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絕對權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陷世》第230章《絕對權力》發佈了,歡親們前來砸票、訂閱、打賞和收藏。
在報銷這件事上,對金蓮顯然是格外開恩的,不會斤斤計較,劉小姐顯然是區別對待的。對於燕,她則非常嚴苛,這是從哪裡來的道理?
金蓮甚至可以把一整張票分成兩半,票和票據一起貼在粘貼單上,這樣做的好處是,免得再去辛苦地找票據。現在坐車,票很難得。一般坐麻木車,哪裡有票?麻木車(三輪車)車主去買車票,人家還不賣。人力三輪車也不會去買一本車票。
做這個工作,出門是常有的事,出門就會產生車馬費,或者叫車船費,遇到山就要走山路,遇到水就要走水路。像德志一般在荊楚省內工作,用不著飛機。即便有機會坐飛機,德志也不選擇,因為飛機一旦出事,將是毀滅的,很少有人存活。
沒有緊要的事,就不需要那麼著急去趕車。
沒有緊要的事,不用坐那麼快的車。
劉小姐對金蓮格外開恩,讓燕很不自在。劉小姐的臉
一變,說:“這次去港島,弟兄們的表現很不好。特別是拿布匹,不夠爺們。都不想拿,拿的很少。特別是有些弟兄,完全不考慮姊妹的
受。”說完,她的眼光的餘光看了德志,德志發現了這個,心裡很著急,想為自己辯解,後來忍住了。覺得完全沒必要。她已經認定事實,已經判定了是德志沒有拿布匹。
對於安德烈,她沒說什麼。這個批評,沒有指名道姓,但是傻子也清楚,問題出在誰身上。
沒有上火車的有兩個:芭比和尹懋。他們沒有拿布匹上車,更沒有拿布匹下車;中間下車的是餘哥。因為餘哥和芭比有氣,本不拿她的項目的布匹,只拿輕省的零食袋,上車沒拿布匹。中途又下車。也就不存在下車拿布匹。
就是這樣,那麼,跟隨布匹自始至終的,就是德志、安德烈、會計和燕。這四個人。陪著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的布匹千里迢迢地回來。誰有功勞?
燕不指望,她喜歡動嘴,不喜歡動腿。就是動手,也要發一通脾氣才肯幹,乾的時候,也是專揀輕省的活兒去做,指望她吃虧拿重東西,那是假的,
本不可能。
會計更不用說,她是玩筆桿子的,撥打算盤子的,現在,只需要按按計算器的按鍵,不用費大力氣,加上她本身有病,拿不了重物,據說是椎間盤突出,一用力,
就疼,且勞動一次,要累上好幾天,甚至幾個星期。誰敢用她?用壞了怎麼辦?
現在就剩下了兩個弟兄,很明顯,劉小姐在用有眼鏡看人,看得不真切,就橫加指責起來。在機構裡,如果沒有齊老師的教誨,她可能也不會這樣,不調查就亂加評論,因著她的不公平、不公義,她的形象在德志心中大打折扣,但又不好說什麼。
她說了這些話後,看看齊老師,顯然,這些話是她們商量好了的,沒有什麼,她們經常一個鼻孔出氣,穿一條褲子,好得沒法說,一致對外,無懈可擊。
開會是例行公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惟一不同的是,仍要金蓮去九峰。
自從離開歸州後,就到了宣統縣,在宣統做了一年半的項目後,省裡的主管要員變動,升遷的升遷,調走的調走,剩下的,有的是新人,有的不悉項目,基金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重建關係,另外,還要加大籌款力度,才能應付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需求,儘量滿足他們的需要。
新要員的家鄉在九峰縣白鸛村,為了滿足他的需要,齊老師立馬變臉,將項目從宣統縣轉移到九峰縣。
首先,派了餘哥和尹懋到九峰縣救災,也就是說,先入為主的,就是餘哥,餘哥的關係和齊老師沒有辦法說,看來,過年送雞奏了效,起了作用。因此,餘哥得到重用。自從在歸州提出意見,一開始沒讓餘哥參與到項目中來,讓德志佔了鰲頭,以後人家歸州縣民委一直承認德志而不承認餘哥和伊妹,每次開會,餘哥就要拿這事說事,得齊老師印象非常深刻,每次做什麼,都先想到他,要他去做,免得他在背後說個沒完沒了的。
更重要的是,他送的雞,不能白吃,要不然,又如何教別人心靈雞湯呢?
