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90章救贖未來的秦三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老秦人東山再起了,本土軍功貴族捲土重來了,這和歷史已經不一樣了,歷史正在改變,正在一點一滴地改變。自己千辛萬苦努力了兩年,本以為山重水複疑無路,誰知突然間,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自己竟然在無意間開啟了改變歷史的大門。

從已知的歷史資料來看,帝國誕生後,封了一批侯,有軍功貴族,也有士卿貴族,但這些侯都沒有得到實際利益,沒有封邑,因為帝國推行的是郡縣制,拒絕了王綰和一些大臣所建議的封國和郡縣並行制,伴隨郡縣制而來的就是進一步限制和削弱宗室貴族、軍功貴族的權勢和利益。

貴族們沒有封國,也沒有封邑,權勢和利益受到最嚴重的打擊。從另一個角度說,法家卻最終實現了他們的理想,堅決杜絕了韓非所說的封邑將帶來的“私富重於王室”的弊端,杜絕了權臣禍國的隱患,而士卿貴族則是這一制度的唯一受益者,他們的權勢和利益由此得到了最大化。

這三制度顯然超越了當時的社會實際。

宗室貴族因此而沒落。胡亥一夜間就把自己的兄弟嬸妹全殺了,因為他們都沒有實力,一點反抗的力量都沒有。胡亥殺得好高興,孰不知他因此失去了宗室妾族的支持,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

當劉邦殺到咸陽城下的時候,秦王嬰沒有任何地方可去。棟陽和雍的宗室貴族雖然有心救國,但手無寸鐵,嬰即使去了也是等死。嬰還可以去巴蜀,可以繼續堅持,但嬰沒有去,因為帝國已經一無所有,士卿貴族們爭先恐後的背叛大秦,從李斯、趙高到各地的郡縣官長,全部在背叛,帝國視之為鼎柱的士卿貴族們全部變成了噬主的叛徒,他們創造了帝國,他們也滅亡了帝國。

軍功貴族同樣因此而沒落。帝國誕生之初,王剪、王賁、羌癟等老秦將軍們全部被趕出了軍隊,北伐的是蒙恬,南征的是屠睢和趙陀,老秦將軍們杳無蹤跡。當蒙氏馮氏被滅門之後,又有誰來統率秦軍?除了北軍主帥王離外,沒有人。章邯是少府卿,他臨危受命,組織中尉軍和潁山刑徒開始了守護帝國的艱難戰爭。大秦曾有中土最強悍的武將,哪城孟西白,夏陽司馬氏,還有王齡、王陵、底公,,還有隴西的李家,他們的後代在哪?大秦的軍隊裡為什麼沒有這些本土軍功貴族後代的影子?

大秦的基由宗室貴族,軍功貴族和士卿貴族組成,這種三足鼎立的格局讓大秦強大並統一了中土。如果帝國是一棵大樹,宗室貴族就是深埋地底的樹,軍功貴族和他們統率的軍隊就是樹幹,士卿貴族則是樹枝和樹葉,正是因為他們大樹才顯得枝繁葉茂,但冬天到了,樹枝枯萎,樹葉凋零,大樹是不是就死了?不會,大樹還有,還有壯的樹幹,還能頑強的活下去,來燦爛的天。

帝國的制度自有它的先進,前瞻,但明顯脫離了時代,脫離了實際,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出現則同樣是因為這個制度,因為這個制度嚴重削弱了宗室貴族的實力,限制了軍功貴族的發展,原因無他,因為這個制度是士卿貴族制定的,他們為了最大程度地樓取利益,在這個制度上掛上了“強國富民”的華麗外衣。法家和士卿貴族贏了,但瞬即又輸了,而且是永久地輸了,因為自此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不再公開聲稱國政的基本原則是“法治”而是“仁政”外儒內法,用儒家的“仁政”牢牢遮掩了“法治”的真面目。

