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傳旨讓林澍接手雍州駐軍,他資歷夠,不怕裴豐黨羽不服。”林澍為平陽大將軍,為幷州駐軍統帥。幷州雖非邊地要郡,但扼守驪門關,據洛水天險。驪門關是胡人南下入盛京的必經之路,是大衍腹地最後一道防線。從某種意義上講,驪門關的重要大於其他任何關口和軍鎮。
“不妥,林將軍一走,幷州駐軍無人能接。雖說戰事未開,但最壞的情形也要考慮著,驪門關非林將軍不可。再者,裴豐在朝中勢力仍不可小覷,此番任命之人若還是裴豐舊部那就前功盡棄了。即使有合適的人選,但裴豐在雍州駐軍的影響力依然在,人心是他的,難保新統帥不會也變成他的人。”衛思寧瞧著皇帝陛下的顏,斟酌著繼續道:“雍州需要一個既有身份,又非裴豐舊部,也不會被裴豐黨羽影響的統帥。”衛思寧
袍一跪,鄭重道:“臣弟願往。”果然下一刻就聽衛思燚拍案,語氣煩躁:“講什麼瘋話!”衛思燚氣得暈厥,怎麼總有人排著隊來給他添堵。
“臣弟……”
“給朕閉嘴!”殿內陷入沉默,衛思燚扶額,頗覺心累。先帝在時他就已經監國多年,在政事上也一向勤勉用心,自覺還算得心應手。
他能庇佑大衍子民,如今走投無路,卻要把錦繡叢里長大的弟弟送去虎狼關口。這皇帝當得,當真是挫敗極了。
衛思燚心裡明白,他已經沒有更好地人選。自十五年前改更駐法為鎮駐法,各地駐軍就再也沒換過統帥,如今牽一髮而動全身,著實難辦。
老將動不得,新人又難以讓雍州駐軍順服。要在身份上壓的住,又要保證和裴豐不會有任何牽扯的,舉國上下就只有皇族親王。
按照祖法,領了封地的皇子不能帶兵。合適的人選只有三個。禹王、祁王、寧王。祁王不涉朝堂,在國子監領了閒職,沉教書育人。寧王只對修堤挖河
興趣,這會兒不知道在哪個犄角旮旯修水利。
算來算去,還真非衛思寧不可。
第15章往事半晌,衛思燚妥協似地一擺手。
衛思寧神情一鬆,緩慢開口:“至多三年,臣弟必肅清雍州。”
“先起來吧。”衛思燚又灌了一口茶,靠在御座上捏鼻樑醒神,很是疲累,“朕怕是要未老先衰了,郭炳上書說需給武川增兵,朕上哪去給他找兵去,事情樁樁件件,都讓朕頭疼。”武川是邊地七大軍鎮之一,設有都護府,與北胡人新居毗鄰。
衛思寧想起那在京北大營聽牆角,喻旻說要救烏桓只能靠武川都護府。
但對北胡和烏桓如何處置還沒有明確的上諭,倘若要救的話確實需要增兵。
北胡人未來之前,武川之北一直無固定部族常駐,故而邊患很少,相應地朝廷在此屯兵也就逐年少了。如今北胡漸強盛,還剛
了北夏,武川壓力倍增,郭炳要增兵也在情理之中。
衛思燚獨自想了一會,無甚頭緒。頓覺帶兵戍邊,訓兵打仗哪一樣都不是易事,擔心衛思寧吃不下這苦。
他嘆了口氣,再次朝衛思寧詢問:“你可要想好,邊地苦寒不比京中,去了再後悔可晚了。”衛思寧想了想,還是決定把套下圓滿了,賊笑道:“活兒當然不白攬,還需求您一件事。”衛思燚瞬間警惕,早知他存著別的心思,不耐地看著他,意思是有快放。
“求您答應,今後不管局勢如何,”衛思寧正起來,“喻旻永不戍邊,永不出戰。”衛思燚聽完當即皺眉,頗煩,“他拿朝廷俸祿,自當為朝廷差遣。來
朝廷若需用他,朕豈能徇私。”衛思燚是覺得自家弟弟護犢子有些不分是非了,語氣不覺也嚴厲幾分。
衛思寧自知這個要求有些不太君子,他為皇家子弟,萬事當以先輩江山為先。
可惜他活得本就狹隘自私,喻旻安危才是他頭等要考慮的大事。戍邊他去,開戰他去,他只想把喻旻隔絕在所有可能發生的危險之外。
衛思寧斂下眉眼,言辭切切,“皇兄,臣弟孑然一身,一輩子就都這樣了,唯一的願景便是想要他過得安穩。他脾過剛,臣弟怕……”衛思燚瞧著弟弟,他平
恣意快活,何曾為了誰如此低微求人,心中多有不忍。
“行了行了……”衛思燚擺手打斷他,這是作出讓步的意思。
衛思寧躬身一拜:“多謝皇兄。”衛思燚隨即又道:“你也不要將他看護得過緊,既也知曉他脾過剛,不一定願意被拘著。”話到此處又轉了個向,忍不住訓斥道:“何來孑然一身,你有朕,還有思安,我們都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此話今後慎言!”兩人又說了一會雍州之事,時至正午,衛思寧這才告辭。
衛思寧道:“待回去安排妥當後,近就走。”
“嗯。”事情已經蓋棺定論,衛思燚眉頭一鬆。
又忽然想到什麼,忙叫住衛思寧,道:“走之前去祭拜一下父皇母后。”衛思寧跨步的腳略微一頓,半張側臉罩在光暈裡,半晌才點頭應道:“好……”他聽見皇兄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神情無奈,“母后過世多年了,有些事該放下就得放下,揹負太重平白傷著自己。朕時常想起你小時候……”似乎是牽動某段不願觸及的記憶,他頹然地一擺手:“……罷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