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朱賽白撇撇嘴不想再說話,因為兩人的觀點差異太大,而且他也不喜歡那些見鬼的立體主義。

俄國貴婦妮亞·伊萬諾娃突然問:“周先生,你說自己曾環遊世界,那你去過俄羅斯嗎?”

“當然,”周赫煊笑道,“我很仰慕托爾斯泰,專門去拜訪過他的故居。”伊萬諾娃問:“你對俄羅斯的叛亂怎麼看?現在似乎大多數的中國人,都很贊同那一場叛亂。”這個貴婦所言的叛亂,自然是指十月革命。

“俄國那場革命的源,還得從200年前的彼得大帝說起……”周赫煊又開始耍嘴皮子了。

第020章【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200年前!”伊萬諾娃驚道:“那場叛亂怎麼可能和彼得大帝有關係?”瑪蕊恩今天舉辦的沙龍,大概請來了20位客人,幾條長沙發都不夠坐,還搬來了一些椅子和板凳。之前大家並沒把周赫煊當回事兒,直到他說出對畢加索的看法,才稍微引起了一點關注,但也基本上認為周赫煊在譁眾取寵。

俄國十月革命已經成功近十年,引起西方社會的極大驚恐,但相關研究卻只停留在表面上,因為就連蘇聯自己都還在探索中前進。

周赫煊的切入點完全出乎所有人預料,他竟把200年前的彼得大帝扯進來。

《京津泰晤士報》的副主編李納德問:“周先生認為是彼得大帝埋下的禍嗎?”

“別急,我們慢慢來分析,”周赫煊笑著問溥儀,“溥先生(就是這麼稱呼),你對彼得大帝很瞭解吧?”溥儀點頭說:“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當年戊戌變法的時候,維新派們就極度推崇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希望光緒皇帝以那二位君主作為榜樣。九年前張勳復辟,溥儀也是準備大幹一場的,專門學習瞭解過各國的變法君主。

“200年前,年輕的彼得大帝隱瞞君主身份,前往荷蘭學造船術、到英國苦修建築學、去瑞典學習步兵戰術……普魯士、奧地利、法蘭西、意大利、西班牙,他幾乎遊歷過歐洲所有先進國家,”周赫煊娓娓道來,“他想靠一己之力完成俄羅斯的近代化改革,照此看來,彼得大帝確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眾人不由自主的點頭,想聽周赫煊繼續說下去。

“但是,”周赫煊語氣一轉,“彼得大帝的改革,跟前清的改革一樣,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失敗。”

“為什麼?”溥儀忍不住發問。

在眾人探究疑惑的眼神中,周赫煊微笑道:“當時的俄羅斯領土雖大,但制度卻非常落後,國內經濟完全依靠農業,全國只有幾十個手工工場,即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個人當中識字的也不超過三個。因為地廣人稀、生產力極度低下,俄國農民本無法開墾足夠多的土地,造成大量耕地閒置荒蕪。於是貴族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把農民抓起來當奴隸圈養,先滿足自己封地的耕種再說,俄羅斯的農奴制由此產生。”俄國的農奴制人所盡知,但周赫煊的分析簡單明瞭透徹,讓李納德、潘彼得等報界人士眼前一亮。

周赫煊又說:“彼得大帝的工業化、現代化改革,必然要把大量農奴從土地上釋放出來,這就觸及了貴族們的本利益。所以在改革過程中,貴族集團反對他、教會勢力憎惡他,就連他的兒子也決心叛亂。彼得大帝的手腕非常強硬,他鎮壓貴族、處決叛亂者,甚至不惜死自己的兒子。這種手段,溥先生如果你來當皇帝,恐怕是做不到吧?”溥儀苦笑著搖搖頭,別說他沒有實權,就算掌握了權利也不可能如此鐵血。

“在彼得大帝的一意孤行下,俄羅斯的改革終於有了一點起,他為了擺脫守舊勢力,不惜臥薪嚐膽擊敗瑞典拿下出海口,把首都遷到新佔領的土地上,”周赫煊嘲地笑了笑,“但是彼得大帝一死,他的改革成果盡付東,一切都回到了原點。可惜啊。”伊萬諾娃同身受道:“確實令人惋惜,如果彼得大帝的改革能夠成功,那俄羅斯說不定還在沙皇的統治下。”潘彼得問:“周先生,這又跟俄國的十月革命有什麼關係?”

“彆著急,咱們慢慢來,”周赫煊笑道,“再來說說葉卡捷琳娜二世。”眾人更加糊,怎麼又扯到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了?