餘哥和尹懋在九峰救災,和九峰縣民委建立了好的關係,這下子餘哥沒有意見了,應該走到哪裡,都受他們歡才是。
九峰的救災結束,他們又返回了宣統,然後結束宣統的項目,驗收。德志的水杯也遺忘在宣統縣村支書家裡,很是遺憾,不過,他打電話給支書,說水杯不要了,只當是一種紀念。
宣統縣民委的主任很支持基金會的工作,主任也很夠意思,先解決弟兄們的家鄉村的缺水問題,這樣就做了一年多,等到想要解決自己家鄉村的飲水困難時,省裡的大員調換,項目也跟著變化,沒辦法,宣統縣民委主任的家鄉村,就沒辦法照顧了,很遺憾,可是,他仍然抱著希望,希望他們再回去。
話雖這麼說,可無法實現,除非換了齊老師,或者還有可能繼續在宣統做項目,如果不換,永遠做不了項目。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正是這事的寫照,總之項目是堂而皇之地要落實到九峰縣了。
考察就不用說了,那是走走過場。
九峰的東部,就是漢人聚居區,越接近漢人區,問題越複雜。倒還不如少數民族地區單純。越是複雜的地方,做項目越難。
項目大方向已經定下來,不容改變,只要那位九峰縣白鸛村出去的省裡的大員不離開位置,項目肯定不會離開。現在的社會,非常現實,別抱著幻想,太陽會從西邊升起,只要傻瓜才會認為人都是大公無私的,這種說法只有在童話故事裡才有。哄三歲小孩子還差不多。因此。現在的家長不敢講童話,因為童話和現實相差甚遠,本達不成一致。
一方面教孩子要做好人、做好事、懂禮貌,另一方卻做惡人、做壞事、魯無禮。怎樣才能讓孩子效法呢?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可惜。很多人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小人。
大方向已經定了,就看落實到哪個村了。
考察就是去縣裡推薦的村子去看看。看是不是真的貧困,是真的缺水嗎?能推薦上的村子,肯定是有前途的村,稍微幫扶一下,就能起來。而在其他地方,自然資源惡劣,人們住的地方通不便,許多東西運不出去,外面的東西進不來,因此,想要發展一個項目,非常困難。其他村民,等靠要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自力更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稍微有點錢的人,真是太少了。
考察也是走過場,沒有超出縣裡推薦的村,要是到別的村,恐怕還不行,不經過縣裡,是不允許到其他村的,即便那個村特別有需要,特別特別困難,也不能去。
離開宣統到九峰,是**地巴結領導,而始作俑者,就是齊老師。她
本不給宣統一次機會,直接地、徹底地、絕對地從宣統到九峰,只因九峰縣白鸛村出了一個非常珍貴的人物。
宣統縣的人沒有任何辦法可想,如今的基金會已經完全被政府控制,哪怕政府不出一分錢,也要跳出來指手畫腳,不給基金會張揚主基督的名聲,而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以私人身份,向人做見證,這個讓德志非常苦悶。
考察完畢,是籤合同。很奇怪,籤合同要到樂平鄉,並讓白鸛村的村支書到樂平鄉,這是少有的,在所有籤合同的歷史上,都沒有出現過類似現象,一般都在縣政府,這次的確不同。
作為先頭部隊,德志、餘哥、尹懋和後來加入的金蓮,先在村裡摸了情況,然後到了樂平鄉鄉政府。縣民委的王書記先來會議室,看看會議室的佈置的情況。按照劉小姐的意見,一定要拉橫幅,拉橫幅的目的是為了照相,拍照成功後,可以拿回港島,作為一個代,這是
程中的重要一環。
可惜鄉政府的會議室條件不好,橫幅竟然沒地方掛。
王書記給大家沏茶,他在玻璃杯子裡放入茶葉,看起來是尖,然後倒入開水,不倒滿,將水倒出,再倒入開水,他說:“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茶更香,一般不喝頭道茶,二道三道茶才是好茶,最後喝的茶就太差了,不如喝開水。”然後尋找拉橫幅的位置,找來找去,最後只能橫著拉,蓋了三個窗戶,才勉強將橫幅拉滿,就是為了照相,沒有別的。
大家都逐漸到了,然後會議開始,由縣民委主任主持。從省裡、縣裡到鄉里、村裡代表都發言,然後是捐贈方劉小姐代表基金會發言。劉小姐的話很少,說了不到十分鐘就結束了,接下來是齊老師宣讀合同書。
合同書中多次提到齊老師的名字,當唸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齊老師特意提高了聲調,生怕別人沒聽到或者不注意。
合同唸完,開始簽字,跟在歸州一樣,和政府籤合同,再和村裡籤合同,其實沒必要,完全可以把村裡的合同一併簽了,免得那麼麻煩。德志突然到,這是看不起村裡,想要讓村裡孤立起來,要以勢壓人,村裡人稍微聰明點,就能明白這個意思。
要知道,和村裡籤的合同才最重要,至於和市裡、縣裡籤合同,完全沒必要,因為據歸州的經驗,援助款(項目款)直接給村裡,村裡人直接受益,用不著中間的環節,要是和縣裡、市裡籤合同,沒準會給他們留下了希望,還以為縣府或者鄉府可以得到一些好處呢,實際上這兩級政府,甚至包括省政府,都沒辦法
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