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201章山有歧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賈友虎和賈友牛住在同一個山坡,上下關係,不是指上下級的關係,是地理位置的關係。

德志和尹懋被賈友虎盛情邀請去他家吃飯,剛好路過賈友牛家。賈友牛早就數次邀請德志和尹懋去他家吃飯,只不過,德志一直覺得他老倆口帶著一個孩子,確實不容易,又要種地,賈友牛還要管理組裡的事。公事和私事,都是事,不處理就還是事,早晚都得處理。

雖說他的官不大,但是,村裡接到上級的通知,要辦什麼事,最後都落在最基層,也就是組長頭上。在中國的公務員序列裡,要算不是公務員的組長最辛苦了。他們一年才幾百塊錢,村支書和主任是幾千,甚至一兩萬,就是這些拿幾百元錢的組長,做著拿幾千元甚至暗地裡不知道多少錢的人做的事。

德志和尹懋去過賈友牛家吃過飯,以後就不想再去了,主要原因就是覺得他們不容易。人要善於為別人考慮,不要老想著自己,不要光為自己撈好處,也要考慮考慮人家的利益,儘量縮小差距,不要肆意擴大,否則就很難收拾。因為路不平,有人踩,人不平,就有人修理。這是一定的。

賈友牛自己沒有孩子,他的姑娘不是親生,是從林區抱來的,他們自己多年都不生育,因此對抱來的女兒更是疼愛,視為己出。人家說抱養女兒之後,一定會生一兒半女的,可是,這事也不是絕對的。他們就沒有自己生,按照信的說法,風水不好。賈友牛家在坡上,賈友虎家在坡下,錯一點點,風水就有差異。就像有些地方,手機信號不好,可是,剛換個角度,走幾步,手機就有了信號一樣。賈友虎生了一個又生一個,賈友牛費了老大的力,腿都換了好幾個,還是不行。不知道是種子不行,還是土壤不行,總之,栽種在人,能否成功,能否收穫或者結果,就不在人,而在神了。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一樣的道理。

好在他女兒爭氣,懂得用功讀書,就成了一名老師,一開始德志猜想是民辦的老師,經過打聽,確實是民辦教師。公辦老師和民辦的截然不同,就像國內存在很久的正式工和零時工的差別,一直到現在,都還有這個差別。正式工待遇就是好得多,臨時工再努力,也達不到正式工的待遇水準,這個就是命運的捉了。在國內,一般是這樣,至於國外,德志沒去過,不清楚。

沒有轉正的民辦老師工資非常低,因此在他女兒結婚後很長時間,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因此,看到有人在公路邊上挖地基蓋房子,他們心裡也癢癢。當老師,特別是民辦老師,註定是沒多少工資的,想要蓋房子,比登天還難。看到同學同事一個接一個都買房的買房,到城市紮的紮,在家的也新建了樓房,總之,看上去,都很富裕。再看看自己,還是窮教書匠,孩子也越來越少,一個學校,三個年級,還有學前班,加起來也才三十多學生。

村裡的小學說撤就撤,合併到另一個村,集中上學,因此,村裡的民辦老師就無法安置。

剛好,村裡的省級公路加寬工程開始實施,以前的石子路,將要重新維修擴寬,鋪上瀝青,使道路更加平整易行。

賈友牛受到邀請,他有些意外,這些年來,兄弟倆在一起吃飯的機會太少了。

不是基金會在村裡實施這個水利項目,恐怕他們後半生就這樣過了。真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他們家一個在上,一個在下,又同宗同姓的,為什麼不來往呢?

德志不清楚,也不想動腦筋去想。尊重他們的作法,不來往就不來往,沒什麼的。有時候,人的嫉妒會讓人發狂,看到別人行,會嫉妒,就如同殺人,在他心目中,嫉妒如同一把利劍,將仇敵殺害,已經死了。活人怎麼會和死人來往呢?

