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彧弟朏,字遵顯,少有志業。年十八,闢州主簿。時屬歲儉,朏以家粟造粥,以飼飢人,所活甚眾。解褐太學博士,遷秘書郎中,稍遷左軍將軍,為荊郢和糴大使。南郢州刺史田夷啟稱朏父珍往任荊州,恩洽夷夏,乞朏充南道別將,領荊州驍勇,共為腹背。詔從之。未幾,行南荊州事。肅宗末,除徵虜將軍、東徐州刺史,尋遷安東將軍,加散騎常侍。蕭衍遣其郢州刺史田憘率眾來寇,朏於石羊崗破斬之,以功封杜縣開國子,邑二百戶。永安三年,卒於州。贈侍中、車騎將軍、雍州刺史,諡曰宣。
長子鴻,字道衍,頗有幹用。解褐奉朝請,遷尚書令吏部郎中、中書舍人。天平三年,坐漏洩,賜死於家,時年三十二。
鴻弟道植,武定末,儀同開府中兵參軍。
太祖時,有安定梁穎,先仕慕容寶,歷黃門郎。入國,拜建德太守,賜爵朝那男。
孫景俊,起家趙郡王幹行參軍。稍遷治書侍御史、司徒中兵參軍。卒。
子師禮,早卒。
師禮族弟嵩遵,少有氣俠。起家奉朝請,歷司空外兵參軍。後蕭寶夤為雍州刺史,引為中兵參軍,深見信任。寶夤反,令嵩遵率眾出征。嵩遵偽受其署,既行之後,遂與侯終德等還來襲城。以功封烏氏縣開國伯,邑五百戶。後除光州平東府長史,轉荊州驃騎府司馬。卒官,年四十四。
嵩遵弟嵩景,武定中,燕郡太守。
又有武功蘇湛,字景俊,魏侍中則之後也。晉亂,避地河右。世祖平涼州,還鄉里。父擁,字天祐,秦州撫軍府司馬。湛少有器行,頗涉群書。年二十餘,舉秀才。除奉朝請,領侍御史,轉員外散騎侍郎。
蕭寶夤之討關西,以湛為行臺郎中,深見委任。孝昌中,寶夤大敗東還,朝廷以為雍州刺史。後自猜懼,害中尉酈道元,乃稱兵反。時湛臥疾於家,寶夤令姜儉報湛雲:“元略受蕭衍意旨,乃見除。酈道元之來,事不可測。吾不能坐受死亡,今便為身計,不復作魏臣也。與卿契闊,故以相報,死生榮辱,與君共之。”湛聞之,舉聲大哭。儉遽止之曰:“何得便爾?”湛曰:“百口居家,即時屠滅,云何不哭!”哭數十聲,徐謂儉曰:“為我白齊王,王本以窮鳥投人,賴朝廷假王羽翼,榮寵至此。屬國步多虞,不能竭忠報德,乃乘人間隙,有不臧之心。信惑行路無識之語,以羸敗之兵,守關問鼎。今魏德雖衰,天命未改。且王之恩義,未洽於民,但見其敗,未見有成。蘇湛不能以百口居家,為王族滅。”寶夤復報曰:“此自救命之計,不得不爾。所以不先相白者,恐沮吾計故爾。”湛復曰:“凡為大事,當得天下奇士。今但共長安博徒小兒輩計校,辦有成理不?湛恐荊棘必生庭合。願乞骸骨還鄉里,脫得因此病死,可以下見先人。”寶夤素重之,以湛病,且知不為己用,聽還武功。
寶夤敗,莊帝即位,徵補尚書郎。既至,莊帝曰:“前聞卿答蕭寶夤,甚有美辭,為我說也。”湛頓首謝曰:“臣雖言辭不如伍被,始終不易,自謂過之。然臣與寶夤周遊契闊,言得盡心,而不能令其不反,臣之罪也。”莊帝悅,拜散騎都尉,仍領郎。尋遷中書侍郎。出帝初,病還鄉里,終於家。贈散騎常侍、鎮西將軍、雍州刺史。
