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十二章長安風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試經選拔在本朝一直是輔助選拔制度,主要是考儒家**,‮試考‬方法有策和對策兩種。策就是菗籤‮試考‬,內容側重於對經義的解釋,主要用於太學內部的‮試考‬,目的是督促諸生認真讀經,明瞭經義。對策則是據皇帝或學官提出的重大國政、理論等問題,撰文以對,主要用於朝廷舉薦的士人,皇帝和學官考驗合格後,就可以授官了。

選拔新制規定,試經‮試考‬分三種,分別是行策、試經和律論。這三種‮試考‬方法按照難易程度分甲乙丙三科。每科有規定的職官名額。

本朝最初的策‮試考‬據難易程度,分甲乙兩科。王莽時,將兩科改為三科,並增加了各科的取官人數。這種‮試考‬在王莽篡國之前是一年一試,光武皇帝中興後恢復甲乙兩科,兩年一試。不過隨著太學規模擴大,儒生增多,‮試考‬制度隨即開始改動,漸漸也就流於形式,以察舉薦士為主了。

五月上,試經‮試考‬開始。內閣總理等公卿大臣,許劭、王剪、楊彪等大儒名士齊聚太學,論卷取士。

五月中,第一次‮試考‬選拔結束。因為賢能之士遠遠超過了規定的取官人數,朝廷急奏遠在西域的夏王,請求增加名額。夏王回旨,不限定人數,有多少取多少,一個不要漏掉。

朝廷取賢良五百四十七人,全部授官。朝廷因門閥士族辭官引起的人才危機立時得到極大改善。

天下士人聞訊,無不歡欣鼓舞,準備三年後規模更大的試經選拔。

陳群的試經選拔制度成功了,為朝廷徵募了大量優秀的各類型急需人才,但同時也遭到了門閥世家的仇恨。

現在他們明白了,為什麼以曾炩為首的北疆政界大佬都在背後支持陳群,因為陳群早就說服了他們,他保證試經‮試考‬可以為朝廷徵募一批極其出⾊的人才,他做到了,給了門閥世家們重重一擊,將其影響力在朝野降到了前所未有的低點,也給危難中的大漢走向中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門閥世家和朝中遭到排擠的文武大臣們走到了一起,他們正準備聯手打擊陳群的時候,南方諸侯北伐的大戰爆發了。這場戰爭來得非常及時,以致於陳群在總理府振臂歡呼。

去年長安的朝堂危機四伏,今年長安朝堂上的危機更是一觸即發,而長安的大漢天子巡視塞外大漠,長安朝廷的擎天柱石大漢夏王曾炩更是在西域誓死鏖戰,長安朝廷就象一棵傾覆在即的大樹,又像一葉驚濤駭浪中的浮萍,雖然依舊在風雨中苦苦支撐,但這時只要有一點外力,它就會倒下,就會被風浪呑噬。

襄陽人忍不住了,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劉表忍不住了,掙扎在生死線上的袁術忍不住了,居心叵測意圖坐收漁人之利的孫堅忍不住了,一艘艘特使的快船在長江上往來飛駛,一張張慷慨昂的面孔在襄陽城裡進進出出,進攻,北伐,一統社稷…動的叫喊聲響徹了江淮、荊襄,各方勢力都在厲兵秣馬,北伐的洪流已不可阻擋。

七月上,襄陽的劉表出兵了,文聘、魏延、⻩忠等荊州大將率二十萬大軍殺向了南陽,殺向了汝南。

七月上,揚州的袁術出兵了,他集結了十五萬大軍向徐州和九江郡發起了攻擊。

五月上,孫策、孫堅親自統率江東大軍北上西進,二十五萬大軍分兩路殺向益州和廬江郡。

兩年光陰,對長安來說,彈指一瞬間,什麼事都沒做好,時間就沒了,但對南方各州郡來說,卻是漫長的兩年,他們在這兩年中竭盡所能,想方設法恢復元氣,擴軍備戰,時時刻刻提防著北疆軍呼嘯而下。他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們終於找到了機會,他們向強大的敵人發起了反攻。