周赫煊慢悠悠地敘述道:“說來很可笑,彼得大帝死後,繼承他改革大業的居然是個女人,而且還是個德國女人,一個受到法國啟蒙思想教育的德國女人。她,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婉容皇后幼時曾在天津一所美國教會學校讀書,她也是聽得懂英文的,忍不住問道:“葉卡捷琳娜二世不是俄國女皇嗎?怎麼又成了德國女人。”英國領事夫人凱瑟琳解釋道:“歐洲皇室有聯姻的傳統,葉卡捷琳娜二世確實出身於德國貴族。”

“不錯,”周赫煊說,“葉卡捷琳娜二世在德國的時候,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她嫁到俄國以後,腦子裡都是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那一套,跟俄國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她視自己為彼得大帝的繼承者,在成為女皇后,毅然掀起俄羅斯的改革大。”陸靜嫣讚歎說:“葉皇真乃女之楷模。”客廳裡的其他女人也紛紛稱讚,把葉卡捷琳娜二世當成了先進女代表。

周赫煊給她們澆了一頭冷水:“然而,葉卡捷琳娜二世自己叛變了自己,她主動終止了改革,並且成為俄羅斯保守勢力的領頭人。”

“怎麼可能?”女人們齊聲驚呼。

“因為葉卡捷琳娜二世碰到了跟彼得大帝同樣的問題,”周赫煊解釋說,“她在改革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權勢來源於貴族,改革就是要革貴族的命,最終還要革自己的命。她害怕了,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轉嫁國內的矛盾,她毅然掀起對外戰爭,替俄羅斯擴張了大片國土。而為了統治更大的帝國,她把更多平民變成了農奴,她在開歷史的倒車!”客廳裡的女人們面面相覷,說好的女英雄呢,怎麼變成了女惡魔?

周赫煊繼續說道:“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雖沒有成功,但卻也有一些成果:第一,俄羅斯的版圖在他們手中迅速擴張;第二,貴族們得到更多的自由,工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第三,俄國人的識字率在提高,人們的思想獲得有限解放;第四,大片的國土造成俄羅斯國內民族複雜,民族矛盾化;第五,農奴人數增多,而且處境更加悽慘。”說到這裡,周赫煊突然大聲道:“這些,都為十月革命埋下種子!”眾人皆驚疑不定地看著周赫煊,沒有再去打斷他說話,整場沙龍似乎變成了周赫煊的個人展示舞臺。

“為什麼說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成果,會為十月革命埋下種子,咱們來逐一分析……”周赫煊越講越順暢,他說的這些內容放在後世不算稀奇,但對於20世紀初的人們而言卻格外新穎深刻,猶如醍醐灌頂,讓人茅頓開。

第021章【大賢遺野】聽完周赫煊關於十月革命的源分析,李納德皺眉問:“周先生也和那些布爾什維克主義者一樣,認為俄國的那場革命是正義與進步的嗎?”一旦周赫煊承認,就會被定義為赤分子。他狡猾地笑道:“正義與進步,那得看對什麼人而言。就好像法國大革命,對皇帝來說就是一場叛亂,對起義者而言則代表正義,並且它終歸變成了全國的大暴亂。誰能說得清呢?我想只有歷史才能給出答案。”

“那就是叛亂,不是什麼革命!”伊萬諾娃歇斯底里地吼道,“他們不但處決沙俄貴族,還驅逐思想家、藝術家和學者,農民的子過得比沙俄時代更加悲慘,五年前的大饑荒餓死了幾千萬人!”周赫煊忍住想要翻白眼的衝動,提醒道:“女士,俄羅斯的總人口才1億多。”伊萬諾娃大聲嚷嚷道:“就是餓死了幾千萬,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俄羅斯人死於饑荒,因為蘇聯政府搶走了他們的糧食!那是一幫劊子手!”

“女士,請您冷靜一下,”潘彼得稍加安撫,頗為期待地問周赫煊,“周先生,你認為蘇聯的那種政體可以維持下去嗎?什麼時候會崩潰?”周赫煊想了想說:“我研究過他們近十年的各種政策,我敢預言:只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鐵腕人物領導蘇聯,這個國家會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前進。”

“您為什麼會得出這種判斷?”李納德不由自主使用了請教的語氣。

周赫煊說:“蘇聯近幾年的經濟政策,有拋棄農業和輕工業,全力發展重工業的傾向。那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只要按這個路子走下去,它的重工業發展速度會是其他國家的幾倍,有可能在20年間完成相當於美國100年的成長。”潘彼得驚道:“怎麼可能放棄農業和輕工業,蘇聯人都不用吃飯、不用穿衣的嗎?”

“也可以這麼說,”周赫煊冷冰冰地說道,“他們只需要滿足一億多人最基本的生活,剩下的錢全拿去發展工業體系。很多人會被餓死,很多人會被殺死,但整個國家卻能夠飛速發展。”客廳裡一片死寂,每個人都在想象周赫煊所描述的那種社會,作為上層階級,他們對此到不寒而慄。

良久之後,李納德突然熱切地說:“周先生,我想邀請您為《京津泰晤士報》撰稿,甚至可以向英國《泰晤士報》本部推薦你的文章。”潘彼得也連忙說:“周先生,我希望你的理論和觀點能在《字林西報》上發表。”如今的西方世界,對於蘇聯只有本能的恐懼與敵對,還沒有人對其做深入研究,甚至連蘇聯自己都還沒確定好發展路線。直到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後,以英美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陷入泥潭,而蘇聯的經濟形勢卻一片大好,世人才對其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

聽到兩份外文報紙集體邀稿,客廳裡的中國人震驚不已。他們剛才只當是聽故事,覺得周赫煊嘴皮子很利索,此刻才意識到周赫煊腦子裡是真的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