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分卷閱讀31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以限制奴隸的範圍和數目不再擴大,使它最後自然消滅。

四強迫勞動:凡無業遊民,每人每年罰布一匹,無力繳納的,由政府強迫他勞役,在勞役期間,由政府供給衣食。

五實行專賣制度:酒專賣,鹽專賣,鐵器專賣,由中央政府統一發行貨幣(從前任何富豪,都可製造銀錢,新政府收回這種授權)山上水中的天然資源,都為國家所有,由政府開採。

六建立貸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但為了經營農商事業而貸款,則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七實行計劃經濟: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商人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食糧布之類用品,在供過於求時,由政府照成本收買。求過於供時,政府即行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

八徵收所得稅:一切工商業,包括漁獵、卜卦、醫生、旅館,以及婦女們家庭養蠶織布,從前都自由經營,現在新政府都課徵純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稅。政府用這項收入作為貸款或平抑物價的資金。

從這些措施,我們可發現王莽所從事的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十九世紀才興起的社會主義,早在一世紀時的中國,就有了構想和實踐。

二二十一年改朝換代混戰王莽的社會改革是偉大的措施,但他徹底失敗,他的生命和他的王朝也跟著一齊喪失。我們可為他歸納出下列五項使他失敗的原因:第一王莽是忠實的儒家學派之徒,而儒家學派的基本神是崇古。所以王莽的眼光不是向前看,卻是向後看。他對他診斷出來的社會病態的治療,認為只要吃下古老儒書上所用的那些古藥,就可痊癒。像土地重新分配,固然很好,可是王莽堅持恢復井田,卻本做不到。腳步向前走而眼睛向後看,僅這一點,就註定他必然跌倒。

第二那個時代還沒有推動這麼龐大改革的技術能力,像貸款利息和所得稅,都是“純利”的十分之一,這涉及到複雜的成本會計,當時恐怕很少有人可以勝任。同時,即令有此人才,王莽更需要一個有組織的幹部集團去執行。但他仰仗的卻只是行政命令,把所有責任都加到行政官員身上,而行政官員大多數又都腐敗無恥(注意。這是中國傳統的嚴重病態,直到二十世紀,才獲得改善)於是善政的藍圖反而變成暴政的行為,民變因之燎原般爆發。

第三王莽沒有辦法控制喪失既得利益者的反擊。土地國有使地主怨恨,止奴隸買賣使奴隸主和奴隸販子怨恨,強迫勞動使貴族和一些地痞氓寄生蟲怨恨,止鑄錢使富豪怨恨。這些怨恨容易掩蓋因改革而受益者的歡呼和謝。一遇機會,就向改革反擊。

第四王莽機械的信制度萬能,他認為“制度確立之後,天下自然太平”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改革制度上,更糟的是他用儒家學派所特有的繁文縟節,不憚其煩的改官名、改地名,凡是“現代”的全都取消,一律恢復“古代”原名。改的太多,以致沒有人能夠記得住。這種改革應該是不必要的,但王莽懍遵儒家“正名”學說,卻特別認真,而也就在這些小事件上,按下大失敗連鎖反應的電鈕。西漢政府對西南夷諸部落酋長,大都用王爵羈縻,這不過是不費一文的虛名,王莽卻改封他們侯爵。句町王拒不接受(句町國,雲南廣南)首先起兵叛變。王莽又把西漢政府頒發給匈奴汗國單于的金印(匈奴單于璽)改為“新匈奴單于章”皇帝的印稱“璽”

“章”只是普通人的印,烏珠留若囗單于氣衝牛斗,遂跟中國斷絕關係。南北兩邊大規模討伐戰事,徵兵徵糧,引起騷動與饑饉,騷動與饑饉引起遍地陳勝、吳廣式的暴動。

第五王莽是一位學者,也是一位經濟思想家,但不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永不會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聰明,王莽卻恰恰認為自己如此,因之他不能容納與他意見相異的建議,而固執的堅持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見解。所以他對句町國和匈奴汗國的反抗,採取頭痛擊政策。對因飢餓而搶掠的變民,採取高壓政策,遂使形勢更加惡化。

本來已經被王莽避免了的改朝換代的大混戰,在他上臺之後,仍然出現。這一長期的血,自紀元一七年呂母——呂家老太太起兵開始,到紀元三七年短命的割據政權——漢帝盧芳逃入匈奴,東漢王朝再度統一中國為止,前後繼續二十一年。

我們選擇前十年起兵叛變的一些重要的野心家和英雄人物,列為下表:上表所列,僅是前十年崛起的人物。後十年中繼續崛起的,還有被稱為“銅馬賊”、“五校賊’等數個變民集團,每個集團都集結兵力達十萬百萬人之多。全國處處是變民集團建立起來的營壘和政權,像王歆佔據下邦(陝西渭南)蔣震佔據霸陵(陝西西安東)劉永死後,他的兒子劉纖繼位梁王。魄囂死後,他的兒子隗純繼位稱王。

