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西夏介紹西夏是指中國歷史上由項人於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
【國號釋義】拓拔思恭佔據夏州(今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建國時便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西夏的起源及建立】西夏的歷史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這個時候項族開始強大起來。其中拓跋赤辭投降唐,被賜姓李,遷其族人至慶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內),封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末項部首領拓跋思恭平黃巢起義有功,再次被賜姓李。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
另一種說法是西夏皇族是鮮卑族的後裔。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就自稱是北魏鮮卑之後。
《宋史》卷485《夏國傳》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遼史》卷115《西夏外記》:“西夏本魏拓跋氏後。”《金史》卷134《西夏傳》:“夏之立國舊矣,其臣羅世昌譜敘世次,稱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舊姓為拓跋氏。”08年2月29新華社:考古人員近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烏審旗納林河鄉排子灣村發現一處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幾方十分珍貴的墓誌。墓誌銘用了大段文字記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經過,並明確表示其家族為“本鄉客之大族,後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後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後代”這又一次把項拓跋部和鮮卑拓跋聯繫在了一起。
宋初趙匡胤削藩鎮的兵權,引起李氏的不滿。雖然他們一開始服從宋的命令,但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公元1038年10月11,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
【西夏的疆域】西夏是項族建立地封建王朝。其統治範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地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裡。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西夏地經濟】西夏處西涼地區,是遊牧民族,經濟並不發達。西夏經濟地來源是靠侵佔宋地土地而成地。西夏在太祖(李繼遷)時期佔領了宋地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和興慶(今寧夏銀川)等地,又向西佔領了涼州(今甘肅武威)和瓜州(今甘肅安西)等地。這些地區豐饒五穀,經常種植蔬菜。水果和糧食。項人在這個廣闊地農田裡耕作。學會了先進地農業生產技術。促進西夏經濟地發展。並且。西夏長期與漢人雜居。農業技術也達到很高水平。史書曰:“耕稼之事,略與漢同。”西夏本來沒有瓷器,瓷器靠掠奪宋人來獲得。宋夏慶曆和議以後,西夏與漢族人民往地同時學會了制瓷技術。西夏毅宗時期,西夏開始興建瓷窯,開始生產自己地瓷器,發展制瓷業。西夏地制瓷中心位於"上江南"銀川平原。其瓷器既收中原地區地優點。也有本民族地特點如淳厚朴實等,形成了獨具一格地西夏瓷器。西夏瓷器還遠銷到海外。
西夏崇宗、仁宗時期。西夏經濟大大地發展。農業,商業,手工業逐漸發達起來。四方地物品會集到興慶。進入了西夏經濟最鼎盛地時期。
【西夏地文化】西夏的統治民族黨項族本是遊牧民族,佛教東傳甘肅以後,西夏內部開始創雜誒有的佛教藝術文化。今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的百眼窯石窟寺,是西夏佛教壁畫藝術的寶庫。在額濟納旗黑城、綠城子中發現的西夏文佛經⊥迦佛塔、彩塑觀音像等,是荒漠的重大發現。
另外,不得不提到敦煌莫高窟。大怯鄴年(1036年),西夏人消滅瓜州、沙州的歸義軍政權,開始統轄敦煌地區。此時西夏將自己的民族特融入莫高窟中,使其更加增添了幾分光輝。從景宗到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整修莫高窟。當時莫高窟塗綠油漆,接受了幾分中原文化,還有一些維吾爾、吐魯番風格。西夏將自己強悍的民族神和別具一格的文化也讓這座佛教建築顯得更加光輝燦爛。
