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628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人鳳連忙說:“委座放心,等把殺手的病治好,卑職立即嚴加審問,一定揪出其同夥!”

“當心他自盡!”蔣介石厲聲道。

“卑職謹記!”人鳳立正敬禮,心頭火熱,他總算在老蔣這裡掛上號了。

第806章【後話】上海,碼頭。

特使團一行三十餘人,已經在碼頭集結,準備搭乘“維多利亞號”客輪啟程。

眾人站在碼頭上合影留念,隨即記者開始提問。

孔祥熙微笑著說:“餘此次代表國府赴英,參加英王加冕禮,不勝愉快。餘希望此行能使中英兩國友好之關係更見敦厚。當然,參加完英王加冕禮後,餘還將訪問歐洲各國,考察其經濟狀況,為我國之經濟提供幫助。”《新聞報》的記者突然問道:“周先生,聽說在南京行刺你的殺手,是江寧縣的高級官員,一切皆因‘戰和’分歧而起,請問你對此有何想?”

“這麼快你就知道內幕了?好像刺客還在審問當中吧。”周赫煊呵呵笑道。

那記者說:“我們有特殊消息渠道。”周赫煊道:“是戰是和,關鍵不在中國,而是在於本。本不守國際約法,悍然入侵中國,臺灣淪陷,東北盡失,華北危矣。本愈發咄咄人,中國想要和平,但做得到嗎?在本看來,中國就是待宰羔羊。我等只能奮起抵抗,而不是祈求屠夫刀下留情。如今號召主和者,無非三種人,一種是傻子,一種是懦夫,還有一種別有居心。”說到此處,周赫煊突然語氣加重:“另外,我必須更正一下謠言。這次行刺我的兇手,絕非普通的主和派官員。我到南京的第三天,就發現有人跟蹤,我被監視了足有半個月!在火車站遭遇槍擊以前,已經有人在揚子飯店給我下毒了。有監視者、有下毒者、有槍擊者,說明刺客是有組織的,並非出於一腔義憤而臨時起意,也並非單個的所謂愛國主和派能夠做到!我希望,中央政府能徹查此事!”諸多記者興奮異常,連忙把周赫煊的話記下來。

突然有記者舉手說:“周先生,還有一種說法,殺手是國黨派出的特務。你對此有何看法?”

“你是哪家報社的?”周赫煊笑問。

那記者回答說:“《中華報》。”

“呵呵,”周赫煊笑了笑,帶著譏諷的語氣說,“我跟貴報沒什麼可說的,漢報紙而已。只是想問一句,貴報挪用鐵道部的那20萬元公款,不知何時才能補上?”《中華報》是汪兆銘的耳目喉舌,常年鼓吹“中友好”和“主和”言論,直至後來汪兆銘做了漢,該報甚至成為汪偽政府的機關刊物。

那記者頓時憤怒了,質問道:“周先生,你憑什麼說我們是漢報紙?”周赫煊也不正面回答,只重複說:“《中華報》挪用的20萬元鐵道部公款何時還上?”

“我們不是漢報紙!”那記者強烈申明。

周赫煊笑道:“我只知道貴報挪用了鐵道部20萬元公款。”那記者面紅耳赤:“又不是我挪用的!”周赫煊說:“但你從《中華報》社領了薪水啊,所以我再次請問,貴報挪用的鐵道部20萬元公款何時還上?”那記者頓時難以招架,羞愧難當,直接捂著臉走人了。

“哈哈哈哈哈!”眾記者幸災樂禍,歡騰大笑。

20萬元鐵道部公款,那是《中華報》的原罪。

汪兆銘當初想給自己的派系辦報紙,恰好心腹顧孟餘又擔任鐵道部長,於是直接挪用鐵道部20萬元公款,假公濟私把《中華報》給辦起來。這事兒被披出來以後,《中華報》立即成為報界之恥,屬於被同行嘲諷鄙視的對象。

此後幾天,周赫煊已經隨船前往英國,但關於他的刺殺案卻鬧得很大,而且說法五花八門。

有人說是私仇,有人說是戰和之分,有人說是本刺殺,也有人說是國黨特務所為。

比如《中華報》就在推波助瀾,句句暗示周赫煊遭到了國黨特務刺殺,原因是周赫煊的愛國言論觸犯了蔣某人獨裁。這份報紙站在進步人士和普羅大眾的角度,高呼“民主憲政”口號,強烈要求中央廢除獨裁體制,進行黨內和黨外的民主公選——周赫煊遇刺案件,居然成為以汪兆銘為首的改組派攻擊蔣介石的藉口和工具。

周赫煊本來就有粉絲無數,同時大家也對老蔣的獨裁深惡痛絕,兩相疊加頓時碰出火星子。成千上萬的愛國進步青年,就此被《中華報》所蠱惑,舉著“民主憲政”大旗進行遊行示威。

可以說,本人的行刺計劃雖然失敗,但並非完全沒有作用,至少把老蔣給搞得焦頭爛額。

配合著國黨中常委即將修改“國民大會組織法和選舉法”的時機,汪兆銘再次蹦出來,糾集改組派上躥下跳,想要藉此重新回到政治舞臺中心——西安事變期間,汪兆銘已經被何應欽請回來,此時擔任國黨政委會主席。

如果沒有今後的投當漢,汪兆銘此時此刻的諸多行為,是有益於國家發展進步的。他為了自己能夠上位,強烈批評獨裁統治,並拉攏各黨派和民主人士,促進了中國在抗戰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設。

當然,汪兆銘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源於自身政治利益。而讓人不能接受的,是他從頭至尾鼓吹“中和平”,這同樣是為了自身政治利益。

汪先生——政客,以及,攪屎

蔣介石對各種謠言極為憤怒,若真是他派人刺殺周赫煊,那不管被報紙怎麼罵他都認了。但真不是他下令的啊,他的特務還保護了周赫煊呢,現在居然有人把髒水潑到他身上。

光頭一怒,丟官無數!