中國國土上,一片混戰。

三東漢王朝建立中國曆代民變,質上可分為五類。第一類是官民反的抗暴群眾,像呂母、鄧奉。呂母的兒子被海曲縣長誣陷,死於冤獄,她就散去家產,結壯士,攻殺海曲縣長,然後乘船入海,成為“海盜”鄧奉本是劉秀的部將,但當他請假回鄉,發現劉秀的軍隊姦燒殺的罪惡暴行時,他號召人民反抗。第二類是飢餓的群眾,像綠林兵王匡,政府不能照顧他們,他們只好自己照顧自己。他們逃亡到比較容易活下去的地方,集結起來搶劫富人的糧食財物。饑饉在中國歷史上佔重要地位,它是大動亂大革命的原動力。第三類是自衛的聯合,縣城和村落,為避免劉秀軍隊之類的姦燒殺,往往聯合起來,武裝自衛,當力量夠大的時候,或對抗政府的政令,如魄囂;或作為與政府合作的資本,如竇融。第四類是既得利益者的反擊,像劉望、劉永、劉玄,本來是西漢王朝劉姓皇族,因新政府的興起而降為平民,他們連做夢都在盼望摧毀現狀,恢復過去的權勢。第五類是野心家,大野心家如公孫述、劉秀,想當皇帝。小野心家如力子都、愛曾,只求在一方面稱霸過癮。

只有政治家才會正確的處理民變問題,王莽不會。他信警察和軍隊的力量,認為只靠監獄和屠殺,就可以絕叛亂。結果是民變更多更烈。紀元二三年,以劉玄為首的變民集團,攻陷固若金湯的常安(新王朝把長安改稱常安)王莽被殺,新王朝覆亡,政權只維持了十五年。一場本可以歌頌的社會改革,化成一個悲劇,在血中收場。

王莽死後,全國各地震懾於劉玄的皇帝血統和擊殺王莽的威望,一致擁戴他當中國皇帝。這是一件千年難逢的奇蹟,紊亂一團糟的龐大帝國,霎時間恢復秩序。可惜劉玄所建的漢政府,由一群無知無識的人物組成。三個月之前他們還在荒野中大喝小叫,三個月之後忽然成為國家領導人,他們還沒有被訓練出領導能力。於是,各地民變再度蜂起。這一個奇蹟政權,從紀元後二三年到二五年,勉強支持三年。號稱“赤眉”的變民領袖劉盆子(他們把眉塗成紅,以區別敵我)攻陷長安,劉玄被殺。

混戰結果,變民首領之一的劉秀取得最後勝利。紀元後二五年,他自稱皇帝;用武力把其他變民集團,一一消滅,再度使中國歸於一統,建都洛陽(河南洛陽)他稱他建立的王朝仍為漢王朝,跟劉玄一樣,表示是覆亡的西漢王朝的中興。但因為他建都洛陽,史學家卻稱它為東漢王朝,並追稱劉邦建立的王朝為西漢王朝。

二十一年大混戰於紀元三七年結束,但給中國帶來的傷害,卻不易恢復。我們將幾個重要地區戰前戰後人口減少情形,列表作一比較,即可看出這場災難的嚴重程度。

這些減少的人口,大多數都是餓死、病死,或被屠殺。其餘則不外戰死或逃亡。改朝換代型混戰,一直是中國歷史上循環的浩劫。我們對千千萬萬死難的亡魂,尤其是那些可憐的兒童和無助的婦女,懷有深切悲痛。

四匈奴汗國的再分裂匈奴汗國跟新王朝反目,引起王莽的軍事行動。紀元後十年,王莽動員三十萬大軍,派遣十二員大將,分兵十二路,同時並出。可是還沒有集結完成,匈奴汗國就大規模向中國沿邊攻擊,作摧毀的破壞。於是王莽繼續向後方徵兵徵糧,轉運千里,戰土老弱,或死或逃,田地荒蕪,饑饉四起,官吏乘機暴,民變不可遏止。

新王朝覆亡之際,應該是匈奴汗國復興的良機。可是天災人禍使他們不但不能掌握這個良機,反而更形微弱。四十年代中,匈奴汗國一連幾年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東方新興的強敵烏桓部落又不斷侵襲,匈奴勢力範圍萎縮至蒙古哈爾和林及以南地區,大批人畜死亡,國力大衰。更糟的是,到紀元四八年,南部八個大部落另行推舉一位親王當單于,也稱呼韓二世單于。這位呼韓二世單于同樣地歸降中國,請求保護。於是匈奴汗國再度分裂為二,南匈奴汗國臣服中國,北匈奴汗國繼續與中國對抗。

