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內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戰爭爆發當天,印度的信用等級就被降為垃圾級,幾乎所有的國際投資機構都不建議購買印度國債。
雖然印度當局把希望寄託在了⾼回報上,但是投資者依然不肯買賬。
由此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印度當局沒有能夠順利拿到償還到期債務的融資,也就沒有能夠按時償還債務。
僅僅10多天,印度的貨幣,也就是盧比就貶值了一半以上。
要知道,這還是法定匯率。
在黑市上,盧比的貶值幅度超過了百分之九十,幾乎所有機構都在拋售盧比,連印度人都不例外。
落到現實中,就是印度很難通過正常的貿易方式獲得資源。
這裡面,又集中體現在能源上。
別忘了,阿盟集團的產油國已經開始對印度實施石油噤運,而且範圍還在擴大,比如開始限制第三方替印度代購石油。
雖然有一定的戰略儲備,但是要不了多久就要耗光。
在此之前,印度當局還能夠用盧比支付相關的款項,然後通過正常方式兌換,從而降低採購成本。
顯然,在戰爭期間,這就不可能了。
雖然國美當局一直聲稱支持印度,也確實為印度提供了一些幫助,但是國美的頁岩油開採商可不這麼看。
在開戰後不久,國美的幾家頁岩油開採企業就向印度提出,只接受現款易,而且得使用美元,即印度在購買頁岩油的時候,在油輪離港之前就得付款,而且必須是印度本來就很緊缺的美元。
國美都是如此,俄羅斯就更加如此了。
雖然俄羅斯總統一再表示對印度的處境到同情,但是在石油貿易上,依然堅持印度支付現款。
當然,俄羅斯沒有那麼苛刻,要的只是歐元與華元。
印度有那麼多的外匯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連石油貿易都是如此,軍火貿易就更加如此了。
可以說,當時除了國美與曰本提供的有限的軍事物資援助,印度幾乎沒辦法從國外獲得軍火。
說來說去,其實就是沒錢。
相對而言,能源的問題較為突出。
在開戰的第10天,考慮到戰爭還會持續很久,印度當局公佈了第一份噤售令,開始限制國內的能源消費。
在道噤售令,成為了引爆印度國內矛盾的導火索。
為啥?
在很多偏遠地區,汽油、柴油與煤油是主要能源。
要知道,印度的國家電網並不發達,很多偏遠地區靠油燈照明,有的地方甚至需要用柴油機發電。
此外,印度各個大城市的居民也需要各種燃料來維持正常的生活。
當然,受到限制的平民,肯定不是富翁與員官。
其實,很多印度富翁有自己的油庫,有的甚至能夠自行走私石油。
考慮到即將到來的夏收,還有馬上就要到來的旱季,印度各地對能源的需求本來就比平常多。
現在,限制石油消費,必然會對生產產生影響。
這意味著,很多印度人會喪失一年的勞動成果。
可見,印度的國內局勢一點都不容樂觀。
可惜的是,印度當局並沒有認清這一點,或者說是不肯承認,而且還在想方設法轉移國內矛盾。
怎麼轉移?
當然是向外轉移。
按照印度當局的宣傳,現在的困難處境,就是***的罪,因為眾多阿盟產油國不再向印度出售石油。
當然,也是巴基斯坦的罪。
還有華夏。
總而言之,印度遭遇的所有苦難,都是在這些國家所造成的,而印度當局一直在為民人謀福利。
當然,印度也一直在抗爭。
印度當局不肯談判,還要繼續打下去,那麼這場戰爭也就只能繼續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