湛從母弟天水姜儉,字文簡。父昭,自平憲司直,出為兗州安東長史,帶高平太守,卒於營構都將。儉少有幹用,勤濟過人。起家徐州車騎府田曹參軍,轉太尉外兵參軍。蕭寶夤出討關西,引為開府屬,軍機謀略,多所參預。儉亦自謂遭逢知己,遂竭誠委託。寶夤為雍州,仍請為開府從事中郎,帶長安令。及寶夤反,以為左丞,尤見信任,為群下所讎疾。寶夤敗,城人殺之,時年三十九。蘇湛每謂人曰:“以姜儉才志,堪致富貴。惜其不遇,命也如何!”儉弟素,武定末,中散大夫。
杜銓,字士衡,京兆人。晉徵南將軍預五世孫也。祖胄,苻堅太尉長史。父嶷,慕容垂秘書監,仍僑居趙郡。銓學涉有長者風,與盧玄、高允等同被徵為中書博士。初,密太后父豹喪在濮陽,世祖命葬於鄴,謂司徒崔浩曰:“天下諸杜,何處望高?”浩對京兆為美。世祖曰:“朕今方改葬外祖,意取京兆中長老一人,以為宗正,命營護凶事。”浩曰:“中書博士杜銓,其家今在趙郡,是杜預之後,於今為諸杜之最,即可取之。”詔召見。銓器貌瑰雅,世祖悅,謂浩曰:“此真吾所也。”以為宗正,令與杜超子道生豹喪柩,致葬鄴南。銓遂與超如親。超謂銓曰:“既是宗近,何緣復僑居趙郡?”乃引同屬魏郡焉。遷散騎侍郎,轉中書侍郎,賜爵新豐侯。卒,贈平南將軍、相州刺史,魏縣侯,諡曰宣。
子振,字季元。太和初,舉秀才,卒於中書博士。
子遇,字慶期。起家奉朝請。轉員外散騎侍郎、尚書起部郎中。竊官材瓦起立私宅,清論鄙之。遷龍驤將軍、中散大夫。出為河東太守。卒,贈中軍將軍、都官尚書、豫州刺史,諡曰惠。
子鴻,永熙中,司徒倉曹參軍。
銓族子洪太,字道廊。延興中為中書博士。後使高麗,除安遠將軍、下邳太守,轉梁郡太守。太和中,除鷹揚將軍、絳城鎮將,帶新昌、陽平二郡太守。卒,年五十二。
子祖悅,字士豁,頗有識尚。大將軍劉昶參軍事,稍遷天水、仇池二郡太守,行南秦州事。正光中,入為太尉、汝南王悅諮議參軍。出除高陽太守,卒於郡。
子長文,字子儒。肅宗挽郎、員外散騎侍郎,稍遷尚書郎。以隨叔顒守岐州勳,賜爵始平伯,加平東將軍。天平末,卒於安西將軍、光祿大夫。贈中軍將軍、度支尚書、雍州刺史。
長文第四弟子達,武定中,齊文襄王大都督府戶曹參軍。
祖悅弟顒,字思顏,頗有幹用。解褐北中府錄事參軍。正光中,稍遷厲威將軍、盱眙太守,帶大徐戍主。元法僧之叛也,顒逃竄獲免。後為諫議大夫。孝昌二年,為西征軍司,行岐州事。蕭寶夤起逆,顒據州不從。還,除徵虜將軍、東荊州刺史。以守岐州勳,封平陽縣開國伯,邑五百戶。武泰中,轉授岐州刺史。永安中,除涇州刺史。時万俟醜奴充斥關右,不行。乃為都督,防守岐州。醜奴攻之,不克。事寧,除鎮西將軍、光祿大夫。以勳又賞安平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以平陽伯轉授弟二子景仲。後為徵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沒於關西。
