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直到晚清時期,梁啟超才在本學者的影響下,率先在中國提出新史學主張。這個所謂“新史學”,其實就是西方的“文藝復興史學”,提倡以發展、進步、理和科學的角度研究歷史。
大約四年前,梁啟超又發表了《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史學界才終於步入“現代史學”階段。
也即是說,現代史學在西方誕生不超過10年,在中國僅才4年時間。而《大國崛起》對於各國曆史的闡述,全都基於現代史學理論分析,如何不讓人驚豔?
遠在西歐,當《大國崛起》的一篇篇文章傳過去,那邊的學者們如獲至寶,已然引發歐洲史學界轟動。只不過因為距離和通訊原因,中國學界並不清楚此事,否則周赫煊的名聲將大得嚇死人。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年鑑學派(如今還未創立)的創始人呂西安·費弗爾,上個月就在講課時對學生說:“你們應該讀一讀《大國崛起》,那是世界史學研究的經典著作,學史的人絕對不能錯過。”英國著名學者、後世被譽為“近代最偉大歷史學家”的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也在他正在創作的鉅著《歷史研究》第一冊中寫道:“《大國崛起》給予我很多啟發,很難相信它出自一箇中國學者之手,它對科技與文化的歷史論述令我深深著。”不管是法國的費弗爾,還是英國的湯因比,都是對現代史學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但他們此時雖然很有名氣,各自的經典著作卻還未誕生,可想而知如今的現代史學研究還多落後。
周赫煊的《大國崛起》,就算放在世界範圍內,也屬於“現代史學”的奠基作品之一。
特別是中國的各大高校,學生們已把這一系列文章,視作認識世界的重要窗口。
正因如此,才有那麼多出版社找上門來,希望能夠出版發行此書。除了北新書局和商務印書館,還有新中國印書館、開明書店、亞東圖書館、京華書局、現代書局……等等眾多出版社,都陸陸續續派人前來接洽。
甚至連發行通俗讀物的勵力書局,也想攀關係(出版了《鵰英雄傳》),希望周赫煊能把《大國崛起》的出版給他們運作。
周赫煊也不著急,整整拖了一週時間,才終於和商務印書館達成協議:《大國崛起》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版稅40%,版權期限20年,海外版權不包括其中。……轉眼進入七月,學生們已然放假,北平的許多老師紛紛南下,其中就包括魯迅先生。他們實在無法忍受張作霖的文化高壓統治,選擇在學期結束後,投奔更為開明的南方政府。
沒錯,如今的國黨還屬於進步團體,深受廣大學者和知識分子贊同。
七月四,國黨發表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隨即接連攻克株洲、長沙等地。戰事告急,吳佩孚的大量部隊卻被馮玉祥拖在北方,真真是腹背受敵,難受得很。
馮玉祥還是很給力的,一力獨扛奉、直、晉、魯聯軍,打得有聲有。歷史上,他把北洋聯軍整整拖住三個月,給南方革命軍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才有北伐初期的節節勝利。
不過這些都跟周赫煊沒啥關係,他的主要力撲在報社和基金會上。
中華希望教育基金會已經籌備完善,除了一位會長、三位副會長以外,還建立起委員會和秘書處。
委員會由捐款最多的富商、名聲在外的學者,以及教育部的官員組成,負責基金會的協調、監督和宣傳工作。秘書處成員則多是張學良的人,特別是常務秘書長,負責基金會的常管理工作,由張學良的英文秘書季成棟全職擔任。
七月下旬,《鵰英雄傳》的連載已經接近尾聲,出版事務仍給勵力書局代理。而南京地區的首批30所希望小學,也已經選址完畢,只不過校長、教員等人事安排還在確立中。
周赫煊終於得以身出來前往北平,他此行要去拜訪兩個人,一是教育總長任可澄,一是著名學者梁啟超。
從天津到北平有條鐵路,叫津蘆鐵路,連接天津至盧溝橋。
自晚清以來,這條鐵路就留下許多傳奇故事。當初袁世凱時常進京見慈禧,完事兒後還得迴天津辦公,隔三岔五就要在這條鐵路上走一遭。到了民國,掌握政權的北洋軍閥,在失勢下野後,也是坐這條鐵路逃進天津租界當寓公。
這條線路的列車上,你隨時隨地都能遇見名人。
周赫煊此行就遇到一個,他帶著孫家兄弟坐的是普通車廂,剛剛放置好行李,就有個30多歲的青年走過來。
此人身材瘦高,戴著眼鏡,看起來像是讀書人。他隨身物品整整有四大箱,也不知是怎麼搬上車的,此刻正一箱一箱地往這邊拖。
“永振、永浩,快去幫忙!”周赫煊吩咐道。
“好嘞!”孫家兄弟別的不會,賣力氣可是一把好手。當下就衝過去,一人拖著兩箱就走,還順便把箱子給安放到貨物架上。
“多謝幾位相助,”那青年抱拳道,“在下樑簌溟,字壽銘。”第058章【傳說中的周先生】周赫煊對梁簌溟可是聞名已久,此人號稱“中國最後一個大儒”,建國後敢在公開場合與太祖爭辯。撇開其學術成就不說,梁簌溟還是“民盟”的發起人之一,這位先生在品格上是毫無缺點的。
周赫煊突然想:或許自己也可以混成民主黨派人士,好歹也是一塊政治護身符。
“梁兄你好,鄙人周赫煊。”周赫煊熱情地說道。他沒有提康有為取的字,若愚,若愚,聽起來就他媽是“像個傻瓜”的意思。
“周赫煊!”現在輪到梁簌溟動了,瞪大眼睛說:“可是寫《大國崛起》那個周赫煊?”
