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65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此時此刻,金毓黻就像一個普通學生,端著小本本正襟危坐,只等著周赫煊開講。

周赫煊在臨時架起的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史”字,朗聲道:“我們在學歷史之前,要明白為什麼學歷史!唐太宗有句話說得好,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今天要講的是《全球通史》,即是全球,那也有中國,跟《西洋通史》是有區別的。現在中國的大學,雖然廣泛把我寫的《全球通史》當教材,但卻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教授們往往在講課的時候,把《全球通史》當《西洋通史》來講,而把《全球通史》的中國部分,單獨用《中國通史》的另一門課講出來。這是不正確的,這造成了中國和世界的割裂!《全球通史》的髓在‘全球’,而非‘通史’……”開場一席話,就立即抓住了師生的耳朵。

特別是那些研究西方史的老師,對周赫煊這段話若有所悟,沈剛伯更是聽得連連點頭。

第838章【史觀】既然已經是史學界國際泰斗,周赫煊自然要講點新鮮東西,否則怎麼鎮得住臺下那群大牛小牛?

他接著剛才的話往下說:“歷史可以從不同的側面來解讀,人們看待歷史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這種角度,被稱為歷史觀,也叫‘史觀’。比如共產主義者,就把他們的歷史觀稱為‘唯物史觀’,把別家的歷史觀稱為‘唯心史觀’。”聽周赫煊提到共產主義者,有些學者開始皺眉頭了,因為他們尊崇的是三民主義,但暫時還沒人來打斷周赫煊講課。

“我就來歸納一下吧,”周赫煊在黑板上寫了好幾排字,逐個解釋道,“首先來說正統史觀,這是史學界的主,代表大部分人對歷史事件所持有的一種共同認識和觀點。比如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被公認為打破了中世紀的黑暗;又比如大航海運動,意味著殖民時代的來臨,並對中國近代產生深遠影響。現場在座的,也有一些史學家,諸位的史觀大部分都屬於正統史觀。”金毓黻、沈剛伯、郭廷以等人紛紛點頭,非常認可週赫煊的觀點。

“再來說說社會史觀,”周赫煊指著黑板道,“這種史觀主要從社會的角度觀察歷史,注重分析廣義的社會問題,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之外的所有問題。比如社會變遷史、社會常生活史、社會風俗史、社會建築史、家庭婚姻史、人口動史等等。它跟正統史觀並不衝突,而是互相解釋和包容,是正統史觀的一種補充。在西方,社會史觀興起於啟蒙運動時期,而在中國則更加悠久但不成體系,我認為《詩經》就可以被視為一部社會史觀的歷史著作,它記錄了先秦時代許多風俗。但《詩經》只是記錄,沒有進行分析研究,如果現在有學者從歷史角度闡述《詩經》,那麼就是用社會史觀的方法解讀先秦歷史。這是一個有趣的課題,某些國內的史學家已經在做了,但還沒有取得巨大影響力。”這話說得一些普通曆史教授和學生心動不已,因為他們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

周赫煊繼續說道:“接下來就是英雄史觀,強調個人對歷史的絕對作用,不管東西方,早期歷史研究都是這種史觀。共產主義者把這種史觀視為唯心主義史觀,其實也很有道理。英國史學家卡萊爾說:‘全世界的歷史,實際上都是降生到這個世界的偉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質的結果。’我國的梁啟超先生也說:‘歷史者英雄之舞臺也,舍英雄幾無歷史。’在我看來,英雄雖然很重要,但不能視為歷史的全部,這種史觀具有很大的片面。”周赫煊又道:“再來說說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這一派把歷史當成科學來研究,總結出一套歷史發展規律。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若上層建築和生產關係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那時就將來社會革命。這種史觀,能夠非常明確的解釋重大歷史進程,比如先秦時代到秦漢的歷史,其大概可視作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生產力革命。”

“再有就是現代化史觀,這種史觀在西方和中國都已經出現,但還沒有具體形成派。現代化史觀認為,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就是現代化的演變過程,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城市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上的理化、科學化、大眾化和通俗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平等化和世俗化。現代化的類型,可以歸納為原發型和傳導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比如英法美是原發型、資本主義的現代化,蘇俄是原發型、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和本目前都是傳導型、資本主義現代化。”這段話把郭廷以聽得兩眼發光,這位先生在後世被譽為“中國現代史學先驅”,如今正在研究中國的近現代歷史。他的近現代史研究立場是正統史觀,除此之外,別無新意,而周赫煊此刻則給他指明瞭一條學術研究道路。

周赫煊又講道:“還有個人史觀,個人通過對歷史的研究和理解,有了思想上的啟發,並用來指導自己的行動。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說的,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種史觀,對每個人而言都是有意義的,對國家發展也是有意義的。比如國家組織歷史研究所,研究列強的發展,進而對本國的發展帶來啟示。”