裴駿,字神駒,小名皮,河東聞喜人。父雙碩,本縣令,假建威將軍、恆農太守,安邑子。卒,贈平南將軍、東雍州刺史、聞喜侯。駿幼而聰慧,親表異之,稱為“神駒”因以為字。弱冠,通涉經史,好屬文,方檢,有禮度,鄉里宗敬焉。
蓋吳作亂於關中,汾陰人薛永宗聚眾應之,屢殘破諸縣,來襲聞喜。縣中先無後仗,人情駭動,縣令憂惶,計無所出。駿在家聞之,便率厲鄉豪曰:“在禮,君父有危,臣子致命。府縣今為賊所,是吾等徇節之秋。諸君可不勉乎!”諸豪皆奮請行,駿乃簡騎驍勇數百人奔赴。賊聞救至,引兵退走。刺史嘉之,以狀表聞。會世祖親討蓋吳,引見駿,駿陳敘事宜,甚會機理。世祖大悅,顧謂崔浩曰:“裴駿有當世才具,且忠義可嘉。”補中書博士。浩亦深器駿,目為三河領袖。轉中書侍郎。劉駿遣使明僧暠朝貢,以駿有才學,乃假給事中、散騎常侍,於境上勞接。皇興二年卒。贈平南將軍、秦州刺史、聞喜侯,諡曰康。
子修,字元寄,清辯好學。年十三,補中書學生,遷秘書中散,轉主客令。以婦父李欣事,出為張掖子都大將。張掖境接胡夷,前後數致寇掠,修明設烽侯,以方略御之。在邊六年,關清靜。高祖嘉之,徵為中部令。轉中大夫,兼祠部曹事,職主禮樂,每有疑議,修斟酌故實,鹹有條貫。太和十六年卒,時年五十一。高祖悼惜之,賻一百匹,諡曰恭伯。世宗時,追贈輔國將軍、東秦州刺史。修早孤,居喪以孝聞。二弟三妹並在幼弱,撫養訓誨,甚有義方。次弟務早喪,修哀傷之,於行路。愛育孤侄,同於己子。及將異居,奴婢田宅悉推與之,時人以此稱焉。
子詢,字敬叔。美儀貌,多藝能,音律博弈,鹹所開解。起家奉朝請,太尉集曹參軍,轉長尚書起部郎中、平昌太守。時太原長公主寡居,與詢私,肅宗仍詔詢尚焉。尋以主婿,特除散騎常侍。時本邑中正闕,司徒召詢為之。詢族叔昞自陳情願此官,詢遂讓焉,時論善之。尋監起居事,遷秘書監。
出為平南將軍、郢州刺史。詢以凡司戍主蠻酋田樸特地居要險,眾逾數萬,足為邊捍,遂表樸特為西郢州刺史。朝議許之。蕭衍遣將李國興寇邊,時四方多事,朝廷未遑外略,緣境城戍,多為國興所陷。賊既乘勝,遂向州城。詢率厲固守,垂將百,援軍既至,賊乃退走。加散騎常侍、安南將軍。樸特自國興來寇,便與詢掎角,為表裡聲援,郢州獲全,樸特頗有力焉。
徵為七兵尚書,至都未幾,除豫州刺史。尋進號撫軍將軍,加散騎常侍。未之州,還為七兵尚書,常侍如故。武泰初,詔詢以本官兼侍中,為關右大使,賞擢慕義之徒。未及發,會爾朱榮入洛,於河陰遇害,年五十一。贈侍中、車騎大將軍、司空公、雍州刺史,諡曰貞烈。無子。
修弟務,字陽仁,少而聰慧。舉秀才,州闢主簿。早卒。
子美,字師伯,少有美名。舉秀才,州主簿。太尉咸陽王雅相賞愛,以女之,美拒而不納。除奉朝請,亦早卒。無子。
務弟宣,字叔令,通辯博物,早有聲譽。少孤,事母兄以孝友稱。舉秀才,至都,見司空李欣,與言自旦及夕,欣嗟善不已。司空李衝有人倫鑑識,見而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