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敗走滎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很明顯看的出來,這不是常規軍隊。因為大軍中有男女老少,而且個個攜帶遠行的包袱,更有車馬重輜,倒像搬家一樣。難道這是從洛陽退回來的百官和他們的家眷?張有些惑想道。

一邊仔細的觀察,一邊思量如何行事。

就在這時,忽然楊蓉大聲驚叫起來:“啊…蛇。”同一時間嬌軀緊緊的往張身上靠去,害怕的不時顫抖。

心中大驚,暗叫不妙。

果然大軍戈然停止,有將軍大喝道:“什麼人?”接著有幾隊士兵向張這邊衝過來。

苦笑搖頭,望一下花容慘淡的楊蓉,手疾眼快抓住罪魁禍首,那隻兩尺長的花蛇,狠狠的丟在遠方。然後在士兵沒有衝到自己兩人面前的時候,已拉起楊蓉,舉起雙手乖乖的站了起來。

這是沒有辦法中的事情,單不說自己兩人舊傷未愈,無多大戰力,就算真的打起來了,也無勝算。連來亡命天涯,早已把力消耗的差不多了。

今趟不能力敵,只能智取。張把所有賭注都壓在那個姓蔡的身上。這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士兵如臨大敵,在這個非常時間,草木皆兵,見張兩人反老老實實的從草堆裡站了出來,這才有所放鬆緊惕,不過帶頭的仍大聲喝道:“哪來的細,給我捆起來。”心裡卻美滋滋的盤算應該又有多少獎賞。

楊蓉本想反抗,忽然見張頻頻的給自己打眼,這才心有不甘的讓士兵五花大綁起來。

很快兩人給推到一輛看起來相當豪華大氣,富麗堂皇的馬車前。

這時士兵才恭敬對著車內的人開口道:“蔡大人,小的捉到兩個細,讓你處置。”張一聽這話,心裡便鬆了一口氣。自己猜的沒錯,董卓沒在這方隊中,要不然他們應該把自己押到董卓那裡才對。

假如自己猜的沒錯話,這個姓蔡的應該就是東漢有名的大辭賦家、散文家、書法家蔡邕。

這時候車內傳一股略顯滄桑的又有些低沉的聲音道:“既然是細,就由安將軍押下去省問吧。”邊上有位將軍應了聲。

心中一驚,如果讓他們押下去,不死也要脫層皮,急忙用盡力氣大喊叫道:“好個蔡邕,別人說你為人正直,格耿直誠實,眼裡容不下沙子,今我看你聽信讒言,不瓣是非,小人不如。”邊上的將軍大怒,衝上就是兩腳,把張踢飛兩米外然後罵道:“臭小子,你膽子不少,敢這樣對蔡大人無禮,我告訴你,你的死期到了。”楊蓉見張著此毒手,芳心又氣又憤,急忙掙扎,卻讓士兵死死壓住,不讓她反抗。

雖然張飛出幾米,不過自己心中倒踏實許多,車上這人果然是蔡邕。有可能這是他在退回長安路上。

這時候車簾忽然拉開,從裡面鑽出一個人,白髮蒼蒼,面容憔悴,兩眼深陷,須長一尺的老者。雖然如此,老者看起來骨子還是相當硬朗,一身藍綢緞,有種顠塵入俗的味道,更可貴的是滿臉正氣,讓人一望就知道此人格耿直,剛正不阿。

心中也不由暗暗折服,不過同時心生驚訝,歷史書明明記載很清楚,蔡邕是公元132出生的,那到現在初平元年也才48歲,那他怎麼看起來有84歲的樣子,衰老的如此歷害。

此時蔡邕在士兵的參扶下了馬車,上下的打量起張

見張雖狀是落魄,衣裳不整,卻體格魁梧,一表人材,難掩兩眼不羈傲氣。又見楊蓉纖細柔弱,無一陽剛之氣,卻少有一般人高貴氣質。此二人絕非常人,蔡邕心中暗思。

一邊手撫長鬚,一邊眯起老眼,忽然喝道:“今我讓你二人死個明白,為何說我不瓣是非,小人不如?”張全然無懼,傲然冷笑道:“我等兩人本村野中人,前些子忽然來了官兵,大軍過處雞犬不留,無奈逃難至此,如何會是細。”蔡邕長笑道:“你以為老夫是三歲小孩好騙,雖然你二人神情落魄,可吾觀你們氣質不凡,絕非平常百姓,就憑你欺瞞之罪,我就可以殺你。”張心中一懍,忽然仰天大笑:“好個蔡伯嗜,果然眼力不凡,我們的確不是一般百姓。”蔡邕有些詭秘道:“別的不說,光憑你直呼老夫名字,就知道你膽量不小,而你們說一直逃難到此,那你怎麼這麼巧出現在此,又是如何知道這是老夫車輜,還能知道老夫的名字,可見你是有備而來,居心叵測我殺你不冤吧。”張啞言,好個蔡邕,三言兩言間就抓住自己語中的漏,好歷害的觀察能力。

蔡邕見張,悖然大怒道:“來人啊,給我殺了這兩個細。”卻兩老眼一眨不眨的盯著張二人,看他們的反應如何。

兵上的士兵早已不煩,見蔡邕下了命令,急蜂擁而上,把張二人推到路邊,準備行刑。

口角冷笑,昂首,漠視生死。

楊蓉見張如此氣概,不由鳳目悽,暗咬玉齒,望著張輕吐檀口道:“老公,如果有來生,我還會在做你的子。”張動的望了望楊蓉,見她雖花蓉慘淡,卻十分堅毅,鳳眸更是放裡無比熾熱的光芒盯著自己。又見她對自己的稱呼也改變了,必是認為自己兩難逃此劫,才會拋開一卻,和自己從容就義。

