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說官3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瑜是赤壁大戰的主帥,還可以以曹的書信為證。曹這樣評價敗給東吳之事,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但也不能把赤壁之戰說得小而又小。說得大了,無法解釋曹軍潰敗而劉、孫聯軍為什麼不乘勝而進;說得小了,又不能解釋緣何自經此後,短時期內,曹不再有力量滅亡孫、劉。
周瑜是赤壁大戰的主角,而他的名聲也由此而大幅度飆升,所以曹才說他“虛獲此名”周瑜獲此功名,有孫權的功勞在內,正是由於孫權的充分信任,周瑜才得以大展其才。《三國演義》這樣寫道:權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諸官將有再言降曹者,與此案同!”言罷,便將此劍賜周瑜,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如文武官將有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瑜受了劍,對眾言曰:“吾奉主公之命,率眾破曹。諸將官吏來俱於江畔行營聽令。如遲誤者,依七令五十四斬施行。”言罷,辭了孫權,起身出府。
孫權全力信任周瑜,周瑜始得全心貫注於赤壁戰事。倘或孫權竟如宋高宗趙構一樣,就是有十個周瑜,也會被斬於風波亭的。
周瑜是孫策舊部,本人的基礎也不錯。魯肅的情況就要差些,而且看周瑜兩次向孫權推薦魯肅,知道他在東吳的知音不多,發展也不順利。但他終於被孫權所賞識,雖然借荊州給劉備這件事,在孫權心裡無論如何是不能平衡的,但他對魯肅自始至終予以信任,而魯肅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在東吳最關鍵的時刻,全力支持了他。這一點,稍後再講。
呂蒙出身步伍,年輕時沒有文化,不好讀書,照古人說法不過一介武夫而已。因此,魯肅這樣有文化的主將是不屑於與他深談的。但他後來折節讀書,發生質的變化,以致於連魯肅都要嘆說:“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所謂“士別三,當刮目相看”今阿蒙非昔吳下阿蒙者也。
孫權信任呂蒙,不似信任周瑜、魯肅,所以當孫權將奪取荊州的重任給他的時候,同時也派自己的弟弟孫皎與之共同領兵。對此,呂蒙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件事,《三國演義》作如是說:孫權召呂蒙商議曰:“今雲長果撤荊州之兵,攻取樊城,便可設計襲取荊州。卿與吾弟孫皎同引大軍前去,如何?”孫皎字叔明,乃孫權叔父孫靜之次子也。蒙曰:“主公若以蒙可用則獨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則獨用叔明。豈不聞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事雖決於瑜,然普自以舊臣而居瑜下,頗不相睦,後因見瑜之才,方始敬服!今蒙之才不及瑜,而叔明之親勝於普,恐未必能相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