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65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一場世界大戰,早在歐戰時就已經埋下伏筆,認真研究歐戰歷史,必然從中得到啟示。”講到這裡,有些人半信半疑,有些人豁然開朗,周赫煊給他們揭開了世界霧。

“中國勝利的關鍵,有兩個。”

“第一,中國必須堅持抵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民抗戰,儘可能的消耗本的財政和資源,本儘早對東南亞動手。”

“第二,美國的入局。美國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他們可以放心的坐山觀虎鬥。為什麼本轟炸美國戰艦,而美國選擇了忍讓妥協呢?不是美國害怕了,而是美國有更大的企圖,那就是發戰爭財。美國此時不但不可能幫中國,反而要幫本和德國,為本、德國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慫恿放任他們進行侵略戰爭。由此,美國的資本家就能大肆出售軍火和戰略資源,讓美國徹底走出大蕭條的陰影。當世界主要國家都捲入戰爭,並且鬥得損失慘重的時候,美國就會以救世主的姿態加入進來。20年前的歐洲大戰,美國就是這麼做的,只要羅斯福不傻,美國還會這麼做。就算羅斯福是個傻子,美國的資本家也會迫羅斯福這麼做。”

“為什麼美國資本家想要最後參戰呢?市場和資源!”

“一旦中國被本佔領,一旦東南亞被本威脅,一旦歐洲被德意兩國打亂,那麼美國資本家為了利益必然介入。”

“美國介入,肯定會站在中國這邊。因為坐視本侵佔東亞、東南亞和太平洋,美國在東方的市場就會毀掉,美國的工業產品就沒有銷路。所以,美國的外策略很清晰,那就是先資助侵略國挑起戰爭以獲利,再幫助被侵略國進行抵抗,美國最終再奪取世界市場和國際地位。從頭到尾,美國都是大贏家。”

“而中國呢,不能只等著美國入局,要用盡全力抵抗本。否則還沒等到美國人動手,中國就一敗塗地了,那時候就算美國都無力迴天。”

“還有,許多人抱怨,為什麼中央政府不向本宣戰。原因很簡單,因為《戰時中立法》,一旦中國對宣戰,中國就受國際法的約束,無法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這包括軍事裝備、戰略物資和國際借款。本也是如此,本也不敢向中國宣戰,因為一旦宣戰就不能得到美國資源。等到兩國互相宣戰的那天,本就離敗亡就不遠了,大家請拭目以待!”周赫煊說這麼多,就是為了給國人信心。

在抗戰期間,包括西南聯大、中央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在內,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投筆從戎奔赴戰場。

眼前聽周赫煊講課的這些學生,高年級的且不說,大一、大二的學生當中,有一半可能都會投軍報國。給他們信心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須的。

現在講什麼全民抗戰,完全憑中國的力量擊敗本,顯然不如說美國參戰更有效果,因為國人極度缺乏自信。

至少,美國參戰,給了大家希望。

“啪啪啪啪!”禮堂內掌聲雷動,雖然很多人對周赫煊的預言抱有懷疑,但更多人選擇了相信。一來周赫煊分析得很有道理,二來人們總是往好的方面想。

當然,也有不少咒罵美國的,認為美國佬簡直該死。

第840章【美援派】轉眼已經進入1938年。

年初,機連續轟炸廣州10多天,炸死7000多人。

周赫煊命令工人加快重慶防空建設工作,國府此時沒有出面號召,周赫煊只能自己動手了。

事實上,從去年七月份起,周赫煊就出錢開鑿防空大隧道,計劃由朝天門起,經臨江門、通遠門到達南紀門,貫穿重慶主城四個方向,預計長度3700多米。

現在半年時間過去,周赫煊主導修建的防空,已經鑿開了1200多米。他還在自家修建了防空地下室,只要機來襲,家人和傭工可以隨時藏身。

1月5,愛因斯坦、羅曼羅蘭、羅素、杜威等大學者,發起國際援華運動,並呼籲對中國抗戰進行募捐。今年六月,愛因斯坦將和羅斯福的長子,一起成立援助中國委員會,在美國2000個城鎮開展捐款活動。

1月8,白求恩率領加拿大和美國醫療隊來華,支援中國人民進行抗戰。

與此同時,歐洲各國也出現不同規模的民間援華活動。不知道希特勒怎麼想的,德國明明已經和本結盟,卻在南京陷落以後,秘密支援中國一批武器,其中包括I型坦克和重火炮。

戰爭初期,德國派來中國的軍事顧問,也一直沒有撤走。直到全面抗戰爆發足足一年,德國迫於本的外壓力,才撤回了大批援華顧問。但依然有一些留下來了,甚至成為中國的現役軍官。比如參與指揮常德會戰的弗蘭克·霍布里希上尉,就與中國守軍共進退,在1943年11月英勇犧牲,被國民政府追授為陸軍少將。

在希特勒的自傳當中曾提到,他窮困潦倒的時候,曾受一箇中國家庭無私幫助,那中國人姓Cheung,音譯有可能姓張,也有可能姓程。由此,希特勒對中國印象極佳,甚至有過想和中國共分天下的傳言。