心中暗歎自己何德何能,能有如此佳

兩人的表情全落在蔡邕的眼裡,雖然有些奇怪兩人為何有此怪異的神,卻從他們臉上看不出一絲害怕。不由心生佩服道:“兩位如此看淡生死,倒叫伯嗜好生佩服。”張把劍眉一揚,長笑數聲朗然後聲道:“大丈夫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該來則來,該去則去。”蔡邕眼裡閃過驚訝的神

這時一邊上一將軍開口道:“大人,時候不早了,天也快黑了。”蔡邕抬頭望了望天,夕陽已快西下,狂風不時的呼嘯而過。沉思半響,忽然問張道:“我觀你二人英雄氣概,亂世中不可多見,說吧,有什麼事情還放心不下,只要在老夫能力範圍內,一定會幫你們辦好。”張望了望楊蓉,楊蓉只是柔情似水的望著自己。

腦裡飛速的運轉著,這是自己二人最後一把救命稻草,如果再不捉好,還真的有可能不明不白的死在這裡。

同時又想到書上說蔡邕十分愛好音樂,也通曉音律,通古典,如果別人在彈奏中有一點小小的差錯,也逃不過他的耳朵。又擅彈琴,對琴很有研究,關於琴的選材,製作,調音,他都有一套闢獨到的見解。

想到此時,心有定計,細聲對楊蓉道:“蓉兒,你小時候學過的古琴還記的嗎?”楊蓉一愣,不大解的望著張,然後神然一黙道:“記的。”張大喜道:“這樣最好,我們來合作一曲,你能彈出霸王別姬嗎?”楊蓉心暗生死關頭了,你還有心思說這事,十分惑道:“你問這做什麼。?”張有些急道:“當然有用,剛說啊。”楊蓉嘟起小嘴,有些不高興道:“大概能彈個七八成吧。”原來楊蓉出生音樂世家,她父母是大鋼琴家,她母親是小提手,在這這樣的家庭氛圍裡,小楊蓉也自然喜歡上音樂。本來正常的情況下,楊蓉也會走上音樂的道路,可是天有測風雲,她父親因為太出名,竟被綁匪綁架,後來撕票不幸死亡,她母親思念成疾,不久也離開人世,丟下楊蓉孤單一人,那時她才16歲。還好有個好心的親戚收留她,才不至讓她街頭。

不過這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也造成她孤傲,偏,又有些冷漠的格。後來,楊蓉毅然報考軍校,發誓要做一名出的警察,用手中的槍和鐵烤捉盡天下壞人。

自那以後,楊蓉就不在碰樂器,那會讓她想起傷心往事。

也是知此事,不過兩人生死關頭也是沒有辦法。

蔡邕見二人商量半響,最後張才神平靜道:“我們沒有什麼要求,不過在死之前我二人想合作一曲,還望大人成全。”蔡邕神情一愣,沒想到他們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不過蔡邕的興趣馬上給勾上來了,想聽聽兩人所謂合奏能達到什麼水平,同意道:“好,如果能讓我滿意,我就放了你二人。”而邊上的安將軍嘴角冷笑,在蔡邕面前合奏,無異於孔夫之面前咬文嚼字,自找死路。

和楊蓉浮起求生的希望。堅定有力道:“一言為定。”蔡邕點了點頭,又揮手對士兵道:“解開兩人繩索。”邊上將軍大驚道:“大人萬萬不可,此等叛賊還是小心為妙啊。”蔡邕不悅道:“安將軍過慮了,吾觀此二人,非貪生怕死之輩,而且舉手投足都有一種常人難有氣質,必是世家子弟,想來也不齒做這等事情。”蔡邕又道:“來人,去把我的焦尾琴拿來。”今趟張和楊蓉也大吃驚,焦尾琴可是絕世寶物,是中國四大名琴之一。彈起音美妙絕倫,蓋世無雙。蔡邕竟然能為自己兩人拿出這樣的寶貝來,如此懷令人折服。

說起這焦尾琴又有一個故事,叫蔡邕救琴。

靈帝不識人才,使蔡邕落魄他鄉,在隱居常州溧陽陽平陵城東南高邃山(今觀山)的時候。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裡撫琴長嘆,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進灶膛裡,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裡啪啦”地響。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抬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伸手就將那塊剛進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當拿出來的時候,蔡邕的手都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後去掉焦皮,按宮商,調音律,雕細刻,一絲不苟,費盡心血,終於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如天籟絕音,動人致極。後來這把琴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為它的琴尾被燒焦了,又叫它“焦尾琴”待士兵拿出焦尾琴到蔡邕面前,蔡邕望著古琴,臉現滄桑之,愛惜的撫摸琴身,嘆不於。

有時候,蔡邕覺這不是單單琴了,而是自己的化身。如若沒有自己發現這塊桐木,相信就沒有焦尾琴。同樣自己懷才不遇,隱居吳地12年,寄情山水之間。如果沒有董卓的提拔,自己也不會有今天。哪怕是自己看不慣他的驕橫之風。

蔡邕痴痴望了焦尾琴半響,這才命士兵遞到張面前。

兩人這才有時間打量這早已失傳寶物。

焦尾琴長六尺,安十三絃,有二十六徽。弦用金蠶絲製成,輕輕拔,堅韌而發音純正,餘音綿長不絕;琴面板的外側有二十六粒白小圓點,稱徽。白玉做成。琴尾部份已被燒焦。琴身花斑斷紋,給人強烈的歷史和蒼古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