“一家之言,難入先生法眼。”周赫煊謙虛道。
“先生過謙了,”梁簌溟拉著周赫煊的手說,“君之文章,令我獲益良多,早就想當面請教。”怎麼一個個都喜歡拉手啊?
周赫煊暗自吐槽,轉開話題問:“梁兄是要去北平公幹?”梁簌溟在周赫煊對面的空位坐下說:“清華國學研究院邀請我去任教。”
“先生大才。”周赫煊由衷讚歎。
清華大學的國學研究院,堪稱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看看學院裡的老師就知道: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李濟……隨便拿出來一個都堪稱大師級人物。
梁簌溟對周赫煊的中華希望教育基金會很興趣,不斷地詢問著各種詳情,若非他已經答應去清華當老師,估計二話不說就要加入教育基金會。
兩人相談甚歡的時候,隔壁幾個座位也聊得起勁。
那應該是一群放假回家的青年學生,身上穿著改良中山裝,顯得格外神朝氣。
其中一人說:“之,把你的《大國崛起》借給我吧。求求你了,我保證萬分愛惜,連一個折皺都不會留下。”叫“之”的學生連連搖頭:“不行,我耗費半個月才抄好的,準備利用暑假時間認真學習呢。”
“真是小器!”那人不高興道。
之說:“我小器?當初是誰不願手抄的!自己懶還怨別人。”他們的同伴連忙勸道:“好啦,因為一本書吵什麼?憑白讓人看笑話。”先前那人默不作聲,其他學生卻議論開來:“《大國崛起》包羅萬象,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科技無不涉獵,你們說周先生該有多淵博的學識,才能寫出這等鉅著!”
“那還用問?周先生當然是經世致用的大學者。”
“是啊,就連我們學校的洋人老師,都對《大國崛起》讚歎不已。”
“哪天周先生能寫下《大國崛起之中國篇》就好了。”
“呵呵,且看這國家軍閥混戰、百姓貧弱,可有一點大國的樣子?”
“何必說這種喪氣話?《大國崛起之中國篇》,當由我輩用血和汗來書寫!”
“說得好!”那群學生越聊越興奮,引來車廂內的乘客陣陣側目。
孫永浩笑道:“先生,他們在說你呢。”
“先生現在可是大學問家,走到哪兒都受尊敬。”孫永振與有榮焉地說。
周赫煊笑笑不說話,他就一個在亂世偷生的穿越者,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梁簌溟突然問:“賢弟,你的《大國崛起》已經連載完畢,該付梓出版了吧?”周赫煊點頭說:“已經由商務印書館運作了,如今正在進行編校工作。我這趟入京,還要去登門謝梁啟超先生,他答應為《大國崛起》題詞做序。”
“那正好,任公先生也住在清華園,我們同路。”梁簌溟高興道。
就在此時,兩個女學生挽著手款款走來。經過周赫煊身邊時,其中一人驚喜地喊道:“周先生!沒想到在火車上也能遇見你。”
“你是……陸小姐?”周赫煊猛然回想起來,此女正是以前在沙龍上見過的陸靜嫣。
“多虧周先生還記得我,”陸靜嫣高興地笑道,又介紹身邊的女伴說,“這是我好朋友吳婧(趙四小姐的未來嫂子),我們都是中西女中的學生。”周赫煊點頭道:“吳小姐好。”吳婧疑惑地問:“靜嫣,這位周先生是?”陸靜嫣樂得大聲笑道:“哈哈,他就是你一直唸叨那位周先生,大名鼎鼎的周赫煊!”
“周赫煊?!!!”不僅吳婧驚呆了,就連隔壁那些青年學生,也都齊刷刷地看向這邊。
想知道周赫煊在當今中國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看這些人的反應就清楚了。十秒鐘不到,就衝過來一大群,甚至還有人扯開嗓子大喊:“都過來啊,周赫煊周先生在這裡!”卻是這截車廂還有其他的同學,一個個聞風而動,甚至還跑來幾個中年人,瞬間把過道堵得水洩不通。
“周先生好年輕啊,我還以為他是位老先生!”
“借過,借過,快讓我看看周先生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