此外,表現西夏文化的還有西夏文,又稱蕃書。西夏設連字院和漢字院,使西夏民族意識增強,百姓“通蕃漢字”文化也增加了許多。
西夏還設連學和太學。
項族原來主要從事畜牧業和狩獵,通過學習漢族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到西夏建國時,農業生產已成為西夏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西夏建國後,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大力興修水利工程,並親自主持修築了從今青銅峽至平羅的灌渠,世稱“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後,興慶府、靈州一帶,一直是西夏糧食生產的主要基地。在發展農業的同時,西夏統治者也較重視畜牧業生產。國家專門設立群牧司負責畜牧業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區主要分佈在橫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帶,牧養的牲畜以羊、馬、駝。為主,還有驢、騾、豬等。由於農、牧業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西夏的冶煉、採鹽製鹽、磚瓦、陶瓷、紡織、造紙、印刷、釀造、金銀木器製作等手工業生產也都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
在西夏統治者的倡導下,項族是同時期接受漢文化較多的一個民族。可以說,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西夏末期,朝政長期處於內亂之中,政敵和宗黨間的鬥爭烈。蒙古汗國建立後,幾次征討西夏,經過長期的抗爭,西夏於末帝寶義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滅。
【西夏政治史】西夏初期及中期西夏建國後採取聯遼抗宋的戰略不斷入侵宋邊境。夏宋之間的戰爭一直到1044年才平息。宋承認夏的割據地位,夏對宋稱臣。另外宋每年“賜”夏若干財物。但同年夏與遼之間又爆發了戰爭。夏取得了與宋,遼平等的地位。
李元昊死後,他不滿2歲的兒子李諒祚成為皇帝,由其母沒藏氏專政。遼攻西夏,夏大敗,向遼稱臣。李諒祚子李秉常即位後被其母梁氏幽。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歸夏。梁氏又發動與宋的戰爭。失敗後被迫讓權於李秉常。李秉常死後他三歲的兒子李乾順即位,梁氏再攬大權。重新發動與宋和遼的戰爭。李幹順親政後採取依附遼,於宋修和的策略。戰爭逐年減少,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1115年金朝立國,開始發動對遼的進攻。1123年遼天祚皇帝兵敗逃到西夏。同時金使到西夏勸李幹順將遼帝擒拿送往金,以保障西夏不被金攻擊李乾順看到遼滅已不可挽回,答應了金的條件。從此西夏歸服金。
金滅北宋時西夏隨其尾跡而入,獲得了數千裡的土地。
李乾順死後其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內發生了強大的饑荒和地震,民不聊生,以此發生了巨大的人民起義。李仁孝的改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從桓宗到神宗李仁孝死後,其子李純佑即位,政治**,國勢益衰落。1206年他的堂兄李安全篡位,殺李純佑。李安全改變了與依附金的政策,開始依附此時不斷強大起來的蒙古族。他發動了與金長達十多年的戰爭,使兩個國家被削弱,而且,他統治時期,西夏百姓十分貧困,軍隊非常衰弱,政治**到極點,而李安全自己卻十分**,沉湎於酒之中,整不理朝政,四處怨聲載道。再說李安全附蒙抗金的策略並沒有給他帶來蒙古的友好。早在1205年蒙古就開始進攻西夏。至1209年蒙古三次出征西夏。夏無以抵擋。1211年西夏內部發生宮廷政變,李遵頊篡位,李遵頊仍然保持著襄宗(李安全)的作風,西夏政治更加**。1216年西夏因不肯派兵幫助成吉思汗西征,觸怒了蒙古,次年蒙古第四次進攻西夏。1223年,由於李遵頊聲稱自己不願做亡國之君,便讓位給太子李德旺。
西夏的滅亡西夏在襄宗、神宗一再的**下,終於病入膏肓,無可救葯,儘管獻宗李德旺是治國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權覆滅命運。李德旺打算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際抗擊蒙古。不料機密洩,1224年蒙古攻克銀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質,才得免滅國。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勝後又開始對西夏的進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成吉思汗此時已死,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項族也被滅族。西夏滅亡。
