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赫煊頗為驚喜地說:“褚兄,還真是你啊,這些年都在做什麼?”來者正是當年褚玉璞的侄子褚南湘,他說:“離開天津以後,我就去了南方。本來想加入共黨,但卻不得門而入,也搞不清楚到底誰才是共黨。後來我又自費去了美國留學,六年前回國在浙江做公務人員。抗戰爆發後轉移到漢口,去年又被調往貴州,今年元旦才調來的重慶。”周赫煊問道:“褚兄在政府擔任何職?”褚南湘說:“我之前在經濟部農林科下屬的農業調整委員會當小嘍囉,被派往貴州執行農業結構調整工作。這不農林科要升級為農林部嗎?我工作幹得還不賴,被調來農林部大本營跑腿兒。”周赫煊笑道:“想不到褚兄還懂農業。”
“我哪懂農業啊,一直都做行政工作,具體事務都由專業人士去做,”褚南湘謙虛了幾句,突然說,“周兄,你那個科學養雞的資料,能不能給我一份最詳細的?”周赫煊奇怪道:“褚兄不是在農林部任職嗎?你很容易拿到資料啊。”褚南湘呵呵笑道:“農業調整委員會和科學養雞推廣小組是平行單位,養雞場剛剛籌建好,還沒對外公開任何資料,那些養雞專家也整天待在養雞場裡無法接觸。”周赫煊靈光一閃,突然問:“褚兄是準備把科學養雞技術送去延安?”褚南湘連忙否認:“周兄說笑了,我跟共黨可扯不上關係。我是替一個朋友打聽的,他手裡有點閒錢想做生意。”周赫煊心中已經肯定,也沒再糾纏於此,說道:“其實你不來找我,節以後也可以派人去養雞場學習技術。這樣吧,我給農學院的師生們說一聲,過兩天就給你一套完整的資料。”
“多謝!”褚南湘抱拳說。
像褚南湘這樣潛伏在國民政府中的共黨有很多,其中最耀眼的當屬冀朝鼎先生。
之前跟周赫煊一起赴美談桐油借款的陳光甫,很快就要在美國招募一位得力助手。這個助手就是冀朝鼎,由美國財政部官員埃德爾介紹給陳光甫,此人跟羅斯福的助手居里,以及美國財政部長摩索的助手白勞德都有情,並且還曾擔任美國財政部的對華政策顧問。
冀朝鼎的經濟學博士畢業論文,幾年前就被蔣介石唯一的美籍私人政治顧問拉脫摩爾大加讚賞:“這是一篇具有獨創見解,善於獨立思考,很有說服力的論述。”陳光甫在面試冀朝鼎過後,立即對這個年輕人青睞有加,直接任命其為環球公司總務處長。環球公司名義上是跨國貿易公司,其實是中美借款的代理機構,冀朝鼎的職務則是環球公司的大管家。
1941年陳光甫受命回國,把冀朝鼎當做私人秘書帶回來,並帶他去面見孔祥熙。這一敘舊才知道,原來冀朝鼎的父親曾是孔祥熙的老師,孔祥熙立即把這個同鄉小兄弟接到家中居住,並一路高升在財政部擔任要職,成為國民政府最重要、最有權威的經濟學家。
冀朝鼎全程參與了40年代國民政府的經濟政策,直到新中國成立,大家才發現他是個老黨員——1927年就秘密加入共黨了。
包括孔祥熙、陳光甫在內的國黨官員們集體懵,這人可是美國經濟博士,美國財政部力薦的人才,怎麼突然變成共黨了呢?
於是國黨大佬們開始甩鍋,陳立夫甚至在回憶錄裡,指責冀朝鼎專門給孔祥熙、宋子文出壞主意,戰後中國經濟崩潰,全是冀朝鼎按照共黨指示搞出來的。
事實上,冀朝鼎哪有那麼大能耐?他只是向共黨提供國民政府的金融和財政狀況的真實核心數據而已,包括髮行金圓券、銀圓券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在執行孔宋等人的命令。就算真有出餿主意,那也是正中孔祥熙、宋子文的心思,真正的決策權依舊在孔宋手中。
周赫煊把科學養雞資料給褚南湘,沒幾天就有共黨重要人士上門拜訪——南方局負責人之一董老。
這是迄今為止,周赫煊接觸到的共黨最高職務者,兩人相談甚歡,還互贈墨寶以作留念。
就在此時,香港《大公報》分社傳來驚天消息……
第918章【漢與英雄】香港《大公報》傳回來的消息,正是歷史上有名的“高陶事件”。
當初跟隨汪兆銘一起叛國的漢不少,其中就有陶希聖和高宗武。
陶希聖我們前文提到過,還串聯一幫“主和派”文人,跟周佛海等人一起撰文抹黑周赫煊。
而高宗武就更不得了,他是汪兆銘投敵事件當中,除了陳璧君之外出力最多的混蛋。汪兆銘本來都沒跟本人接觸,就是這個高宗武從中牽線搭橋,而且是高宗武主動找上門聯絡本人的。
汪兆銘在投敵之初,通電揭蔣介石表面抗戰、暗中媾和,其實說的就是高宗武做出的一堆爛事。
全面抗戰爆發以後,蔣介石派高宗武去香港搞情報工作。
高宗武本事真大,擅自聯絡到近衛文磨的私人駐華代表松本重治,以及本參謀本部特高課課長影佐禎昭。他將影佐禎昭的親筆信給蔣介石,又把蔣介石的“和談條件”帶去回覆本人。
但蔣介石是否答應和談一直存疑,就連跟高宗武接觸的本人西義顯都不相信,認為那些和談條件不像是蔣介石親口所說,更像高宗武模仿老蔣語氣而自己做出的回應。
這一次“和談”雖然失敗,但很快來新的轉機:本內閣改組,不主張擴大事態的宇垣一成出任外相。
蔣介石把高宗武從香港招回來,讓他負責傳話:“中央軍尚有百萬軍火,即不再輸入尚足兩年之用,即使本攻下武漢,國府內部亦絕不會起變化。”這說明老蔣也想進行和談,但他的意圖是迫本主動求和,以爭取對中國更有利的和談結果。
但高宗武作為外官,再次自作主張。他在向本傳話之時,不斷強調中國有一個以汪兆銘為中心的“和平派”,並首先提出一箇中和談思路,即:擁戴汪兆銘,使之成為中和談的媒介。
可以說,汪兆銘能夠實質的投敵做漢,高宗武乃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為什麼說香港《大公報》傳來驚天消息呢?
