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寬咽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比利每天早晨,利用早餐時間採訪萊安。
萊安他們現在專心研究的題目,是海豚語言中的地域差別問題。
“通俗易懂地說,就是海豚的‘方言’。”面對比利的採訪,萊安說。
“海豚也有方言什麼的嗎?”
“海豚如果有語言,就會有方言,所謂語言就是這種東西。語言可說是某種動物之間進行的一種手段。但是,只有有限的動物才擁有這種手段。”
“人類是有代表的動物吧?”
“對,人類有個壞習慣,總把語言當成特別重要的東西,認為如果能掌握語言,就可以判斷對方是高智能的生物。所以,還試著教大猩猩和黑猩猩手語。”
“您對那種研究持否定態度嗎?”
“黑猩猩如果能同人類會話,那當然了不起,但如果就此評價說它接近了人類的智慧,那就錯了。其實那隻黑猩猩比人更聰明,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會說黑猩猩語。”
“確實如此。”
“我認為,語言並非是那麼好的東西。比如說,國家不同,語言也隨之改變。但語言如果變了,也將斷絕。你在全世界旅行,想必有切身體會吧?”
“常常因為語言不通出現問題。”
“對,語言就是那麼一種程度的東西。它作為手段非常不方便。所以其他動物未必要選擇語言這種表達手段。”
“是嗎?”
“也許是。又或許,人的語言本是為切斷才進化出來的。以之作為夥伴之間的暗號,不讓敵人明白,這確實是劃時代的手段。不過我不知道是否曾有那種歷史背景。”
“哦。”
“也有人認為,其他動物只是還沒有進化到能利用語言的程度罷了。但是,如果沒有語言就很不方便的話,難道它們是在很不方便地活著嗎?聚集在那懸崖斜坡上的燕鷗那麼嘎嘎地喧鬧著,你認為它們活得很不方便嗎?”
“它們是不是連‘不方便’這種事都覺不到?”
“你那麼想?”
“不是。反駁一下,以便繼續談話。”
“實際上也許確實如此。可能它們既不知道人類定義的語言,也不認為它不方便。人類不能在天空飛翔,但並沒有覺不方便。看不到紅外線,也沒有
到不方便。但在平時利用那些東西的動物看來,比如從蝙蝠的角度來看,人既不能在空中飛,又不能聽見聲音,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呢?它恐怕會覺得不可思議。”
“是啊。動物不需要語言,所以它們與語言無關地生活著。需要語言的動物,則使用語言來生活。僅此而已。只是人類不明白這回事罷了。人類沒有任何優越。因為不明白所以調查,那就是科學。可口可樂罐掉到海里,章魚試著用腳去碰碰它——科學不過是這種程度的事情而已。”
“確實如此。”
“總之,要理解動物的語言,必須打破固有觀念去研究,否則馬上就會陷入僵局。”不僅海豚,野生動物的研究全都費時費力。特別是萊安他們現在全力研究的、分析海豚的“方言”一事,作非常艱難。他們不研究飼養的海豚,而是以野生的海豚為對象。即便發現成群的海豚,它們也決不會停留在相同的場所。因為要錄音,船必須關閉引擎,還要設置水中話筒,但即使如此殷勤,海豚也未必會來。
通過長年不懈的努力,萊安他們成功地與數種海豚上了“朋友”獲得了幾個群體,它們能自行積極來到佈置好的地域…更具體地說,就是他們在馴養野生海豚方面取得了成果。
海豚的聲音從大的方面分有兩種。一種是“克啦聲”海豚發出這種高頻聲波,通過回聲定位探知對象物,蝙蝠也會這種掃描系統。這種聲音不像“吱吱吱”的叫聲,而是近似於某種磨牙聲。另一種是口哨聲,這是為互相而使用的,像口哨似的音。萊安他們研究的,就是口哨聲。
比利來訪時,他們正在對這種口哨聲進行數據整理。數據是在三個月前收錄的海豚叫聲,總計近一百個小時的量。兩週來比利每天參觀這種過於單調的工作,到了第三週,才有機會到海里潛水。
給海豚錄音預計需要二十天。如果錄不好,時間還要延長。不過萊安說,運氣好的話只需要二三天左右。
經過兩天的準備,載有大量音響器材的專用遊艇出發了。
比利也想一同潛水。最初的四天,他沒有得到潛水許可證,只好在掌舵室中觀看海中的實況。在第五天,他終於得到潛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