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034章貽笑大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水質化驗報告上面寫著,大腸桿菌超標。姚德志問伊妹:“怎麼辦?”伊妹說:“這次算是準的了。向機構報告了再說吧。”這次化驗是第二次化驗,第一次是在美國做的。做化驗的錢也是美國人出的,其實,為了讓村民飲用到好水,寧願多花錢,讓人放心。美國人的有錢人,對待遺產的處理,和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中國人一般把錢留給兒孫,但中國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這是怎麼回事?美國人把錢捐給慈善機構,捐贈人也平安度過,沒有遇到多大的問題。這可能是好人有好報的寫照。另外,美國人對生活的態度,也是簡單的,有吃有穿,都很知足。很多美國富人,都是慈善家,他們做的事大都比較符合人的需要,因為他們會站在人的角度思考需要,來自底層,不是來自高層,不是在家裡閉門造車,靠想象的。到最後,他們雖沒有留給後代多少錢,但是,他們的後代都很,並且又是一代富翁,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這說明,真有一位上帝,在祝福樂意捐獻的人;而中國人,為了家,為了家人,寧願刻苦自己,為了家人兒女奉獻一生,賺取錢財,給了自己的兒女,實際上,兒女得了錢,這些錢來自父母祖宗,自己不費力,不知道賺錢的辛苦,吃老本,坐吃山空立地吃陷,然後,沒有了就完全沒有了生存的辦法,更別提賺錢了。還有一些人爭氣,利用祖宗的錢,再賺錢,還能維持幾代人。但是,如果一直這樣下去,誰也不能保證不會出現敗類,敗家子不知道在哪一代出現,祖宗眼睛一閉,啥都管不了,讓後代子孫或者為錢,或者為利爭搶,得家務寧,倒還不如將家財散盡給窮人,要好得多。外國的慈善事業會一直持續下去的,這個不會錯。有錢,就要有好項目,這個水的項目,是能滿足人的最起碼的需要的。但是,能維持多久,現在還不知道。

這個水利項目的資金有一些是美國民間慈善機構支持的,他們想幫助中國貧困山區的人解決吃水困難,不僅僅是有水吃就夠了,還要讓村民吃上乾淨水。在項目的開始前,那邊就派來專家對實地進行考察。考察是對捐款人負責,不能在家閉門造車,憑著想象去做項目,必須要到實地去查看,到了實地一看,就會發現,有很多不同,完全超出了人的想象。不要聽官方的,不要信傳說的,需要到實地去,聽山裡人怎樣說,看山裡到底是怎樣的。只有這樣,才能清楚他們生存情況,有針對地拿出方案來,讓捐款人放心,這才是專業的慈善機構要做的事。

這裡是山區,很少看到外國人,少數民族地區沒有開放,如果想要開放,必須要建立旅遊區,發展好、建設好旅遊產品,讓老外還有國內的有錢人,到處遊山玩水,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因為和旅遊業配套的住宿、飲食、通、還有旅遊產品的銷售,都和遊客的多少有關,開發越早,名聲越大,遊客越多,進行良循環。在景區,例如神農溪漂以及配套的文化活動除外,那裡的人見到老外,簡直跟見到鄰居一樣,太習以為常了,甚至有些景區的村民還會說幾句外語呢。倒是景區之外的村民,包括村幹,能見到老外的還算稀少,對他們來說,也算稀奇。當然,政府對老外來訪,也很重視,上次是道格先生來了,賈局長親自陪同下鄉。當然,賈局長以前曾擔任過官渡鄉的黨委書記,這次項目又在官渡鄉實施,現任的黨委書記以及鄉長當然責無旁貸要陪同下鄉,另外還需要水利技術人員參加,加上他們機構的領導和省裡來的領導,他們前線的工作人員。一個老外,竟然有著一大群有關人士陪同,這個隊伍可謂不小,車子就有七八輛。在盤山路上走起來,浩浩蕩蕩蔚為壯觀。政府喜歡搞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好像是為了當地政府的面子和形象問題,也顯得政府對這件事情的重視。實際上,村民到達喜不喜歡當官的到村裡,還是一個未知的東西。也許是為了村幹,畢竟村幹是村裡的村民,只不過是政府覺得聽話,安排他當村幹,給村幹一些權力,讓村民對村幹刮目相看吧。

到了村裡更是熱鬧,村民夾道歡,場面更是讓人心跳加速,倍自豪。喜歡安靜的道格先生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忘記這個場面。他們大打人海戰術,在道格先生看來的確開了眼界,他所在的國家遠沒有我國人丁興旺。

