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雖說故土難離,但畢竟老家舊宅是不敢回的,子川只敢來到離老宅不遠的灤州,探探虛實。
此時的洪子川可以說窮困潦倒身無分文,他都不記得自己多久沒在像樣的房屋中居住過了。
不過憑藉著一身力氣和出的烹飪手藝,這些年他做過短工,幫農家割過莊稼,碼頭上賣過力氣……當然最多的還是做廚子。
洪子川自小就有烹飪天賦,他也喜歡烹調,成年後偶然巧合有機緣拜在「魯中第一名廚」門下。
幾年下來煎炒烹炸,熘熬煮燉鑽研了個通,可惜,師門裡不俗的武學是半點沒學來。
師父並沒因此責怪子川,只是盡心傳授他廚藝,本來嘛,每個人都有天生的材料,強求不得。
洪子川靜下心來,思量了一下自己的前程。
當務之急是找個安身立命的營生,眼前的灤州城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他家就在灤州城外,畢竟是自小就悉的縣城,雖然灤州是省城旁數萬人口的大縣城,但孩童時常進城玩耍子川,早就把灤州各家各府各店混個爛。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物是人非,恐怕認得當初他這個三尺童蒙的人一個也找不出來了。
洪子川想著想著,便進了城。
沿著十字大街一路走去,看著叫買叫賣人來人往的喧鬧繁華,不嘆滄海桑田,當年街邊的店鋪牌面已十換六七,唯有幾家百年老店還佇立依舊。
也許是他時來運轉,剛轉過兩個街口,便看見一家高大氣派的二層酒樓,高挑著丈二的金字招牌「魯月樓」,門口卻橫著塊招工的月牌。
這不是李老爺家開的「魯月樓」嘛,如今怎麼變得如此蕭條了。
洪子川站在街邊看著對街的巍峨門臉,回憶著,當初的魯月樓可是遠近數得著的館子。
多少省城達官貴人客商是慕名而來,品嚐魯月樓地道經典的招牌佳餚。
那時的魯月樓一樓廳堂酒肆,二樓雅座高間兒,排面不小,卻經常是門庭若市,客滿為患,以至於店主家不得不經常安排夥計,專門在牌樓門前謝絕排不上位置的貴客。
別的不說,在子川的記憶裡那後廚不時飄來得蔥油爆香,高湯烹出的鮮味,隔著兩三條街就能聞到,直勾人的饞蟲。
子川自小就留戀這家名店,不知道了多少饞涎口水,可以說與他後來修廚藝都有不少原因是受魯月樓的影響。
至於魯月樓的東家李老爺,更是灤州城不得了的人物。
世代鄉紳,上輩裡又出了幾任道臺,據說在京裡都有李家的勢力跟腳。
以李家的家世,省城濟南府的知府大人都要禮讓三分,最早開這家「魯月樓」本意不是為了賺錢,單為了接官面上的人物、朋友。
別的洪子川不知道,只看魯月樓後緊連的東西跨坐,三進李家大院,高閣白牆,就不是底層老百姓敢想象的。
據說高院裡面,亭臺樓閣,花園水極具考究;人就更不得了,李家的長隨僕從眾多,後院丫鬟侍女如雲。
李老爺三四妾自不必言,之前李家最盛時還有家養的戲班名伶,一個個妙齡美婦,身姿窈窕嫋嫋……洪子川覺得遠遠的看上一眼,都是滿滿的福氣。
可如今,魯月樓還是那個魯月樓,古雅豪奢的酒店還是那個酒店。
只是清零了許多,大門前除了幾個閒漢,說門可羅雀也不過分。
牌樓門前八個幌的店門招牌,擺著一塊月牌,簡單寫著「今招大廚,夥計。」下面是魯月樓的字款。
雖然不時有人進出,但看穿戴不過是應招下人幫廚的窮小子,酒店大堂裡也只稀稀拉拉的幾個老客,再不負當年熙來客往的熱鬧。
洪子川觀察了許久,好不容易見到一個肥頭大耳貌似廚子模樣的短衫漢子從裡面出來,便和幾個好事閒民圍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