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說官3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於是,孫權大悟,獨任呂蒙,從而成就了對於東吳生死攸關的一大戰事。
陸遜的情況,與周瑜、呂蒙都有些相似。陸遜年輕而才華過人,論其文韜武略,大約可以和諸葛亮、司馬懿排在同一個檔次。因為他年輕,孫吳功勳卓著的舊將中難免有不服氣的情緒。然而孫權對之能夠做到用而不疑,從而也給他在對蜀作戰中以最有效的支持。只是到了後來,孫權因為家事不良,自己的疑心重,他與陸遜的關係終於沒有做到善始而善終。由此可知,所謂帝王的知遇與信任,本質上總是靠不住的。
孫權善用人,不但表現在對周、魯、呂、陸四位大將身上,對於甘寧、周泰、淩統、潘璋,以及張昭、顧雍等,無不體現了他的這個特點和神。
周泰,也是一員猛將。但他出身寒門,就有一些貴族出身的人不服。然而,孫、曹在濡須大戰,孫權被圍,萬分危急,正是這周泰,拼著死命,將孫權救出。戰罷,孫權設宴“周泰救護之功”並且“親自把盞,撫其背淚滿面”說:“卿兩番相救,不惜命,被槍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卿乃孤之功臣,孤當與卿共榮辱、同休慼也。”說畢,又讓周泰解開戰袍,將身上的傷疤一一指給將士們觀看,但見周泰的“皮肌膚,如同刀剜,盤遍體”孫權手指傷痕,一一詢問,且問一處傷,便請周泰吃一觥酒,周泰不覺大醉。孫權又賜以青羅傘,讓他“出入張蓋,以為顯耀”孫權其人,不似劉備那般愛哭,愛講些仁義道德的話,也沒有曹那樣的學識文彩,動輒頒令嘉獎,他最好的方式是以事實服人,所謂事實勝於雄辯。雖然沒有多說什麼,但那意思,已經夠了。
⑵惟才是舉—曹曹愛才,則是另一個路數。如果說,孫權的愛才,有些領主氣,那麼,曹的愛才,就多有帝王之氣。他最突出的表現,則是惟才是舉。
什麼叫惟才是舉?說白了,就是不問出身、品節,以往行狀有無過失,是否合乎舊有傳統標準等,一句話,只要有才,曹某人就予以使用。
惟才是舉,如果處在秦始皇時代,也許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出在東漢末年曹身上,就來得尤其不尋常。自劉邦建立漢王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中國社會已經有了極深極重的儒學傳統。而所謂儒學傳統,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德而輕才,或者說重才更重德。不論哪種說法,反正是無德不行。漢代對知識分子的使用,要看你經學學得如何?所謂經學,就是儒家經典之學。漢代知識分子的選用,叫做舉孝廉。因此,孝這種事,實在大而又大,無論是誰,如果有不孝之名,那麼仕途的大門就對你關上了。其實曹本人也是孝廉。當他父親經過徐州時,徐州刺史陶謙專門派人保護他一家的安全,沒想到,護送的人馬作亂,他父親等人反而被殺。曹於是憤而發兵,且全軍戴孝,要對徐州屠城。這一方面證明那個時代政治的嚴酷,另一方面,也說明孝道在社會輿論方面確實具有極重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