江寧縣本來就有不少改組派官員,以前都是跟著汪兆銘混的。現在乾脆來次大換血,老蔣藉著刺殺案的由頭,把江寧縣從縣長到科長撤了三分之一,被開除黨籍者就有八人之多。

刺客張萬騰在醫院住了將近一週,病未痊癒,就被人鳳拉去刑訊供。

國黨特務別的不行,刑訊供卻很拿手,只用了半天時間,就讓張萬騰把知道的全吐了出來:他是中混血,曾在上海同文書院學過間諜課程,已經潛伏了近20年,每個月都會前往藝笙歌舞團,給一個叫孟廣華的演員遞送政治經濟情報。這次行刺案的指示者外號“老鴨”,年齡約40歲左右,額頭上有顆大痦子。行刺期間的傳信者是年輕人,年齡25歲左右,相貌頗為英俊……

國黨特務立即出動,把藝笙歌舞團給查封了,但並未找到那個名為“孟廣華”的演員。至於行刺案的指示者和傳信者,都被畫出了素描畫像,按圖索驥,全城追捕。

特高課的人,國黨特務不敢動,因為身份全是本大使館的領事警察。黑龍會的人,國黨特務同樣不敢動,因為抓了就要鬧出外糾紛。

但特高課和黑龍會在南京的外圍勢力,卻被國黨特務狠狠扒下一層皮。500多個南京地痞、氓、娼、記者、演員……被國黨特務帶走,層層問之下,至少順藤摸瓜抓獲了40多個漢走狗——其中也有個別無辜者。

這讓南京地區的幫會噤若寒蟬,已經到了聞周赫煊變的地步。等咱們的周先生從英國回來,半道路過南京的時候,本地幫會自發前來保護安全,生怕出了意外又被國黨特務找麻煩。

不管如何,再次遭遇刺殺的周赫煊,被各大媒體瘋狂吹捧和宣傳。

就連曾經痛罵周赫煊的改組派報紙,也在汪兆銘的授意下,把周赫煊捧為不懼生死的愛國典範,槍口直指獨裁專制的蔣介石。

後世有個專門研究周赫煊的學者,在其作品中如此寫道:“民國是一個風雲詭譎的時代,在那蒸騰的中國大地上,縷縷殺氣掩蓋不了思想啟蒙的生機,昏天暗地的血雨腥風中,又飽含著溫情動,俠士風。這其中,作為政治紛爭工具之一的刺客,演繹了別樣的彩……”

“有個人,他並未得罪任何黨派,相反,他跟所有黨派都保持著良好關係,但他一生卻遭遇了數次刺殺……”

“周明誠的遇刺經歷,在民國年間是極為獨特的。很難用常理想象,本軍國主義者會處心積慮殺死一個文化人,而且還是國際知名的諾貝爾獎得主。但深入研究之後,我們就能找到其中答案。他發明的‘七人背’,成為敵後抗戰場的犀利武器。而他在戰前和抗戰期間的文章,更是讓本侵略者心驚膽戰……”

“《明誠文集》(1941年增補版)所收錄的文章,其中有四分之三內容跟本有關。那些文章,是當今史學界研究本的必讀資料,是研究一戰到二戰期間本經濟文化政治不可或缺的珍貴材料。周赫煊對於本社會的分析研究,猶如一把手術刀,將本這個國家血淋淋剖開,給當時中國的抗戰提供了寶貴的學術參考作用。”

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在1942年初,讀到《明誠文集》(1941年增補版),又特地重新閱讀《菊與刀》,隨後在記當中寫道:‘中國最大的知派是周明誠,他對本的分析研究,足抵一個集團軍……’所以在1942年秋,周明誠遭遇又一回刺殺,這次的策劃者是川島芳子,實施者是李香蘭……”第807章【途中】維多利亞號客輪。

甲板上,正舉行著熱鬧的天舞會。一對對白人伴隨舞曲節奏,摟抱著踱步迴旋,而中國人則要矜持得多,大部分都坐在旁邊喝著飲料微笑觀賞,或低聲聊著自己喜歡的話題。

這些中國人來頭很大,除了財政部長孔祥熙、海軍部長陳紹寬、行政院秘書長翁文灝之外,還有鐵道部常務次長曾鎔甫、海關監督諸昌年、財政部關務署長張福運,實業部國際貿易局局長郭秉文,海關總稅務司司長梅樂和(英國人)。

此外,還有一大堆秘書、武官、專員、翻譯和技術人員。

只看特使團的陣容構成,就知道絕非慶祝英王加冕禮那麼簡單,還需要執行一系列外、貿易、借款、技術合作等任務。

孔祥熙的長女孔令儀,無疑是天舞會的萬眾焦點。特使團中也有很多英俊帥哥,但在孔祥熙、宋靄齡夫婦的注視下,這些中國青年官員本不敢輕舉妄動。最後只能便宜外國佬,一個有頭有臉的外國中年人,微笑著把孔令儀請去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