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035章未解之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對待這份水質化驗報告,他們不能決定如何處理,只有請示領導了。伊妹的普通話帶著京都人的京腔京韻,好聽,雖說不是京都人,但是,她在京都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多少都學到一些東西,普通話,尤其是京都話,說得很地道,讓人欽佩,這個要讓餘哥學習好半天,也許好幾年,也許幾十年都沒有這個效果。於是,大家就讓她負責聯繫領導。沒想到,領導是女的,異相斥,反而不喜歡,伊妹怨姚德志不該這麼做,就想到要去聯繫領導,畢竟,他是公的。好吧,剛才不是不願意嗎,他再試一試。機構領導聽了他的彙報,然後說:“爭取再做一份報告,這一份要求合格。剛才伊妹沒說清楚,下次你們想好了再專門讓一個人來說。”他說“好的”然後“啪”地掛了電話。伊妹冤枉死了,剛才的電話,傻子都聽得明白,不就是請示怎麼處理化驗報告嗎,何必要擺個領導架子?看來,要當官,當了官才過癮,一丁點兒小事,也可以拿來耀武揚威的。伊妹的普通話真好懂,餘哥的普通話過於普通,說快了,像說語,只有他子能聽得懂。真是奇怪了,他們的方言真是五花八門,南腔北調的,很是熱鬧,也很有意思。如果想學習語言,就請到他們機構來。除了各地方言,還可以練習外語,甚至可以跟老外學習中國的普通話。說實話,他還寧願和老外說一些英語,還蠻好懂的,就是對方言,的確要宣佈繳械投降了。如果把這個電話讓餘哥來打,估計挨批的成分比伊妹要小一些。因為餘哥也是雄的,據異的原理,作為雌的領導,應該不會太拒絕這股引力。特別是在電話裡,那種異的聲音更會彼此引,可以使通話的內容稍微靠後些了,倒是那一種想象,那種對異的幻想,以及對或雄渾或輕柔或磁的顫抖的聲波的衝擊,也確實值得回味兒。

那好,得到了領導的指示,他們決定明天上午去疾病控制中心,打聽一下重新化驗的相關事宜。化驗不純粹是科學領域的事情,還有權力,有官方的干涉。比如,水質汙染,百姓恐慌,為了穩定民心,就做水質化驗,結果,肯定不能說汙染了,要說合格。有些人相信,很多人不信。原因很簡單,不用化驗,眼睛一看就知道,那水絕對汙染了。村民不信,不信化驗單,不信政府,不信他們的甜言語、巧舌如簧地宣傳,他們寧願相信小道消息,包括相信**。因為政府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就是公開,也是假的,群眾就有理由懷疑真假。

一早,餘哥要修理房間裡的電燈,姚德志和伊妹去找他們。坐著麻木,伊妹的手開始不老實。師傅在前面駕駛,伊妹摸著他的部,他不理她,但也不好拒絕,誰讓他擋不住誘惑,親了她,還抱了她呢。她做了初一,就會做十五,姚德志現在處於劣勢,不敢反抗。再說,滿足一下她作為勝利者的虛榮,像男人那樣撫摸女人,或者男的騎在女的頭上作威作福,她的這份虛榮,就盡力成全了吧,他和她是同事,她就有權在領導面前告他的狀,隨便耍些小動作,就得要他解釋半天,甚至還不能說清楚,於是,他就讓摸吧。摸一下,又不會摸死的,怕她個鳥。沒想到伊妹的手竟然遊移到前面來了,姚德志的臉紅了,瞪了她一眼,她立馬把手縮回。這妞兒,太了。不知道師傅開車時,從反光鏡裡看到沒有。

到了疾控中心,就是以前的防疫站。伊妹給了麻木師傅車錢,要打收據,師傅說不會寫字,伊妹幫寫了一份,讓他簽字摁手印,他問:“蓋私章行不?”伊妹說“行”就這樣,他們又增加了一張‘負擔’。一樓傳來孩子的哭鬧聲,哭聲震雲天,可能將來是個狠角。孩子打針哭成這樣,對醫生來說,見多不怪,想必她們的耳朵也都磨出了繭子,對孩子的苦鬧習以為常,所以,下手既快又穩又準又狠,孩子們看到這些白大褂的阿姨,面無表情,本來就怕,加上,不容商量地,和家長一道硬來一針,怎麼說也不可理解,只有拿哭聲來表示抗議了。

