票入場的,規模已經相當於二線歌手的個人演唱會了。

在第二期《中華好聲音》播出時,香港街頭人都沒看到幾個,已然達到了當年《楚留香》熱播時的效果,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萬人空巷。第二期《中華好聲音》的數據很快統計出來,達到了恐怖的73%收視率。

不止是香港轟動,因為東南亞和澳門也有鳳凰臺的觀眾,在《中華好聲音》第二期播出後,南洋和澳門同樣反響強烈。不少南洋和澳門喜歡唱歌的人,紛紛打電話或者寫信到鳳凰臺,詢問海外觀眾能不能報名,更有衝動的直接坐船坐飛機來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