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赫煊笑道:“這個問題,我在《槍炮、細菌與鋼鐵》一書當中有詳細闡述。美洲屬於縱向大陸,緯度的變化造成巨大的氣候差異,導致早期農業很難發展並擴散,比如玉米在美洲的傳播就用了好幾千年時間。現在的加州農業發達,但依靠的是現代農業技術,放在一千年前,以加州的自然環境,不可能興起強大的農耕文明。”
“縱向大陸”這個關鍵詞說出來,再加上週赫煊的簡單解釋,常年研究美洲原住民的伍德羅靈光一閃,忍不住拍案讚歎:“天啦,我怎麼就沒想到這個因素?這真是驚人的發現。只憑這個學術成果,完全可以榮獲普利策歷史獎了!”普利策不但有新聞獎、文學獎,還有歷史獎。
新聞獎的獲得者不限國籍,但獲獎作品必須在美國的報刊上發表,文學獎則只頒給美國人,這兩個獎項周赫煊都不可能拿到。
唯獨普利策歷史獎,只要作品研究對象是美國,或者對美國曆史研究有著重大貢獻,不管哪個國家的人都能獲獎。
伍德羅教授還真沒亂說,只憑“縱向大陸”這個史學觀點,就足以獲得普利策歷史獎了,因為這對研究美洲歷史有著重大突破和啟示。
而哥倫比亞大學,正好又是普利策獎的頒發機構,只要《槍炮、細菌與鋼鐵》在美國出版,那麼明年的普利策歷史獎很可能授予周赫煊。
面對一群算不上頂尖的歷史學者,周赫煊拋出的各種前沿史學觀點,可以說讓他們茅頓開,驚為天人。
整個學術議會開了三個半小時,剛開始主要是周赫煊在闡述,到後來就變成了歷史教授們提出各種疑問,周赫煊三言兩語就進行解答。
這不僅是知識的碾壓,更是時代的碾壓。或許,換個歷史成績比較好的21世紀高中生,都可以跟這些歷史學者談笑風生,讓他們在歷史學研究領域眼界大開。
會議結束後,周赫煊笑著拿出中文版的《槍炮、細菌與鋼鐵》,說道:“這本書,我贈送給哥大文理學院,諸位可以請人翻譯成英文。”助教小心的把書收起來,看向周赫煊的眼神裡寫滿了尊敬。
歷史學者們紛紛起身,主動跑來和周赫煊握手,那熱情的樣子都像是要找他要簽名了。
事實證明,巴特勒校長邀請周赫煊擔任哥大客座教授,是非常英明的決定。本來歷史專業平平無奇的哥倫比亞大學,就因為率先跟周赫煊進行深度,學術成就迅速的提升起來。
半年後,《槍炮、細菌與鋼鐵》被翻譯出版,哥大成為第一所開設“歷史人類學”的美國大學。本來只是通美國曆史和美洲原住民歷史的施坦因及伍德羅教授,後來成為歷史人類學專家,在世界史學研究領域都享譽盛名。
特別是伍德羅教授,他晚年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我的學術生涯轉折點,源於跟周赫煊先生的一次,他開闊了我的歷史研究視野,他可以稱得上是我的導師。”上午是學術
會議,下午就是講學活動,面向文理學院的所有學生。
讓周赫煊哭笑不得的是,居然有好多金融、經濟專業的學生跑來聽課,他們都是慕“遠東巫師”的大名而來。
在自由提問環節中,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全是關於股災和經濟危機的,甚至還有人請教如何做空美股。
好好一場歷史講座,被這些金融專業學生搞得亂七八糟,引起歷史專業的學生極大不滿,雙方在教室裡自己就吵起來。
當天下午,周赫煊在巴特勒教授的挽留中離開,第二天便登上前往歐洲的輪船。
周赫煊不知道的是,他同時入圍諾貝爾文學獎和龔古爾文學獎的新聞,正在被中國的報紙大肆報道,國內已經炸鍋了。
第328章【中國文壇第一人】在上海,胡適與陳德徵的論戰,已經進行了大半年。
現在已經沒有報紙雜誌敢刊登胡適的文章,這位先生被國黨的整個御用文人集團圍剿,幾乎成為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別看胡適平時彬彬有禮,對誰都溫和禮讓,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但他發起火來還真是個暴脾氣,國黨御用文人罵得越兇,他反抗起來也就越厲害。
短短半年時間,胡適連續發表《人權與約法》、《我們什麼時候才可擁有憲法——對於建國大綱的疑問》、《知難,行亦不易——孫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難說’述評》和《新文化運動與國黨》數篇文章,掀起雷聲大雨點小的民國人權運動。
胡適的文章直指南京政府與國黨,強烈反對國黨將黨權凌駕於人權和法權之上。特別是後面的那兩篇文章,越寫越烈,一篇公開質疑孫中山,另一篇甚至出現這樣的內容:“我們不能不說,今
國民政府所代表的國黨是反動的。”我們不能不說,今
國民政府所代表的國黨是反動的。
上面這句話,在《新文化運動與國黨》中反覆出現。胡適從思想自由、對文化的態度等各方面,舉例分析並指出國黨的反動質。
胡先生的膽兒也太肥了。
幸好胡適跟宋三小姐關係不錯,自己的名氣也夠大,不然他估計已經被逮捕了。
上海,法租界。
新月書店(出版社)。
胡適、梁實秋、羅隆基三人,拿著他們整理出來的文章集子,找到新月書店的經理潘孟翹說:“潘兄,你不是一直愁著無書出版嗎?現在就給你送稿子來了。”潘孟翹是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的哥哥,他只翻看了幾篇文章的標題,就叫苦道:“你們禍害了《新月》詩刊還不夠,又要來禍害新月書店?”
