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其實系統早就完成了,現在的工作就是一點點往裡面填內容。像歷史文獻、學術著作、地方誌之類的是最先輸入的,所以現在要查什麼資料已經可以派上用場了。"趙維打開界面,起身讓我。

我在搜索欄裡打入"三層樓",然後空了一格,輸入"孫氏兄弟"。想了想,又把"孫氏兄弟"改成"孫耀祖"。

點擊搜索。

關於"三層樓"的記載有四條,都是老建築類的書籍,其中就有上次看到過的那本《上海老建築圖冊》,想必內容也差不多。

沒有同時具備"三層樓"和"孫耀祖"的信息,但有一條關於"孫耀祖"的。

那是《閘北一九三七年志》。

裡面只有一句話:"名紳孫耀祖義助政府填邱家塘建閘北花園,二月動工,九月畢。"閘北,一九三七年,二月動工,九月結束,孫耀祖。從時間和地點來看,應該可以確定這就是四兄弟中的長兄孫耀祖。

我的手指輕快地敲擊著桌面,沒猜錯的話,邱家塘該類似肇嘉濱,是個臭水塘,所以填塘造花園,才是造福周圍居民的義舉。

可是以孫氏兄弟神秘的行徑來看,會無緣無故攬下這麼一檔子公益事業,我怎麼都不會相信。

邱家塘和三層樓之間,會有什麼關係嗎?

我招呼趙維,把這段記載指給他看。

"像這樣的事,當時的民國政府會有相關文件記錄在案吧。"趙維點頭:"應該有備忘錄之類的文件歸檔。"

"有沒有辦法查到?"

"像這類的文件目前倒都保存在館裡,只是一來資料浩大查起來費工夫,二來…"趙維微

"沒問題,有當時的文件可查就行,我自己找歐陽說去。"要調閱這類早就歸檔封存的文件,趙維直接帶我去查被領導知道總是不妥。我打了個電話給副館長歐陽興,他比較喜歡拋頭面,重要一點的新聞發佈會他都會參加,所以和我照過幾面,算是認識。

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他很痛快地就賣了我個面子,說讓趙維直接帶我去就是,只是不能借出館。

打開文獻檔案b館的大門,一股故紙堆特有的氣味鑽進了我的鼻子,讓我鼻腔微微癢起來。

趙維把我領到第五排書櫃,指著我眼前一整面的鐵書櫥說:"就在這裡,你得自己找,我還有大堆的事要幹,對了,別搞亂了,哪裡出來的哪裡放回去。"

"當然。"我滿口答應,心裡卻暗自發苦,這麼一大堆,不知要查到什麼時候。

兩小時之後,我走出上海圖書館,在旁邊的羅森超市買了兩個飯糰下肚,算是解決了午飯。然後找了家美髮店進去洗頭髮,幾天沒洗了,翻了一上午上個世紀的舊文獻,總覺得沾了一身的書塵,頭也開始癢起來。

乾洗師力度適好地抓著我的頭皮,舒無比,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讓人滿足,這多麼美好。

衝完水,擦乾,乾洗師開始進行例行的按摩,我要求他特別在肩頸部按,用力再用力,我這樣長期對著電腦的人,年紀輕輕頸椎就已經開始出問題了。

被按得呲牙咧嘴卻十分過癮。肩膀覺松馳許多,大腦也再次運轉起來。上午的收穫,使我穿越時光,開始隱約看到孫氏兄弟當年的計劃。

下午接到報社任務,讀者打熱線電話反映隔壁的老太太總是往家裡撿破爛搞得樓道里臭氣沖天,機動記者大部分時間裡就是為熱線電話而存在的,在沒有重大采訪任務的時候,我這樣的資深記者也得和剛進報社的頭小夥子們一樣被熱線電話接聽員差得團團轉。

採訪完回到報社趕稿子,晚飯是在報社吃的,每個記者手裡都有好幾個報社附近的外賣電話,時間長了大家相互去蕪存菁,剩下的都算品。今天我叫的是東北餃子,皮薄餡香。

回到家已經近九點,和往常一樣打開電腦上網,時間很快在msn上的聊天和東遊西晃中到了十點。我裝了衛星,能看到臺灣的很多節目,每天十點到十一點中天綜合臺的"康熙來了"是必看的節目,小s和蔡康永這對黃金搭檔一唱一和,內地可看不到這樣有趣的訪談節目,千篇一律地煽情,功力越深我越冷。

十一點的時候,我關了電視和電腦,坐到寫字檯前,翻開工作手冊。

這種多年前沿用到現在的格式本子是我從單位總務領的,每個記者每個月能領一本。許多記者都不會去領,因為這種本子如今看來樸素得有些難看,採訪的時候拿出來記不太好看,而且這本子太小了,記者總是喜歡用大本子,這樣在採訪記錄的時候不用總是翻頁影響記錄速度。

我領這樣的工作手冊當然不是為了採訪,這種再平凡不過的小本子,被我用來記錄那些不平凡的事。

就像記課堂筆記,在遭遇非常事件的時候,只要條件允許,我都會在每天睡前把當天發生的相關事件簡單記錄。這樣做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幫助我理清頭緒,找出線索,接近真相;二是作為我今後正式寫"那多手記"時的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