自從有了“仁政”宗室貴族、軍功貴族和士卿貴族一直是歷朝歷代的統治階層,他們共享權勢和利益。當然,也有此消彼長的時候,而每到這個時候,王國的政治就會風暴不斷,直到王國的崩潰,然後再重新來一次,再重新構建三足鼎立的局面,週而復始。

大秦帝國誕生之初,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沒有形成。在帝國短短十五年的歷史中,有宗室貴族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影子嗎?有本土軍功貴族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影子嗎?沒有,無論是北伐,還是南征,我們所看到的統率除了蒙恬外,都是陌生人,而最後一任南征主帥任囂、趙陀在帝國搖搖墜之際,屯五十萬大軍而不發,反而封關絕道,斷絕了與中土的聯繫,為什麼?

寶鼎思路大開,前世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東西在腦海中如浮光掠影一般呼嘯而至。

不管自己的想法是對是錯,反正自己無意中已經找到了一條改變歷史軌跡的路,而這條路就是自己,武烈侯公子寶鼎,也就是宗室貴族,和老秦人,也就是本土軍功貴族所要聯合打造的一條路。

宗室貴族從自己開始,絕不能沒落。本土軍功貴族從王剪等一幫老將軍開始,絕不能沒落。宗室貴族和本土軍功貴族要聯擊士卿貴族,控制朝政,控制國策。

不管秦王政和士卿貴族如何反擊,這個基本原則絕對不變,即使演變為內戰,也在所不惜,因為內戰可以平息,而帝國的路一旦走錯,就再也沒有挽救的餘地,帝國和帝國的宗室貴族、軍功貴族都將隨著咸陽的沖天大火而毀於一旦,但帝國的士卿貴族,那些無恥的叛徒,卻因為叛國而得以芶延殘,有些叭:成了新王朝的十卿貴族,繼續享受榮華富們諷,幾有餘辜。

從這條路出發,自己和秦王政,本不可能走到一起,兄弟齊心本就是痴心妄想。在秦王政的眼裡,宗室貴族和本土軍功貴族的強大會危害到王國的安危,而在自己看來,偏偏是士卿貴族和他們給王國制定的國策危害到了王國的安危。

你秦王政要強國,要延續國作,我也一樣,我們目的相同,但想法大相徑庭。道不相同不相為謀,此生穿越而來,與偉大的始皇帝做對手,即使死了,也值得。

寶鼎為此而大笑,狂笑。他揮手告別蒼頭,在蒼頭疑惑不解的目光裡揚長而去。他到側室接出趙儀,一邊出府,一邊依舊喜笑顏開。

上了輥車,趙儀擔心地問道“你笑什麼?有什麼高興的事?”

“我找到了一條路,一條正確的路,一條光明大道。”寶鼎把趙儀抱進懷裡,在她的臉頰上輕輕吻了一下“一條可以給我們幸福終老的路。”趙儀粉臉微紅,櫻嚅動,遲疑問道“好走嗎?”

“我是烈秋霜。”寶鼎大笑“凡是我的敵人,必死於烈秋霜。”趙儀芳心顫慄,不敢再問。

“公子,回蔡園嗎?”車外傳來曝布的詢問聲。

“不,去馳車庶長府。”寶鼎大聲說道“我要去見公子豹。”武烈侯和夜郎公主聯袂來訪,公子豹和老意外,匆忙出。雖然他輩份高,但無奈爵位低,打了一輩子仗,好不容易才混到十七等馳車庶長爵,和一等封君武烈侯比起來,差了太多,當然要舉家出

公子豹一家對寶鼎非常熱情。尤其公子寶鼎的老,更是拉著夜郎公主噓寒問暖。不要看人家是蠻夷公主,但成婚後趙儀就是武烈侯夫人。夫人也是爵位,地位很高。

如此熱情接待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公子寶鼎的爵位高,而是因為公子寶鼎太慷慨了。從外歸來,公子寶鼎送給公子豹三車貴重禮品,價值三千金,如此大手筆,咸陽也就公子寶鼎一個。禮金多少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公子寶鼎心裡有公子豹,把他當作長輩來對待,這才是讓公子豹最心暖的地方。