他們上到四樓,哭聲還在耳旁迴響。哭聲響徹雲霄,不愧是龍的傳人,有龍的神,龍的韌勁,像久困於淺灘的龍,遇到電閃雷鳴,傾盆大雨降下時,龍就會騰空而起,讓世人矚目。

“這小子,將來一定要當將軍。”姚德志對伊妹說。

“為什麼?”伊妹問。

“聲音大,好指揮千軍萬馬啊。”他笑著說。

伊妹說:“那可不一定,將軍可不是吼出來的,你看現在的將軍,有幾個指揮過千軍萬馬?那是靠一支筆、一張嘴來的。”姚德志仔細一想,倒也是,不無道理。和平年代,將軍不就這麼來的嗎?靠筆,寫出錦繡文章;靠嘴,或說,口才好;或唱,都能出人頭地。現在的將軍,大多數沒有經歷過炮火的洗禮,沒有經歷戰爭,就無法理解戰爭的殘酷無情。那種血腥的場面,不是電影造假造出來的,而是真實的。如果將軍靠一副好嗓子唱出來的,那麼,這將軍的確還真值得商榷。不過,既然軍人職銜這樣規定,也無可厚非,從中央到地方,層層機構都是這樣,沒有什麼特別的。

在疾控中心,他們認識了穆科長,他在專門負責水質化驗。穆科長看起來長得消瘦,頭頂還有幾搖搖脫的頭髮。一看,就讓人擔心,也讓人分心,和他談話,老是自覺不自覺地注意到他的頭髮。

他很熱情,說:“上次化驗,我嚴格把關。這是縣委縣政府給的任務,又是一個國際項目,不嚴格不行。你們對化驗結果滿意嗎?”姚德志說:“就是不滿意才來找您啊。”他說:“怎麼不滿意呢?”姚德志說:“我們需要一份合格的報告,各項指標都要達到國際標準。”穆科長說:“這個好辦,只要你想要合格的報告,我就給你造個合格的。”姚德志吃了一驚。穆科長解釋說:“我們會按照客戶的要求,提供他們想要的報告。要合格的就發合格的,要不合格的就發不合格。先要不合格的,再要合格的,也行。”姚德志明白了,原來的權威報告就是這樣出爐的啊。

穆科長說:“化驗費每個水樣380元,坪村至少需要三個水樣化驗,因為水源分佈不同。那白泉村和荷村呢?我不清楚。需要到了那裡再看。”姚德志說:“好的。今天去白泉村好嗎?”穆科長說:“行。”說走就走,剛好今天疾控中心有車去另外的鄰村辦事,他們就搭了便車。在山區,搭便車是常有的,但是,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每個人要想得到別人的好處,先要想想後果。比如老人,他很需要照顧,但是,你不知道老人在路上慢慢走是什麼原因,或者是因為他不能坐車,只適合走路,如果硬要他坐車,沒準是致命的傷害,因他一旦出事,你就有可能要承擔責任。即便到最後沒有承擔,也要經過一段十分痛苦的時光,要對自己好意施惠的行為承擔責任。

車到白泉村,姚德志不知道村名的來歷,就問穆科長,他說:“據傳說,這裡以前有一座寺廟,叫‘白泉寺’。在三峽這個地方,適合修行。高山之上,有一座廟,可以看江上來往的船隻,看破名利追逐的鬧劇,居在寺廟,可以領悟很多東西。廟附近有一處泉水,常年水不盡,白的泉水,到現在還在汩汩地往外冒水呢。”

“原來如此,那怎麼沒見廟呢?”伊妹好奇地問。姚德志也想清楚這個問題。很多地名,在山區出現,都帶有詩意,很好聽,憑藉名稱,就知道那個地方的地勢,但是,要想得到傳說,就需要費一些心血了。但是,也有以訛傳訛的故事,但是,中國的神話或者民間傳說,大都以喜劇收場。即便地名,也要想得美妙才行。有的村名一聽就想去,哪怕這個村子十分遙遠,路途艱險,也阻擋不了一些遊客的腳步。

穆科長說:“這個問題恐怕要問村支書了。”說著,車已經到了村口。

他們下車,向開車師傅道了謝,車載著他們走了。他們徒步朝著白泉村村支書家走去。到村裡,一般先去村領導人的家裡,就有些舊時的土司,要想接觸到村民,必須先接觸到村長,即村裡的”一把手“,這樣,才能順利進行下面的工作。否則,不按規矩來,一切都會亂套,越到後面,越難收拾殘局。

想象中,既然有白泉寺,應當有鐘聲,有誦經聲,還有煙霧中隱約可見的寺廟勾角,以及空氣瀰漫的香火氣,或者揹著柴禾的小和尚慢慢在山道行走,或者有揹著木桶的僧人到山下背水。再就是,在松樹下,一些老和尚和老道士在松下下棋,旁邊站著小和尚、小道士給他們添茶、添香,倒也逍遙自在,享受僧道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是,這些都沒有。姚德志和伊妹面面相覷,不知道怎樣解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