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內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打到這個時候,印度已經是窮途末路。
要知道,開戰到現在,總共也才13天,戰局就發生了神奇的反轉,原本佔盡優勢的印度變得極為被動。
還需要打下去嗎?
其實,直到這個時候,印度仍然有叫停的機會。
雖然丟掉了斯利那加,但是查謨依然在印軍控制之中,而且有18萬印軍盤踞在拉合爾附近。
只要印度願意進行停火談判,巴基斯坦就沒有理由拒絕。
為啥?
巴基斯坦已經達到了最主要的戰略目的,而且付出的代價同樣極為大巨,並不希望戰爭延續下去。
此外,如果戰局失去控制,巴基斯坦必然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到時候,說不定連已經到手的勝利果實都保不住。
在這個時候進行停火談判,印度失去的,其實也只是斯利那加,以及克什米爾中部的山區,至少能夠保住查謨。
繼續打下去的話,印度能夠得到什麼?
可惜,印度當局依然沒有跟巴基斯坦進行談判的意思。
當天,印度總理公開表示,在收復失地之前絕不跟巴基斯坦進行談判,而且號召民眾起來捍衛國家。
也就在當天,印度國內多地爆發了騷亂。
針對***的騷亂。
雖然印度是一個以印度教為主的國家,但是印度有一億多***,而且絕大部分處在社會底層。
其實,打到這個時候,印度已經是山窮水盡了。
為啥?
印度的經濟出了問題。
在戰爭爆發之前,印度並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跟富裕也沒有任何關係,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
很簡單,印度沒有足夠多的外匯。
雖然印度的外匯儲備排全球第三,僅在華夏與曰本之後,達到了7000多億美元,但是印度的外債超過了20000億美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
以印度每年不到1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為準,哪怕不再增加對外投資,也需要十多年才能償還全部外債。
此外,支持印度外債規模的,更多的是外界對印度經濟發展的預期向好。
簡單的說,就是投資者認為印度的經濟能夠保持快速穩定的增長,所以願意為印度提供投資。
這裡面,自然包括購買印度當局發行的國債。
現在的問題是,隨著戰爭爆發,特別是印度軍隊在戰場上的拙劣表現,投資者對印度失去了信心。
首先完蛋的,就是印度的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