當然,這些傳聞很不可靠,不知出自哪本地攤文學。但希特勒對中國很曖昧是真的,中全面戰爭爆發,德國是歐美諸國最積極站出來調停的,前後調停了三次,可惜調停內容太過苛刻。

跟德國比起來,抗戰初期對中國支援力度最大的當屬蘇聯。

蘇聯以志願軍的形式,在1937年底就派航空隊進駐南京機場。這些蘇聯飛機塗著中國軍徽,與本空軍在南京鏖戰數,1月5號又來到武漢參戰,飛往蕪湖擊落機六架。

蘇聯之所以幫助中國,是因為英法美慫恿德國進攻蘇聯。而德國雖然暫時不願與蘇聯正面對抗,卻在慫恿本進攻蘇聯遠東地區,好讓蘇聯自顧不暇,方便德國在歐洲的擴張。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蘇聯和中國是朋友。

1月10

蔣介石、白崇禧從武昌前往開封,此行目的是懲辦韓復榘,韓某人離死不遠了。這位死得也算活該,抗戰初期差點當漢——答應山東保持中立,老蔣得知此消息,連忙安撫他做了第五戰區副司令官。

在戰爭期間,韓復榘為了保存實力,數次拒不執行中央命令。加之韓復榘又跟劉湘攪在一起,老蔣對其已經忍無可忍,這趟非要殺雞儆猴不可。

驅車抵達火車站,蔣介石和白崇禧坐進了專列。

幾分鐘後,蔣介石望著外邊驚訝道:“這長江大橋何時開通的?”副官回答道:“建橋人員加班加點搶工期,於凌晨四點鐘正式竣工,半夜就有一輛火車試運行。”

“這橋修得及時啊!”蔣介石慨道。

平漢線連通北方,粵漢線連通南方,唯獨在長江天險面前中斷。以前火車過江,需要靠大型駁船轉運,至少要耽誤一個半小時。如果遇到運輸任務繁重的時候,耽誤半天到一天稀鬆平常,火車排隊登船等兩天都有可能。

現在武漢長江大橋一通,立即讓運輸效率成倍增加,大大緩解了戰時運輸困難。

副官笑道:“聽說周先生為了趕修橋進度,特地追加了100萬大洋投資。”蔣介石點頭說:“周明誠對國家還是有貢獻的。”蔣介石說完就開始看報刊雜誌,雖然每天忙得不行,但他還是在堅持讀報。看了一會兒報紙,蔣介石又翻開《非攻》雜誌,重要內容都被秘書標記好了,他直接翻開即可。

這期《非攻》的頭號文章,正是半個月前周赫煊在大學講課的內容。

蔣介石讀得連連點頭,直看到周赫煊談美國外策略,才突然皺眉,復又鬆了口氣。他有些惱怒美國支持本,又對美國未來的參戰頗為期待,讀罷說道:“給健生(白崇禧)看看。”白崇禧就在隔壁車廂,副官連忙把雜誌拿過去。

白崇禧把文章讀完,跑來蔣介石的車廂說:“雖是書生之見,卻也有幾分道理,至少能堅定國人的抗戰信心。”

“是啊,現在最缺的就是信心。”蔣介石唏噓道。

雖然在淞滬會戰之後,國內“主和派”少了許多,但真正有信心的卻沒幾個。

比如國黨元老張群,就是這樣勸蔣介石的,大致內容如下:不能接受德國調停,因為條件太苛刻,一旦接受,則中央政府威望盡失。中國應該先打仗,打敗了再議和,到時候無論怎麼議和,老百姓都可以理解,也不會太過敵視中央政府。

好嘛,張群也是主戰派了。可惜他這個主戰派,卻是奔著戰敗議和去的……也總比汪兆銘強。

不可避免的,周赫煊那篇文章在《非攻》雜誌刊載以後,立即引起中國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有人說他太武斷,有人說他不該把美國想得那麼齷齪,也有人把文章當學術問題討論。但更有許多人因此堅信美國必然參戰,只要中國能夠堅持抵抗,屆時必然能夠依靠美國贏得勝利。

於是乎,在主和派和主戰派之外,中國又出現了“美援派”。這一派主張堅持抵抗,儘可能的把時間往後拖,拖到美國加入戰局即為勝利。

在火車專列抵達開封之後,蔣介石突然對副官說:“給林主席拍電報,讓他任命周明誠擔任訪英特使。他跟英王喬治六世關係好,怎麼也得再些援助來。”仗打起來,花錢如水。

孔祥熙去年來的國際借款,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老蔣是想盡了一切辦法在摟錢。

第841章【空殼元首】中華民國的主席林森,此時也住在李子壩,距離周公館約有二里地。

跟周公館的奢華高檔不同,林森住在普通民宅,家中傭人和侍衛也不多。若真有心懷不軌者,派幾個槍手即可把林森給解決,比暗殺如今的部長級高官要簡單得多。

放在整個民國的官場,林森都算是特立獨行者。這位老先生無無子,孑然一身,不菸、不喝酒、不打牌,平時出門只帶司機不帶侍衛,唯一的愛好就是收藏古董,同時還篤信佛教。

當初,蔣介石、汪兆銘和胡漢民鬥得厲害,汪、胡二人聯手迫蔣介石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