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
這宅邸也翻修了很長的時間,而在此期間,宋玉延一家子依舊是住在縣城的小院裡。宋玉延偶爾便得往海塘那邊跑,年頭的時候朝廷又設了捍塘兵士指揮,也就是調撥了一支百人的兵士到海塘那兒巡邏,常負責維護、養護海塘,因此,宋玉延總算不用時常到那邊去盯著了,只十天半個月去巡視一回便足夠了。
當然,這並不代表她就清閒了下來,因為她除了要督修海塘,還得負責明州的堰閘、河渠的修補。
除了海塘之外,明州也沒什麼大型的水利工程了,不過官府還是給她撥了一百多人,她要做的便是常指揮和監督這一百多人去修補河渠,順便再研究一下新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
明啟十年的這一年夏秋兩季,明州的災害明顯比往年少了,百姓所遭受的損失也少了許多。便說那海塘,再一次抵禦住了的攻擊,讓周圍的百姓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徹底安定了下來。
而也是在這一年的八月,宋玉延與唐枝新買的宅邸也修葺完畢了,她低調地給親朋好友派發了請柬,邀請他們來參加新宅邸的進宅宴。
她在親朋好友那兒的聲望也很高,故而人緣十分好,給她回信說會準時到的十有八-九。
筍兒從金川鄉回來,猶豫地問宋玉延:“大哥,我能邀請朋友嗎?”他這話其實也是一種試探,宋玉延如今買了宅邸,可那畢竟不是他的,他不確定那兒還是否一樣有自己的位置。
宋玉延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只笑了下,道:“自然可以,不過在你邀請朋友過來之前,先去看一下新家。”
“新家。”筍兒心裡念著這話,心中一陣暖劃過,他揚起了一個燦爛的笑容,“好!”第97章不著調杜衍等人雖然無法參加宋玉延的進宅筵席,但是也寫信祝賀了她,倒是林逋遠在杭州都聽聞了她督修的海塘之事,誇了她一番。
宋玉延給他們回信之後,便開始專心接待前來做客的朋友們——她如今在明州也算是半個名人了,加上她換到了新宅子住之後,也有足夠的地方接待客人,故而每天來訪的人都是絡繹不絕的。
範知州也來了。他這次任期滿了,朝廷見他政績也好,便升為右司諫,為三司度支判官。
所謂三司度支判官,其中的“三司”是戶部、鹽鐵以及度支三個分管國家財政民政以及賦稅的部門,度支判官,也就是度支使的副手。
他想在離開之前勸一勸宋玉延,若想為天下蒼生做實事,那就不應該拒絕朝廷的封賞。
宋玉延覺壓力山大,周圍的人對她的期盼都太高了,不是勸她考科舉走入仕,然後為天下蒼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便是希望她考慮為官的好處,從而別想辭職的事情了。
宋玉延道:“我即使不入仕,依舊有許多辦法能為百姓謀福利。造福天下蒼生有許多途徑和辦法,所有的職業、行當也沒有所謂的高低貴賤之分,若只拘泥於一條路,便容易誤入歧途。”她見太多那種一開始一心為民,最終為了達到“為民”的目的而不擇手段,最終落網的官員的例子了。
便說那唐朝的宰相李紳,寫下了“鋤禾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著名詩句的人,最終也是在權力的道路上
失了自己,做出了為官不仁、草菅人命、視百姓為賤民的事情來。
宋玉延很是範知州的舉薦之恩,但是她也僅止步於此了。範知州聽了後,覺得她這是在用李紳的例子告訴自己要保持本心。他並沒有因此而惱羞成怒,反而覺得宋玉延待他真誠,否則也不會跟他說這些話。
很快,新的知州便調來了,範知州跟他接完工作之後,便赴京述職了。
那新來的知州叫蘇耆,是個標準的官二代,他爹叫蘇易簡,他六歲便受父蔭被授宣節校尉,後來又改奉禮郎等。
雖然後來他爹病逝了,可他還有位岳父很有名,便是當朝宰相王旦,雖然王旦是一位正直的人,但是在蘇耆二十歲舉進士不中之後的第二年,官家還是看在了王旦的面子上給他賜了進士及第。
如今才二十七歲的他,便已經當上了明州的知州,相較於劉綽、範諷兩位知州來說,他的官路已經算是亨通的了。
新知州到了明州後第一件事便是先去了宋氏找族長。族長還有些茫,難道他是來走訪的?可是走訪不應該先到鄉里走一趟嗎?
雖然茫,可還是接待了他,而見了他才知道他是為了宋氏的竹紙而來的。
這事其實跟宋玉延也有些關係,因為宋玉延當時為了掩蓋自己的造紙技藝的來歷,便說她是看了蘇公的《紙譜》才學來的。而她說的“蘇公”,其實就是蘇耆的爹蘇易簡。
隨著宋氏竹紙遠銷汴京,在京城當了多年知縣的蘇耆也有所耳聞,後來更是聽說是自己爹留下的遺作給了旁人如此機會,他就更是替自己的爹到驕傲。
故而來到了明州,他自然第一件事就是到宋氏,看看他們是如何靠著自己的爹造出這麼好的竹紙來的。
宋氏族長聽說了他的來歷,切身地體會到了他的不著調。
在宋玉延提及《紙譜》之後,他也去找了蘇易簡的文房四譜來看,上面雖然有個別造紙工藝說了大致的步驟,可是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