公子豹的老和幾位兒媳拉著趙儀去了後堂。公子豹和幾個兒孫小則陪著寶鼎在正堂閒話。聊了幾句家常,公子豹的兒孫隨即退下。堂上就剩下公子豹和寶鼎。

寶鼎四處打量了一眼,張嘴就開始罵人“伯父戎馬一生,戰功卓著,至今不過十七等爵,反觀關東人,範睢、蔡澤、呂不韋,寸功未立,封侯封君,一個大的孩子藉著我大軍威脅趙國之刻,跑到邯鄲賣賣嘴皮子討回來幾個小城,回來就是上卿,這還有沒有天理?公道何在?”寶鼎義憤填膺,一拳砸到案几佔,厲聲罵道“這大秦國到底是我老贏家的大秦國,還是關有那幫鳥賊的大秦國?”公子豹抓著鬍鬚,眯著眼睛,目吃驚之。這小子在哪受了氣?怎麼跑到我這裡來賣瘋?

“我和你不一樣。”公子豹笑道“你和你父親也不一樣。你之所以封君,而且一封就是一等封君爵,以南陽郡為封邑,完全是因為安國君一脈欠了你家太多。”

“是嗎?”寶鼎冷笑“那我問問伯父,我老贏家的公子有幾個封君的?我老秦人的將軍們又有幾個封侯封君的?你看看楚人,看看關東人,他們又有多少人封侯封君?我再問問伯父,在大秦國,我們宗室公子是不是沒有軍功啦?我老秦人的將軍們汗是不是不夠多啊?”公子豹意識到寶鼎的想法出了問題,不得不正警告“你說的都是事實,但這些事實我們改變不了。”

“大秦是不是以法治國?我們有大秦律,為什麼大秦律只對宗室、老秦人和大秦的子民有效,對關東人、楚人卻沒有效?伯父戎馬一生,至今才十七等爵,那蔡澤呢?呂不韋呢?熊啟、熊熾,還有死去的熊震呢?他們憑什麼封侯封君?是因為軍功太多還是因為其它不可告人的原因?”公子豹冷哼,一股怒氣再也控制不住,直衝頭頂,破口大罵。他的怨氣積累太多,此刻給公子寶鼎掀開了壓在怒氣上的蓋子,再也忍不住了,從過去說到現在,說到種種不公平,最後也是一拳砸到案几上“鳥,什麼大秦律法,就是大王的律法,大王寵臣的律法。”接著他一把抓住寶鼎脖子,把他的腦袋拉到自己眼前,厲聲責斥道“不要想這些事,更不要說這些話,因為這將給你帶來殺身之禍。還記得長安君嗎?他當年出事的時候,和你現在年紀相仿。他就是你的前車之鑑,不要重蹈覆轍。”

“我要救贖長安君的兒子。”寶鼎說道。

公子豹愣了一下,把手鬆開了“你怎麼知道長安君有兒子?”

“老太后。”公子豹微微點頭,然後連連搖頭“這麼說,你要自請就國了?”

“咸陽都知道我要滾蛋。”寶鼎笑道“我不走不行了。”公子豹嘆了口氣“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只是相似而已。”

“但結果一樣。”

“絕對不會。”寶鼎信誓旦旦地說道“我是武烈侯,不是長安君。”公子豹再度嘆氣“這麼說,你已經想明白了。”寶鼎點頭。

“那就好好幹。”公子豹大聲說道“這些年,宗室死了多少?老秦人死了多少?誰要殺我們?誰要謀我們的國?殺了他們,給我統統殺了他們。”寶鼎伸出一隻手“伯父,我需要你的幫助。”

“如果是其它事,我要考慮考慮,但這件事,不用考慮。”公子豹一掌拍下“擊掌為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