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王儲的野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果說,伊拉克內戰給沙特帶來的最大教訓,那肯定是海軍太過羸弱。
在後期,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之後,沙特皇家海軍束手無策,別說保證航線暢通,連自保都做不到。
可以說,如果不是華夏強力出面調停,沙特肯定會吃大虧。
其實,也正是這件事,讓沙特當局,特別是穆罕默德王儲看穿了歐美等國的嘴臉。
過去幾十年,沙特一直把國家全安建立在與國美同盟的基礎之上,而對沙特來說,確保海灣石油航線的暢通無阻,其實就是最為核心的國家全安,而沙特一直把確保航線暢通的希望寄託在國美等歐國美家⾝上。
也正是如此,數十年來,沙特一向不太重視海軍。
有歐國美家的海軍,特別是國美海軍,沙特本不需要考慮制海權。
可惜,在這場內戰中,國美一直坐山觀虎鬥,始終沒有向海灣派遣艦隊,更別說幫助沙特保護海上航線。
結果就是,伊朗僅僅用了幾十艘導彈艇就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
要知道,在海峽對面,伊朗還有數百枚反艦導彈。
可以說,要不是華夏出面,沙特無論如何也無法打破伊朗的海上封鎖。
如果這只是一場由沙特與伊朗主導的戰爭,那麼幾個月之後,沙特就會因為石油出口受阻而遭遇經濟災難。
對沙特這樣的國家來說,沒有錢,還怎麼打仗?
其實,相對於海軍,沙特空軍與陸軍的表現都還算不錯。
空軍不用多說,一直保持著制空權,還承擔了大量打擊任務。
即便是以往在也門戰場上表現不佳的陸軍,在伊拉克戰場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至少比其他阿盟國家的地面部隊強多了。
正是如此,穆罕默德王儲決定打造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強大海軍。
當然,前期只能靠買。
雖然按照穆罕默德王儲的規劃,今後將在薩勒曼國王軍工城的基礎之上,建立沙特的造船業,爭取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成為海灣地區的造船大國,由此獲得建造輕型與中型艦艇的能力,但是在最初階段,沙特要想讓海軍發展壯大,那麼唯一的選擇其實依然是從國外購買戰艦。
顯然,國美首先被排除掉了。
為什麼?
國美能夠出口的,其實只有兩種戰艦,即“伯克”級驅逐艦與lcs瀕海戰鬥艦。
前者嘛,確實貴得離譜。
至於後者,沙特還真看不上。
當然,沙特也跟國美接觸過,而且首先想到從國美採購,選中的是“伯克”級,而且是最新批次。
結果呢?
國美開出的報價是40億美元。
還只是戰艦,很多配套的武器需要單獨購買,比如“拉姆”與“密集陣”而搭載的導彈更得單獨購買。
算上兩架直升機,以及配套的武器與彈藥,採購一艘“伯克”至少需要65億美元。
顯然,就算沙特是富得流油的土豪,也買不起如此昂貴的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