“什麼叫禍害?這是仗義執言,為民請命!”梁實秋大義凜然道。
胡適溫和地笑道:“也只有新月書店能出書了,勉為其難就出版了吧。”潘孟翹無奈的搖頭嘆息:“唉,出版就出版吧,反正你們是老闆,我就一個跑腿兒打工的。”潘孟翹為何如此為難?
因為胡適三人拿來的文章,全都是跟南京政府唱反調的,包括已經出版和無法出版的文章,現在準備集結出書,名為《人權論集》。
《新月》詩刊由於“違規”刊載胡適的文章,前段時間已經被國黨查封了。胡適也是沒有辦法,只能直接出書,因為再沒有報刊雜誌敢刊登他的文章。
可想而知,新月書店離被查封也不遠了,直到胡適避走海外才能恢復營業,《新月》詩刊也是如此。
就在胡適他們討論出版編校問題時,徐志摩和張嘉鑄突然衝進來:“喜事,喜事,大喜事!”
“什麼喜事?”梁實秋好奇道。
徐志摩高舉著越洋電報說:“仲述兄(張彭)從美國發來的消息,明誠兄入圍了諾貝爾文學獎和龔古爾文學獎!”
“真的?”胡適無比驚訝。
羅隆基問:“這都11月中旬了,怎麼國內都沒見到相關新聞?”張嘉鑄納悶兒道:“我也不太清楚,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終入圍名單,早在十月份就公佈了,南京政府應該收到了消息才對。”胡適很快想明白其中道理,嘆氣道:“恐怕南京政府早就知道了,這種大新聞,中國駐瑞典公使肯定會通知國內。但想想明誠的小說都寫的是什麼?不管是《神女》還是《狗官》,都在揭中國社會的黑暗面,這種作品要是真在國外獲獎,恐怕政府那邊會
覺臉面無光。”
“確實如此。”梁實秋點頭附和。
如果換成去年,或許南京政府都不會如此反應。但今年不同,國黨正在打壓文化界,以前可以隨便發表的問題小說,此時卻要面臨各種審查。
北伐的最終勝利,意味著新文化運動的結束,許多東西是不能寫的,就算寫了也沒法出版。
想到這裡,眾人都陷入沉默當中。
大家都是文化人,對此有切身體會,這對他們而言是莫大的悲哀。
徐志摩道:“不管如何,都要把這個消息告知大眾。中國作家入圍諾貝爾和龔古爾文學獎,是值得全民慶祝的事情!”張嘉鑄笑道:“別的報紙不說,《大公報》是肯定會報道的。”第二天,包括《大公報》、《申報》、《新聞報》在內的各大報紙,紛紛在頭版頭條登載消息——中國作家周赫煊先生,入圍諾貝爾文學獎最終候選人名單。
“據歐洲發回的確切消息顯示,我國大作家周赫煊先生,已經成功入圍諾貝爾文學獎最終候選人名單。入圍名單包括來自世界25個國家的27位作者,其中,德國小說家托馬斯·曼,以及德國詩人史蒂芬·喬治是周先生的最大競爭對手……與此同時,周先生還入圍龔古爾文學獎最終候選人名單。龔古爾文學獎是法國最高小說獎項,迄今為止,還沒有亞洲的文學家入圍,周先生這次入圍代表著整個亞洲的榮譽……”此新聞一出,頓時引發全國熱議。
特別是中國文學界,無數作者歡欣鼓舞,學生們更是把周赫煊視為“偉人”。
是的,就是偉人!
印度詩人泰戈爾,在此時的中國人心中也是個偉人,只因他是亞洲唯一榮獲諾貝爾獎的學者。
讚譽之聲鋪天蓋地襲來,全國報紙到處都在報道,南京政府想壓都壓不住,這個消息太令國人振奮了。
甚至有人說,周赫煊入圍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崛起的先兆,是西方開始重視中國的證據。
章太炎甚至為此賦詩一首,送去報紙換了頓酒錢,喝得酩酊大醉。
林語堂撰文讚道:“周氏入圍諾貝爾和龔古爾文學獎,乍聞之下令人驚異,但細想實屬正常。《神女》意象瑰麗,構思妙,結構離奇,放眼世界文壇,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實實在在屬於偉大作品。事實證明,中國人在寫文章上面,絲毫不弱於西方白人,周先生不愧為中國文學巨匠。”徐志摩寫文章吹捧道:“初讀明誠兄的作品,便能
受到莫名震撼,有一種拜讀世界名著的驚喜。他在文學上的造詣,是我輩難以企及的,他是文學之神的寵兒,是文學
靈的化身,我要為他唱響一曲發自心靈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