陶希聖和高宗武居然良心發現,他們從上海潛逃到香港,向《大公報》揭了汪兆銘的所有賣國行徑,甚至把汪兆銘簽署的賣國條約副本都偷出來了。
陶希聖、高宗武二人不斷擁汪促和,出發點無非有兩個:第一,“救國救民”。這裡的救國救民必須打引號,他們深知和談就得出賣國家利益,但更認為中國戰必敗,只有和談才能苟安。
第二,政治野心。既然中國靠和談才能苟安,那乾脆由他們出面進行和談。這樣即可以保住國家,又能撈取政治資本,更能以民族功臣的形象節節高升。
但是,汪兆銘剛剛簽署的《支新關係調整要綱》等八份賣國文件,實在是把陶希聖和高宗武給嚇到了。他們一直以為中能夠劃江而治,哪曾想,這些文件居然把中國的領土、資源、軍隊、主權、文化各方面都賣個乾淨。
這些文件一旦生效,中國可以直接宣告滅亡,而他們也將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陶希聖和高宗武被驚出一身冷汗,勸阻汪兆銘千萬不要簽字,趕緊退出和談,或離開上海回重慶,或遠走歐美隱居,總之絕對不能繼續談下去。
但汪兆銘已經鐵了心要當漢,不僅不聽勸,反而派人監視陶希聖和高宗武,甚至密謀除掉他們甩鍋給軍統。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陶希聖的子萬冰如,她接到丈夫的訴苦信件,毅然帶著五個孩子從香港去上海,讓丈夫有了離開汪兆銘巢去和家人同住的藉口。在汪兆銘迫陶希聖簽字的時候,萬冰如又對丈夫說:“我把全家命帶來上海替你,你走!如果走不出去,我夫婦一同死在這裡。如果你簽字,我就打死你!”因為萬冰如帶著五個子女到來,讓汪兆銘暫時放下戒心,陶希聖和高宗武趁機在青幫的幫助下秘密離開上海。
面對汪兆銘的怒火,萬冰如又大膽的去見汪兆銘,以勸丈夫回上海為理由,要求帶著兩個孩子去香港,並留下三個孩子在上海讀書當人質。
汪兆銘自然是同意了,他不信陶希聖夫婦會不顧孩子的死活。
結果,在萬冰如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不久,剩下三個孩子也在青幫的幫助下逃離上海。
陶希聖和高宗武抵達香港以後,沒有直接去見國府的人,而是帶著汪兆銘的八份賣國文件副本找到《大公報》。香港《大公報》立即把副本內容,全文發電報傳回重慶總部,周赫煊比蔣介石都更早知道這件事。
翌,“汪密約”就被香港和重慶的《大公報》披出來,迅速在全國引發一場輿論地震。
之前汪兆銘一直打著救國和談的招牌,很是欺騙了一些人。包括孫科、龍雲在內的許多政客軍閥都是默許的,他們對此還抱有僥倖心理,說不定汪兆銘的和談能夠成功呢。
現在就什麼都不用說了,因為那八份“汪密約”太過嚇人。不僅出賣了從黑龍江到海南島的全部國土,甚至連思想文化都要出賣,以後就沒中華民族了,只有被寇奴役的亡國奴。
這讓無數徘徊不定、心存僥倖的人,徹底認清了寇的狼子野心,也認清了汪兆銘賣國求榮的醜陋面目。
“汪密約”的內容都有什麼,看看香港《大公報》的新聞主標題和副標題就知道了:“高宗武陶希聖攜港發表汪兆銘賣國條件全文——集閥多年夢想之大成,極中外歷史賣國之罪惡,從現在賣到將來,從物資賣到思想!”在經歷“高陶事件”之後,全國民眾的抗戰熱情空前高漲,連力圖保存實力的地方軍閥也丟掉了幻想。
就此來看,還真不好評價陶希聖和高宗武的功過是非——特別是牽線搭橋導致汪兆銘投敵的高宗武。
“高陶事件”在抗戰後方鬧得很大,而在同一時候,佔區則是桃緋聞滿天飛,鄭萍如成為萬民唾罵的無恥女漢。
事實上,鄭萍如是中統的秘密特務,因行刺漢丁默邨被捕。她在遭受嚴刑拷打後,堅稱刺殺丁默邨只是由愛生恨,慘遭漢殺害,犧牲之前最後一個願望是撲粉補妝,漂漂亮亮的從容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