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眸光一閃,“為自保,遂屯兵以備不時之需?”
“然何人才存這等隱憂,且有餘力為此呢?”趙虞德眯目。
“這……”郭偕抿了口清茶,一滌口中的酒味,“這便難說了,瑤華宮一案後,朝中形勢錯綜,要憑空推斷主謀何人實不易,只得為難趙都知追蹤逐跡,多方探究了。”少頃靜默,趙虞德點頭:“郭兄一席話,於趙某實如醍醐灌頂!”啜口茶:“繼便說說郭兄這一案罷。我聽聞大理寺眼下已尋到兇器,是郭兄彼時所在那閣中的果刀,殺人後被扔進湖中,案發第三才撈上。郭兄於此可有話要說?”郭偕苦笑:“我在那閣中不過停留片刻,莫說果刀,實連桌子都未觸碰過,何來執刀殺人之舉?”
“那衣上的血跡,郭兄還是咬定不知來處?”趙虞德兩指輕叩桌面。
郭偕蹙眉:“我著實不知那血跡來由,但忖來,或是穿庭中出去時沾上的。”趙虞德想了想:“若這般,那周奇彼時當已遇害,因此草葉間才會留下血跡,且時辰也對得上,就是你離去前後,周奇獨自出了閣中,被發現時已遇刺,不過……”郭偕一嘆訕然:“不過將此歸結成是我殺人更順理成章。”趙虞德亦苦笑:“說來我有一點不解,郭兄為何要穿庭而出,而不走明路?”郭偕眉梢不為察覺一動,聽音無奈:“我先前已與周奇起過爭執,且彼時他閣中門庭開,我怕由此經過教他瞧見又起紛爭,遂才穿庭而出,不過是息事寧人。”趙虞德點頭,再敬他一杯:“那夜郭兄往望月樓是為聚友罷?可能告知其人名姓?”郭偕未加遲疑:“郭某已當堂上說過,吾那友人與此案無關,只不過彼時是礙於郭某提議,才一道走入庭中留下腳印,但其人實是連周奇是誰都不知,又何從捲入?郭某如今不願道明其身份,實是不願與之添煩,此還望趙都知見諒。”
“然而郭兄當知,你二人當夜若在一處,他或便是唯一可證你清白之人!”對座者好言提醒。
郭偕放下酒杯,淡淡:“然而可惜,他無從為證!因當夜,郭某為查看周奇是否已離去,曾離開過閣中片刻。”趙虞德眸光一閃:“郭兄當知,即便你不說,我也可找來當閣中小廝令之指認罷?”郭偕仍笑:“那便是趙都知一意之舉了,與郭某無干。不過趙都知當知,酒樓裡每人來客往,僕役們未必記得清每一來客之相貌,即便隱約記得一二,也不可全作採信,遂此舉終究是徒勞居多,奉勸閣下還是莫費這心。”趙虞德似有所思,一時未置可否。二人又飲片刻,趙虞德起身告辭,至門前卻又駐足:“今趙某宮中巧遇嘉王,也論了一番案情,趙某已告知他,當下救郭兄出囹圄最好之法,便是有人可證郭兄彼時無隙行兇。”聲不動,郭偕拱手:“趙都知有心,若再遇嘉王,還代郭某謝過殿下垂問。”
“此是自然!”門前人一笑轉身,留音在後:“不過趙某以為此話,還是郭兄親向嘉王道出,才顯誠意。”目送彼者離去,郭偕坐回桌前,自斟自飲間,眉心時凝時舒,看去心中有事難解。就這般獨酌至夜深才昏沉睡去。
一早醒來,又是送膳時分。
幸好清早送來的食盒只兩個——家中與嘉王府的。郭儉夫婦清早要忙開門客,荀渺若四處奔走便趕不及赴省中應卯,遂皆只送晚膳。
草草用過些粥羹點心,郭偕躺回榻上一面養神,一面忖著今該如何打發時辰:趙虞德留下那棋可供消磨大半,繼而花費個把時辰重讀那兩本小書,便也將近傍晚了……
門吱呀一聲打斷其人思緒。獄吏端著個水盆放到架上,回身拱手:“將軍,外間來使正待候,請將軍儘快梳洗了前去。”郭偕詫異:“今要開審麼?昨怎未嘗告知?”獄吏也納悶:“在下也不清楚,但來使道此為上意。”
“上意?”郭偕一怔,便不敢拖沓,匆匆洗漱了,又換身乾淨衣裳出門。在院中見到來使竟是皇城司的人,心中自生疑竇,卻也無從發問,便隨他登車而去,不出片刻至東華門,幾人下車步入宮中,至紫宸殿前駐足,待候於此的黃門獨引郭偕入內。
殿中雖是眾臣環伺,卻鴉雀無聲,一片肅靜。
參拜過後,郭偕悄自環顧了圈周圍,見在場之人,有御史中丞與臺下御史,大理寺正卿與少卿,以及刑部尚書、侍郎幾人(1),此外,尚有當與周奇一閣飲酒的兩朝臣,另便是嘉王與趙虞德。
人既到齊,天子便令開審周奇望月閣遇刺身亡案。
大理少卿鄭戩陳述過案情,便向當事人發問。
就郭偕與周奇相遇且爭執之情,幾人所述一致;再問郭偕何以在庭中留下足印,以及衣上血跡之來由,郭偕一一俱答,所言與前一晚對趙虞德道來之辭並無二致;再便是詢問周奇與郭偕分別何時離開閣中,所得是這二人大約前後出門。
一番話問罷,看去郭偕著實深具嫌疑,然終究又無實證可證其罪,正一籌莫展,鄭戩話鋒一轉,提到庭中留在郭偕足印旁的另一雙腳印。
目光晃過嘉王與趙虞德,郭偕卻未似昨夜那般強辯,因心知無必要。
誠如所料,嘉王未嘗躲閃,承認自己便是那足印的主人,且細述當夜之事,證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