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見笑了。”周赫煊謙虛了一下,其實心中特別得意,他練字已經快十年了,自信不輸給許多民國的書法名家。
第747章【周議長】在胡庶華身上,可以看到清末民初的文人縮影,也可以看到那時知識分子追求進步的神。
胡庶華整整讀了30年書——前期十年他讀的是四書五經,六歲開蒙,十七歲中秀才,對於鄉鎮塾師子弟來說已經很難得了。但胡庶華沒有選擇繼續考科舉,而是進入湖南私立明德學校,開始學習西方知識。
中間十年他在國內接受新學教育,25歲從京師譯學館肄業(因辛亥革命中斷學業),27歲考取德國公費留學生,成為民國初年留學大中的一員。
最後十年他在德國接受高等教育,一口氣讀下來,終於在34歲的時候獲冶金博士學位。
回國之後,胡庶華雖然加入了國黨,但沒有選擇成為政府行政官僚。他先是當了各種廠長,比如上海鋼鐵廠廠長、漢陽兵工廠廠長,還受邀幫助唐生智籌辦了漢陽鐵廠,期間出版《鐵冶金學》、《冶金工程》、《鋼鐵工業》等專著。
可以說,胡庶華是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
這種學術的人才顯然不適合當官,胡庶華曾歷任江蘇省教育廳長、中央農民司司長、中央農林司司長等職,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當校長。從此,胡庶華一口氣當了五所大學的校長,其中在湖南大學他就前後當了三次。
胡庶華此時在南京政府是有好幾個中央委員職務的,他為什麼跑來偏遠的重慶當校長?
當然是因為受到政治打壓。
胡庶華還有個身份是上海救國聯合會主席,多次發表通電和宣言,呼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這導致他的湖南大學校長幹不下去了,只能跑到四川接受劉湘的庇護。
以劉湘對人才的重視,以及大力發展四川內政的方針,胡庶華一到重慶就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至少四川的兵工廠和鋼鐵廠,就需要像他這樣的學術牛人坐鎮。
可以說,劉湘的官邸他都可以隨意出入,重慶市長李宏錕只能在他面前執弟子禮。
這從之前李宏錕的反應就能看出來,李宏錕最開始坐的是滑竿,遇到胡庶華後只能落轎一起步行。
文化人遇到槍桿子,可能用也沒有,但大多時候都會受到槍桿子的尊重。
此時此刻,在周公館的會客廳裡。
重慶警備司令李固,主動把首席客位讓給胡庶華,胡庶華大搖大擺就坐下了,沒有半點推辭和心理負擔。重慶市長李宏錕只能坐次席,李固再次之,範哈兒這種雜牌師長乖乖的陪居末位。
雖然大家都有事要跟周赫煊談,但在胡庶華說完以前,其他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閉嘴。
“胡校長,”周赫煊問道,“我上次來重慶的時候,重大還只有幾個預科班,如今學校發展得如何了?”胡庶華捋著長鬍子,有些得意地說:“重大現有文、理、工三大學院,工學院暫時只招預科生,今年暑假過後就將開辦本科班。三大學院加上預科,總計有學生400餘人,為四川之首!”胡庶華完全有資格得意,重大工學院雖不是他創辦的,但卻在他手裡蒸蒸上,請來了不少工科學者前來做教授。只看重大工學院的師資力量,已經可以在整個中國的工學院排進前十。
“想不到重大發展得如此之快,胡校長辦校有方啊。”周赫煊順手就拍了個馬。
胡庶華樂顛顛地說:“等工學院走上正軌,我還準備在重大籌辦商學院、法學院和醫學院。到那時六科齊備,雖不說超過清華北大和中央大學,但至少也要趕上覆旦同濟。”
“會有那麼一天的。”周赫煊點頭道。
重慶大學在抗戰期間非常牛,就連中央大學就借居在重大校園當中,可說是大師多如狗,學者滿地走。
就跟中央大學和清華北大一樣,民國時期的超級大學,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都遭到了分拆。
重大的醫學院,後來被併入華西醫科大,最終成為川大的一部分;文學院和理學院也被併入川大;鐵道工程專業被併入西南大;商學院被併入西南財大和四川財大;法學院被拆並進了西南政法大學;地質系被拆並進了成都理工大;建築系被拆並進了重慶建築大學;體育系和農業系,分別被併入西師和西農,全都成了西南大學的一部分;化工系被併入成都科技大學,後來也成了川大的一部分……
後世的四川、重慶兩地,有一半以上的大學,都遺傳著民國重大的基因,另外它還有很多專業被拆入貴大、雲大、湖大、武大等等。
歷史上的重大之所以這麼牛,全是因為重慶做過戰時陪都,來自全國的英匯聚於此。
胡庶華捋著鬍子說:“如今國難當頭,華北、華東不足守,四川必為抗戰大後方,而重慶又是四川之咽喉所在。重慶大學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迅速擴大學校的力量,以便接納更多學者和學子。假以時,中國之希望在四川,重慶大學當為國家復興培養更多人才。”
“胡校長目光深遠,在下佩服!”周赫煊讚譽道。
事實上,到了眼下這等時,明白人都能看清一些未來局勢。去年老蔣視察重慶大學時,就已經說出過類似的話,可見他心裡也是有點數的。
又聊了一番教育話題,胡庶華看了李宏錕兩眼,說道:“我就不多耽擱了,李市長還有正事要辦吧?”