到村後,不是開座談會,道格先生馬上要去水源處查看。當時,省裡來的領導面,賈局長不愧是久做文章的人,善於察言觀,對省領導說:“您從省城來,風塵僕僕,車馬勞頓的,乾脆在村委會休息休息,看水源的事就給他們縣鄉村幹部做好了。”說著,他瞟了一眼他所說的三級幹部,大家點頭不已,馬上答應。省領導說:“那,就辛苦各位了。”省領導倒不客氣,對機構領導說:“請翻譯給道格先生聽,他不能陪同,但安排了專門的人士陪同。”機構領導也巴不得省領導不去,擔心他去了瞎指揮,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得大家都左右為難,不知所措。所以,她馬上給道格先生翻譯,道格連說:“ok,ok。”事情就這樣成了。

說實話,水源所在的位置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路徑都被灌木和雜草掩蓋,還有一些刺槐,以及其它帶刺的各樣植物的枝條,長到齊深,人一經過,就容易被尖刺扎破皮,或者拉傷衣服,連村民也沒幾個願意去水源處,只是到了冬季,落葉的樹木葉子差不多落完了,雜草已經枯萎,村民上山砍柴的時候,才去水源那個地方。這時候,的確很辛苦。省領導不愧是高級領導,未雨綢繆,先都申明瞭觀點,趁有些人沒回過味兒的時候,就給人打了預防針。到時候大家也就不會說閒話了。

臨行前,餘哥給大家分了一些礦泉水。人太多,不夠分,鄉長馬上到學校的小賣部,又搬來兩箱,這樣每人都分到了一瓶。包括道格先生。當然,還剩下了半箱。村支書很積極,這時候不表現,更待何時?他拿來一把砍刀,走在最前面,見刺就砍,見枝條就殺,果然,他的努力,使大家都受益,給人的印象非常不錯。但是,許書記的作法,許主任不怎麼看好,他也拿了砍刀,只是沒有許書記的動作快,於是,許主任就在後面冷笑。然後,就專門跟著道格先生,回答機構領導翻譯過來的問題。

道格先生很欣賞村乾的作風,不停地豎起大拇指。太陽漸漸升高,人們走路爬山,很快就熱起來。伊妹的額頭上已經沁出細細的汗珠兒。道格先生個子高大,腿長,走起路來,速度還行,倒是不常爬山的人,和他漸漸拉開了距離。

他們終於到了水源處。水從山上來,但還不是真正的源頭。這水是從砂石縫兒裡沁出來的。技術人員在場,他解釋說:“這水不是水源水。是從水源出來的,但經過了地表,然後又進入地下,到這裡,經過砂石的過濾,他們看到的水,就是這樣。”道格先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看看機構領導,領導給他做了翻譯。他才明白過來。連說:“ok,ok。”道格先生的礦泉水已經喝完。他靈機一動,就打開瓶蓋兒,彎下,把空瓶子的嘴兒對著潺潺而下的水,不一會兒,就裝滿了一瓶。大家不解,他看著大家,呵呵呵一笑,然後說了一大通話,看看大家沒什麼反應。他把眼光轉向機構領導,示意她,請她翻譯。機構領導說:“道格先生說了,他看到這裡的水還不錯,量夠大的。打算帶回一瓶水,到美國去化驗,看看水能否飲用。他謝謝大家陪同他來看水。”大家終於明白了“嘩嘩譁”地鼓起掌來。

然後,道格先生又走訪了幾家農戶。然後打道回府。

午飯沒有在村裡吃,而是到縣城吃。道格先生對歸州人的熱情,很動,在宴席上,通過機構領導的翻譯向大家表示了謝意。很不錯的,他學會了說“謝謝!”這兩個字大家都聽得懂。雖說有些油腔滑調,但對道格先生來說,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說不定,他在老家,經過了很多次的練習,才學會說的呢。

道格先生回國後,就對他帶回的礦泉水瓶裝的水源水進行了化驗,結果是不合格。很多指標都不合格。親愛的道格先生哪裡知道,對水化驗,必須要在取到水樣後的24小時以內進行,而且要對取樣所使用的瓶子進行嚴格消毒。

道格先生喝空了的瓶子,已經受到汙染,何況這瓶水還要漂洋過海,先經過香港,再飛美國,24小時遠遠超過了。不知道道格先生還去過哪裡,說不定還到了緬甸,那就更超過了時間。

可愛的道格先生,心誠,恩,可惜技術不過關,或許是太幽默了。

下一站要去白泉村,那裡會有一座寺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