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公冶長第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子路聞之喜”者,喜夫子與己俱行也。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者,孔子以子路不解微言,故以此戲之耳。其說有二:鄭以為,材,桴材也。子路信夫子行,故言好勇過我。
“無所取材”者,無所取於桴材也。示子路令知己但嘆世無道耳,非實即浮海也。一曰材讀曰哉,子路聞孔子浮海便喜,不復顧望孔子之微意,故孔子嘆其勇曰過我。
“無所取哉”者,言唯取於已,無所取於他人哉。
o注“馬曰”至“曰桴”o正義曰:雲“桴,編竹木大者曰筏,小者曰桴”者,《爾雅》雲:“舫,泭也。”郭璞雲:“水中簰筏。”孫炎雲:“舫,水中為泭筏也。”《方言》雲:“泭謂之簰,簰謂之筏。筏,秦、晉之通語也。”方、舫、泭、桴,音義同也。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孔曰:“仁道至大,不可全名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孔曰:“賦,兵賦。”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孔曰:“千室之邑,卿大夫之邑。卿大夫稱家。諸侯千乘。大夫百乘。宰,家臣。”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馬曰:“赤,弟子公西華。有容儀,可使為行人。”不知其仁也。
[疏]“孟武”至“仁也”o正義曰:此章明仁之難也。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者,魯大夫孟武伯問於夫子曰:“弟子子路有仁德否乎?”夫子以為,仁道至大,不可全名,故答曰:“不知也。”
“又問”者,武伯意其子路有仁,故夫子雖答以不知,又復問之也。
“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者,此夫子更為武伯說子路之能,言由也有勇,千乘之大國,可使治其兵賦也,不知其仁也。言仁道則不全也。
“求也何如”者,此句又武伯問辭,言弟子冉求仁道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者,此孔子又答武伯以冉求之能也,言求也,若卿大夫千室之邑,百乘卿大夫之家,可使為之邑宰也。仁則不知也。
“赤也何如”者,此句又武伯問辭,言弟子公西赤仁道何如。
“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者,此孔子又答以公西赤之才也,言赤也有容儀,可使為行人之官,盛服束帶立於朝廷,可使與鄰國之大賓小客言語應對也,仁則不知。
o注“孔曰:賦,兵賦。
o正義曰:案隱四年《左傳》雲:“敝邑以賦,與陳、蔡從。”服虔雲:“賦,兵也。以田賦出兵,故謂之兵賦。”正謂以兵從也。其賦法依《周禮》“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出戎馬一匹,牛三頭。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出長轂一乘,戎馬四匹,牛十三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是也。
o注“孔曰”至“家臣”o正義曰:雲“千室之邑,卿大夫之邑”者,《大學》雲:“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鄭注云:“百乘之家,有采地者也。”又鄭注云:“采地,一同之廣輪也。”然則此雲“千室之邑,百乘之家”者,謂卿大夫采邑,地有一同,民有千家者也。《左傳》曰:“唯卿備百邑。”《司馬法》:“成方十里,出革車一乘。”故知百乘之家,地一同也。
o注“馬曰”至“行人”o正義曰:雲“赤,弟子公西華”者,案《史記·弟子傳》雲:“公西赤字子華。”鄭玄曰:“魯人,少孔子四十二歲。”雲“有容儀,可使為行人”者,按《周禮》有大行人、小行人之職,掌賓客之禮儀及朝覲聘問之事。言公西華任此官也。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孔曰:“愈,猶勝也。”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包曰:“既然子貢不如,復雲吾與女俱不如者,蓋以子貢也。”[疏]“子謂”至“如也”o正義曰:此章美顏回之德。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者,愈,猶勝也。孔子乘間問弟子子貢曰:“女之才能與顏回誰勝?”
“對曰:賜也何敢望回”者,望,謂比視。子貢稱名,言賜也才劣,何敢比視顏回也?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者,子貢更言不敢望回之事。假設數名以明優劣,一者數之始,十者數之終,顏回亞聖,故聞始知終,子貢識淺,故聞一才知二,以明已與回十分及二,是其懸殊也。
“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者,夫子見子貢之答識有懸殊,故云不如也。弗者,不之深也。既然答子貢不如,又恐子貢慚愧,故復雲吾與女俱不如,以安子貢之心,使無慚也。
宰予晝寢。孔曰:“宰予,弟子宰我。”子曰:“朽木不可雕也,包曰:“朽,腐也。雕,雕琢刻畫。”糞土之牆不可圬也。王曰:“圬,鏝也。此二者以喻雖施功猶不成。”於予與何誅?”孔曰:“誅,責也。今我當何責於女乎?深責之。”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孔曰:“改是,聽言信行,更察言觀行,發於宰我之晝寢。”[疏]“宰予”至“汝是”o正義曰:此章勉人學也。
“宰予晝寢”者,弟子宰我晝寢寐也。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者,此孔子責宰我之辭也。朽,腐也。雕,雕琢刻畫也。圬,鏝也。言腐爛之木,不可雕琢刻畫以成器物;糞土之牆,易為垝壞,不可圬鏝塗塓以成華美。此二者,以喻人之學道,當輕尺璧而重寸陰。今乃廢惰晝寢,雖施功教之,亦終無成也。
“於予與何誅”者,誅,責也;與,語辭。言於宰我何足責乎?謂不足可責,乃是責之深也。然宰我處四科,而孔子深責者,託之以設教,卑宰我非實惰學之人也。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者,與亦語辭。以宰予嘗謂夫子言已勤學,今乃晝寢,是言與行違,故孔子責之曰:“始前吾於人也,聽其所言即信其行,以為人皆言行相副。今後吾於人也,雖聽其言,更觀其行,待其相副,然後信之。因發於宰予晝寢,言行相違,改是聽言信行,更察言觀行也。”o注“包曰:宰予,弟子宰我”o正義曰:案《史記·弟子傳》雲:“宰予字子我。”鄭玄曰:“魯人也。”o注“王曰:圬,鏝也”o正義曰:《釋宮》雲:“鏝謂之圬。”郭璞雲:“泥塗也。”李巡曰:“塗一名朽。塗土之作具也。”然則圬是塗之所用,因謂泥塗為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