西夏的政治制度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響很大,官制的設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機構有:中書省∴密院、三司、御史臺、開封府、翊衛司、官計司≤納司々田司、群牧司、飛龍院、磨勘司、文思院‖學、漢學等。地方行政編制分州、縣兩級,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國防要地有時也設郡、府。
西夏的軍事制度西夏的軍事制度是在項的部落兵制的基礎上取宋制而發展起來的。樞密院是西夏最高的軍事統御機構,下設諸司。軍隊由中央侍衛軍、擒生軍和地方軍三部分組成。中央侍衛軍包括“質子軍”、皇帝衛隊和京師衛戍部隊。
“質子軍”人數約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選拔善於騎者組成的一支衛戍部隊,負責保衛皇帝安全,號稱“御圍內六班直”分三番宿衛。另有皇帝親信衛隊3000人,是從境內各軍中選出來的強勇之士組成,皆為重甲騎兵,分為十隊,每隊三百人,隨皇帝出入作戰。京城地區還屯駐一支訓練有素的衛戍部隊,共2。5萬人,裝備優良,是中央侍衛軍的主力。擒生軍人數約十萬,是西夏的銳部隊。主要任務是承擔攻堅和機動作戰。因在戰鬥中生擒敵軍為奴隸,故此得名。西夏的地方軍由各監軍司所轄,共有50萬人,軍兵種主要是騎兵和步兵兩種。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時不脫離生產,戰時參加戰鬥。最小單位是“抄”每抄由三人組成,主力一人,輔主一人,負擔一人。
【西夏帝王譜】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1004-1048)1038年稱帝,在位11年。父李德明,西平王。李元昊襲位後,與1038年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他接受宋的先進文化,由據項的民族特點確立了一套政治軍事制度。李元昊與遼,宋之間進行了一些戰爭,取得勝利,形成宋,遼,夏鼎立局面。晚年,肆意誅殺,縱情享樂,強奪太子寧凌噶為後,被寧凌噶刺死。死於1048年,時年45歲。
毅宗昭英皇帝李諒祚(1047-1067)1048年即位,在位20年。景宗長子。即位時才1歲,由其母掌握朝政。親政後,實行改革,使西夏進一步漢化。他連年對宋用兵,攻掠臨近州縣。先後收降吐蕃首領瞎氈的兒子木徵和青唐吐蕃部。後注意修好與遼、宋關係。於1067年病死,時年21歲。
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1060-1086)1067年即位,在位20年。毅宗長子,即位時8歲。死於1086年,時年26歲。
崇宗聖文皇帝李乾順(1084-1139)1086年即位,在位54年。惠宗長子,即位時3歲。親政後,採取聯遼抗宋的策略,遼被金滅後,又聯金抗宋。死於1139年,時年56歲。
仁宗聖德皇帝李仁孝(1124-1193)1139年即位,在位55年。崇宗長子。仁宗指定《新法》,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科舉制,尊崇儒學,大修孔廟及尊奉孔子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確立了。仁宗時是西夏的鼎時期。仁宗死於1193年,時年70歲。
桓宗昭簡皇帝李純佑(1177-1206)1193年即位,在位13年。仁宗長子。以附金和宋為國策。1205年,鐵木真開始進軍西夏,1206年,桓宗暴卒,時年30歲。
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1169-1211)1206年即位,在位6年。崇宗孫,仁宗侄,父李仁友。在位6年,被齊王李遵頊廢,同年死,時年43歲。
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頊(1162-1226)(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齊王李彥宗子,博覽群書,1203年西夏狀元,後統領西夏軍事,1211年,廢襄宗自立。他是以狀元當皇帝,在歷史上是無前例的。後,與蒙古,宋戰爭屢敗,1223年,神宗退位,死於1226年,時年65歲。
獻宗李德旺(1181-1226)1223年即位,在位4年。神宗次子。即位後,抗拒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連失數城,獻宗驚死,時年46歲。
夏末帝李睍(生年不詳-1227)1226年即位,在位1年。獻宗侄。即位僅後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