然而,正如徐庶在麒麟殿軍議上所說,自曹棄暗投明後,天下再無雄主,劉表、孫堅、袁術之輩威望不足,誰都無法駕馭各路諸侯,敗亡不過是遲早之事。

諸葛亮這個神一般算計的人物突然崛起,劉表十萬大軍尚未和北疆軍照面,就已經傷筋動骨,毫無戰意,南陽戰場意外平定。

袁術在關羽面前碰了個頭破血流,更是被甘寧率領北疆海軍偷襲後方,徹底一蹶不振,更是在今年五月被徹底消滅,袁術本人‮殺自‬,麾下將領死的死降的降。

孫策被法正於益州東部一把火給燒的毫無脾氣,十萬大軍,死傷大半後狼狽退守武陵,堪堪抵擋住了張遼並不堅決的反攻。

孫堅也在彭蠡澤被周瑜一把火燒的心驚膽顫,再沒有北上攻打揚州和豫州的勇氣。

攻入汝南的⻩忠,在諸路大軍都敗退之後,也只能是毫無戰績並損失三萬大軍的情況下撤回江夏。

荊州軍回撤了,但太史慈卻拒絕撤軍,三番兩次上奏朝廷,要求率軍攻打鄧縣和襄陽,收復荊州。呂布隨後也上奏,說現在孫堅的大軍被拖在彭蠡澤一線,他們想撤但又擔心北疆軍順勢南下,所以進退兩難。荊州失去了江東的支援,本無力抵擋我大軍的攻擊,請朝廷慎重考慮,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此刻北疆叛亂未定,朝廷的策略就是防禦,荀攸和徐庶堅決拒絕了太史慈和呂布的懇求,但陳群在這個關鍵時刻說了一句話,“朝廷有足夠的財賦支撐荊州牧收復荊北。”內閣總理大人既然支持打,那這一仗肯定打得起,所以朝中眾多公卿大臣隨即紛紛上奏,要求大軍繼續南下攻擊,但荀攸和徐庶的態度非常堅決,撤,立即撤回。

大臣們上書天子。

在兵事上,天子不敢隨便做主,現在夏王不在,當然要聽荀攸和徐庶的,所以天子打算下旨命令太史慈和呂布撤軍。這時,陳群卻突然私下入宮覲見。

陳群說,陛下主政的時間已經有三年,但是三年內,因為南方叛逆的存在,陛下一直沒有能夠真正的主政。大軍如果遲遲不能平定南方叛逆,大元帥勢必不會離開朝堂,就算他願意離開,但軍心怎麼辦?誰敢保證軍心不亂?誰敢保證軍中沒有像董卓、李傕、郭汜那樣十惡不赦的奷佞?

朝廷的財賦的確很緊張,但是朝廷的財賦完全可以支撐荊州大戰。如果今年打下荊州,明年大軍一定可以橫渡長江。

天子怦然心動,下旨攻打劉表。

這仗一打就是三個月。北疆軍無法攻克鄧縣,也就無法繼續南下攻擊襄陽。

七月初,夏王平定西域,但是卻沒有及時返回,而是留在西域,陪同王妃們四處遊玩。不過,在中原的大軍中,卻是說夏王生了重病,不能返回中原。

此時豫州牧鍾繇接到了外甥郭援的一封書信。郭援是文丑帳下的一名上校,現正在南陽攻打鄧縣。他在書信中稍稍說了一下長安形勢,然後問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今大元帥病危,而朝中奷佞擅權禍國,社稷搖搖墜,我拯救大漢,但路在何方?”鍾繇臉⾊大變,奮筆疾書。打劉表,需要整個南方戰場的配合,獨自一路攻擊鄧縣,勝算甚少,極耗財賦。此時正值朝廷改制的關鍵時刻,以總理大人的行事風格,絕不會同意太史將軍攻打荊州。但此次總理大人一反常態,積極支持,其中必有深意,你切切不可聽信饞言,誤入歧途,禍害九族。

此信送出之後,郭援再無消息。鍾繇焦慮不安,書告文丑,密切注意南陽,必要時‮密秘‬菗調一部軍隊回屯宛城,以防萬一。

鍾繇沒有細說原因,而文丑竟然想都不想,急調三萬大軍回屯宛城。

“大人,我們到了…”王凌的聲音驚醒了陷入半夢半醒之間的陳群,他猛地睜開眼睛,望著車窗外漆黑的夜空,眼裡露出了一絲猙獰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