到了五十年代,北匈奴汗國進攻南匈奴汗國,南匈奴不能抵抗,向中國求救。中國政府採取三項措施:一、把呼韓二世單于所屬的八部人口牲畜,全部遷入長城,使他們在西河美稷(內蒙古準格爾旗)一帶屯墾。二、中國特設匈奴協防司令(護匈奴中郎將)與單于共同處理匈奴內政外事務。三、另設北疆邊防司令(度遼將軍)屯兵曼柏(內蒙古達拉特旗東南)一則防止南北兩匈奴複合,一則防止北匈奴向南匈奴攻擊。北匈奴汗國當然不肯甘心,不斷南下突襲,使中國北方沿邊郡縣,白天都得緊閉城門。

本世紀(一)六十年代之後,中國國力恢復,開始對北匈奴反攻。七三年,大將竇固出酒泉(甘肅酒泉)西進,直到天山,佔領北匈奴汗國最肥沃的耕地之一伊吾盧(新疆哈密)留兵屯墾。另一位大將耿秉出張掖(甘肅張掖)北進,深入三百公里,直到三木樓山(蒙古工則克山)北匈奴堅壁清野,向後撤退,沒有受到重大創傷。八五年,北匈奴汗國的七十三個小部落投奔南匈奴汗國。八七年,位於烏桓部落北方新茁壯起來的鮮卑部落(內蒙古西遼河上游)也向北匈奴侵略,北匈奴在戰中大敗,優留單于被殺,內部混亂,又有五十八個部落共二十八萬人,進入長城,歸順南匈奴汗國。

中國乘北匈奴內外困,及時的與南匈奴組織中甸聯軍,給予最沉重的一擊。八九年,中國大將竇憲出朔方(內蒙古磴口)北疆邊防司令(度遼將軍)鄧鴻出五原(內蒙古包頭)南匈奴休蘭屍逐侯囗單于出滿夷谷(內蒙古固陽北)在涿山(蒙古戈壁阿爾泰山)會師,向北進,深入瀚海沙漠群一千五百公里,到稽落山(蒙古古爾班察汗山)終於捕捉到北匈奴主力。北匈奴主力在中國強大攻擊下崩潰,北匈奴單于(歷史上未記下他的名字)向西逃走,親王以下一萬三千人被殺,八十一個部落共二十餘萬人投降。竇憲就在燕然山(蒙古杭愛山)上,豎立石碑,紀念這次空前的勝利。

兩年後(九一年)竇憲再派遣大將耿夔、任尚,出居延(內蒙額濟納旗)企圖一舉把北匈奴汗國消滅。耿夔統軍急進,在金微山(蒙古阿爾泰山)下,把北匈奴單于包圍,北匈奴再度崩潰。皇太后親王以下五千餘人,全部被俘。只北單于在混戰中突圍,向西逃走。——這一次戰役,對中國固然重要,但對西方世界更為重要。北匈奴汗國殘餘部落,在漠北不能立足,只得向西亡。三百年之後四世紀時,終於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推骨牌式的民族大遷移。原住在黑海北岸的西哥德部落,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部落,向西侵入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對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野蠻民族,無法抵禦,而終於淪亡。

北匈奴汗國西遷後,只剩下南匈奴汗國,永遠成為中國的臣屬。——匈奴汗國(也就是南匈奴汗國)在形式上仍繼續存在一百餘年,不過在中國歷史上不再重要。二一六年時,它最後一位元首呼廚泉單于從當時的王庭平陽(山西臨汾)去鄴城(河北臨漳)拜會當時中國的宰相曹,曹把他留下。下令將匈奴汗國分為五部,每部各設立一個都督,直屬中國中央政府,單于名位撤銷。這個煊赫一時,立國約四百三十年的龐大國度,終告滅亡。

五班超再通西域中國因為陷於改朝換代大混戰,無力西顧。西域(新疆)遂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遠離中國而去。莎車王國(新疆莎車)雄心,想乘此機會,用武力統一西域,不斷向其他國家攻擊。四五年,車師後國(新疆吉木薩爾)、鄯善(新疆若羌)、焉耆(新疆焉耆)等十八個王國,聯合派遣王子到洛陽作為人質,請求中國派遣總督(都護)可是中國在大混戰之後,人口銳減,國力不足,而北方的匈奴汗國仍然雄峙,東漢政府不得不拒絕他們的請求,送請王子回國。各國聽到消息,十分恐慌,向敦煌郡長(太守)建議;“中國不派遣總督,我們不能勉強。但是請許可王子們暫時在敦煌居住,表示中國並沒有遺棄我們,總督隨時可到,希望能阻嚇莎車的侵略。”可是,到了明年(四六)王子們耐不住敦煌的寂寞,紛紛逃回本國。莎車王國這才發現中國不會派遣總督,大為高興,侵略更加烈,大敗鄯善兵團,並擊斬龜茲國王。鄯善王國再請求中國派遣總督,並警告說:“中國如不派遣總督,我們無法抵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