“今天我要講的兩堂課是《人類文明史》和《全球通史》,前者代表文明史觀,後者代表全球史觀。”

“文明史觀認為人類歷史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講述歷史和文明的發展演進。它摒棄了局部微觀的歷史,把人類歷史從宏觀角度視為一條縱向發展線,對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具有很大的啟迪。”

“至於全球史觀,我說了,全球史觀的髓在於全球,把人類歷史當成一個整體來研究。比如要搞清中國的現狀,就必須在研究明清歷史的同時,還要研究西方大航海、殖民運動、工業革命、世界市場等等,把中國放在整個世界歷史的大背景、大視野下進行考察。為什麼本要侵略中國?為什麼歐美列強施行綏靖政策?而為什麼中國的抗戰必勝?這些都可以用全球史觀來研究和闡述。好吧,看來有些朋友很驚訝,因為我說中國抗戰必勝。為什麼必勝呢?我在以後的課程裡面會詳細講述。”當場就有學生忍不住了,舉手道:“先生,你今天就說一說吧,就講中國抗戰必勝的原因。”

“對,周先生快講。”

“你給我們分析一下!”

“先生,求你了!”

“……”禮堂內喊聲四起,就連諸多教授、講師都目不轉睛的盯著周赫煊,想看他究竟會說出怎樣的道理來。

“那我就提前講一講?”周赫煊笑道。

“快講吧,已經等不及了!”眾人高呼。

周赫煊闡述道:“中國抗戰必勝,得從殖民運動和工業革命開始說起……”第839章【信心】“首先,我們來聊一聊戰爭。戰爭爆發的原因,無非有三種:第一種是沒頭沒腦的愚蠢戰爭,比如歐洲中世紀的時候,一個國王認為自己受到了侮辱,於是向另一個國家發動戰爭;第二種是最普遍的利益戰爭,不管是經濟利益還是宗教利益,總要有好處才會發動戰爭,因為打仗是要花錢的;第三種就是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戰爭,眼下中國的抗戰即如此,而本侵華則屬於第二種。”

“要分析本侵華,就必須同時瞭解中國、歐美和本的歷史。”

“先來說歐美。在明朝中期以前,歐洲並不強大。甚至到了清朝中前期,歐洲強國在軍事、經濟上也不能碾壓中國。歐洲的崛起以文藝復興為端倪,在大航海和工業革命時期徹底爆發。文藝復興打破了歐洲的思想錮,來自然科學的快速發展,在技術上使得全球航海得以實現;西班牙、英國、法國諸國通過大航海的殖民掠奪,完成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催生出工業革命的到來;工業革命導致資產階級的興起,舊貴族的統治被動搖,於是有了資產階級革命,造成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的出現。這就是歐洲的近現代化過程及原因。”

“二十年前的歐戰(一戰),其爆發的本原因,就是世界各殖民地被英法等老牌列強瓜分完了。以德國為首的新興強國,一無法得到足夠的生產資源,二無法得到足夠的商品市場,所以要發動戰爭搶奪殖民地盤。其次,美國和德國的迅速崛起,使得老牌列強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更是加劇了這方面的矛盾。最後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各國列強都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必須擴大本就不足的貿易市場,因而使得彼此的矛盾更加劇烈。”

“所以,歐戰不得不打,這是一場搶奪生產資源和貿易市場的利益戰爭。”

“歐戰帶來三個深遠影響,第一,美國趁勢崛起,第二,歐洲各國死傷慘重,第三,德國被打壓過頭,民族情緒高漲。這些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歐洲人民被慘痛的傷亡打怕了,所以英法等國人民都呼籲和平。而英法等國政府一方面顧忌民間輿論,另一方面害怕戰端再起又便宜了美國,所以他們對戰爭採取綏靖政策。綏靖政策,讓急於復仇和復興的德國野心高漲,也讓本的侵華策略肆無忌憚,這就是眼下的國際局勢。”

“而本為什麼要侵略中國?我在拙作《菊與刀》裡講得很明白了,本是一個島國,但凡實力稍微強大,就想要染指東亞大陸。從唐朝到現在,本侵略中國和朝鮮,已經出現了很多次。”

“中國自晚清以來,便步步落後於世界。在歐洲綏靖主義和美國孤立外的縱容下,本更加瘋狂,於是有了九一八和七七事變。”

“那我為什麼要說中國抗戰必勝呢?請看黑板,我畫一張世界地圖。”

“從美國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各國列強財政困難。在民意的影響下,英法等國更加保守,綏靖主義思想空前高漲,他們和美國一樣通過經濟手段解決危機。而德國和本,則以發展軍事力量為手段,刺國內生產和消費。德國和本透支國力,瘋狂擴軍,必然選擇對外侵略,如果不侵略中國,本國內的經濟已經快要無法支撐了。德國也是如此,意大利也是如此,所以德、、意在三個月前正式結成法西斯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