“教育也是正事。”李宏錕笑道。
周赫煊問道:“李市長有什麼指教?”
“指教不敢當,”李宏錕態度誠懇地說,“李某雖然讀過幾天書,但讀的都是軍校,大老一個。現在被劉司令任命為市長,屬於趕鴨子上架,發起號令來誠惶誠恐、戰戰兢兢。周先生乃當世大才,既然定居重慶,怎可遺賢於鄉野?還請周先生不要推辭,出山擔任重慶市議長之職。”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採用的是省、縣兩級行政制度,只有達到了特定要求才能設市。也有一些地方達到了設市標準,但由於市級機構行政開銷太大,依舊為縣制,比如蘇州縣、無錫縣、煙臺縣等等。
而在地方的行政系統當中,採用了黨政並行方式,由地方黨委和地方政府共同治理。
重慶此時屬於四川的省轄市,最高統治機構為市黨委和市政府,另外還設有一個“市政參議會”。這屬於學習西方民主政治的蹩腳機構,有些類似後世的地方人大,李宏錕現在想讓周赫煊擔任重慶市人大的一把手。
按照南京國民政府頒佈的《市參議會組織法》,公務人員不得兼任議員職務,市政參議會可以提出議案。市長對參議會的議案有不同意見,可以提出複議,如果複議之後還跟市長有衝突,那麼就要讓全市的公民投票表決。
這個規定看似很美好,其實都是扯淡,你讓民國的地方百姓全體投票?呵呵。
但是,既然李宏錕親自招募周赫煊做重慶市議長,那麼情況就又不一樣了,屬於對周赫煊的極度重視。以後周赫煊如果對重慶提出市政發展要求,只要內容不太過分,李宏錕基本上都會同意的,否則就是他自己打自己的臉。
周赫煊對此覺特別新鮮,老蔣以前招募他,都是許以部長、廳長之職,還從沒讓他去做什麼參議長。
這個很有意思嘛!
“既然李市長誠意相請,那我就沒法拒絕了。”周赫煊笑著說。
李宏錕哈哈大笑:“有周先生參議,重慶以後的發展肯定會更加快速。”第748章【基建狂魔】地方參議員是要靠公民選舉的,再由參議員選出參議長。
周赫煊現在連議員的資格都沒有,就更別提當什麼議長了,李宏錕也沒有那個權力來直接任命。但所謂的公民選舉就是個幌子,曹錕當北洋政府總統都可以賄選,地方參議會自然不在話下。
老百姓沒有幾個會參加選舉的,投票者大多數是公務人員,以及社會上的知識分子。
到時候李宏錕隨便代幾句,全重慶的公務員都會選周赫煊,絕對的高票當選議員。再給議員們打幾聲招呼,做做思想工作,一個議長職務自然手到擒來了。
周赫煊之所以滿口答應,就是因為議長的身份很清貴,而且還不用擔任何干系。
當官就不同了,想要尸位素餐自然容易,想要真正做事則非常困難。首先,你得打通上層關係;其次,你得好部門同僚;最後,你還要籠絡下屬——派系、朋黨、裙帶……關係複雜得理都理不清,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人際往上。
周赫煊為啥不肯答應老蔣做官?
就因為官場太亂了,他若是傻乎乎的赤膊加入,分分鐘就能被屬下架空。想要查處哪個不順眼的,嘿,說不定就引出背後靠山,最後各種扯皮抵賴拉人情。
特別是,老蔣還想讓周赫煊加入外部,但民國的這個部門,最大用處就是拿來背鍋,周赫煊才不會二到去做背鍋俠。
做地方參議長就很舒服了,而且能幹的事情還很多,大概有五大職權:第一,議決權。地方上要做出重大決策,原則上必須拿到參議會進行表決,非常過分的政策是要受到議員抵制的。別以為這只是擺設,民國地方政府經常出現此類事件,議員們雖然沒有任何權力,但私底下進行各行業串聯就夠當官的喝一壺。
第二,建議權。這個權力很好理解,就是向地方政府提出施政建議。
第三,聽取政府施政報告權。大概相當於行政監督權,一般情況下沒卵用。
第四,詢問權。同上。
第五,自由發表意見權。脾氣大的可以直接找市長開噴,也可以寫文章登報開罵,這是議員們的正當權利。
周赫煊忍不住問道:“李市長,我有兩個問題。第一,現任參議長是誰?第二,其他議員會選我嗎?我一個北方人,跑到重慶來做議長,恐怕會遭到當地人誤解。”
“這些問題,周先生完全不用擔心,”李宏錕笑道,“現任重慶參議長是汪雲松,汪老先生年事已高,早就想退位讓賢了。來之前我也徵求了老先生的意見,他非常贊同讓周先生來做議長。有了汪老先生的支持,其他議員在選舉的時候,肯定會給周先生你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