德志想,賈友牛會不會去呢?這幾年,賈友虎混得不錯,而賈友牛就差一大截兒了。但,賈友虎一直沒有譏笑或者瞧不起他的意思,只是各自忙各自的,沒事就不來往,有事能自己克服就克服,不能克服需要幫助,就開口求幫助。平時,各自過各自的生活,沒有什麼。賈友虎有兒有女,有手藝有錢,兒女個個也都強。而賈友牛,他自己都不敢說大話,總是縮手縮腳的。不敢比,一比都差一大截兒,這是事實讓他覺得不如人,就不在虛榮上下功夫,故意掩飾自己的不足,而是迴避,減少見面的機會,賈友虎也就沒有炫耀的時間了。其實,賈友虎也沒有炫耀的意思,不過在言談舉止中透出來,讓賈友牛到不安,很不舒服。

賈友虎的子已經回來,在家忙著。她看到德志、尹懋和賈友牛來了,很高興,連忙招呼大家坐,然後沏茶、拿瓜子和水果,請大家吃,她自己又一頭鑽進廚房,繼續忙碌。她的股上就像有釘,坐不住,睜開兩眼就開始忙碌,一直忙到黑燈瞎火的時候。到睡前,都還要做一些在屋內能做的活兒。

賈友虎主動去幫,堂屋裡就只有賈友牛和德志他們了。

德志愛看電視,但是不知道怎麼開,又不好意思問,就忍住。當賈友虎來到堂屋拿東西的時候,德志就怯生生地問他:“想看一會兒電視節目,可以嗎?”賈友虎說:“當然可以了。來,我來給你打開。諾,這是遙控器,不好看的節目就跳過去,你們先坐一會兒,我去幫忙。”尹懋問:“需不需要我們搭個手、幫幫忙?”賈友虎說:“算了。你們不要管,我能應付。”德志不喜歡看電視劇,但是尹懋喜歡,最後遙控器到了尹懋手裡,德志不再看電視,轉為玩手機。

賈友牛看看飯沒好,就要回去,想幫家裡做點事。賈友虎說:“過半小時後下來吃飯。”賈友牛說:“好的。”

吃飯的時候,德志說:“明天晚上召集大家開個會吧,請大家將任務分派下去,每戶都要出勞動力,挖管槽,然後埋設水管。按照我們的要求挖,明晚開會時再強調一下吧。”尹懋很愛看戰爭題材的電視節目,這個和他的基督徒的身份好像不太適合。不過,他已經習慣了,這叫“積重難返”他以前差點當了兵,後來陰差陽錯,竟連民兵都不是了。

從搶電視機遙控器來說,尹懋是自私的,但又要裝大方的一個人。在無聊的時候,就容易為小事生氣,如果大家都忙碌,就沒有時間生氣。特別是,有些事、有些人喜歡自尋煩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得不償失。很多不該發生的事,都是一時糊塗,才釀成大禍的。

其實,德志對於電視連續劇,從頭到晚看完整的,沒有一部。

德志的時間很寶貴,沒有多餘的時間花在無聊的電視節目上。特別是對於戰爭題材的,有時候也看看,可沒有上癮。

德志選擇電視節目的首要內容是,學習型的,不要情節型的,看那樣的節目很花時間。就像一樣,讀了上集想中集,讀了中集想下集,總想看看主人公後來怎麼樣了。

結果很費時間。在以前,德志也愛看一些歷史題材電視劇,後來上了大學,要修完所有課程,避免補考,就放棄了繼續看電視劇,不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少還是受身邊人的影響,在無聊的時候,偶爾也看看,並沒有徹底地杜絕觀看。

晚飯後,天黑得很,賈友虎找出電筒,像探照燈的那種,他說是他兒子從廣東帶回來的,借給德志和尹懋用。賈友牛很聰明,趁剛才回家做事的時候,天還沒黑,就拿了手電筒,不需要找賈友牛借了。

回到宿舍,德志讓尹懋先洗,然後是德志洗,完之後,德志看了一會書,寫了記,做了禱告,安然入睡。

早晨,他們商量,一組的群眾會是晚上召開。白天沒事,就去看看紀念碑有什麼變化沒有,走訪一下賈山,也就是那位刻碑文、立石碑的石匠。如果遇到宮支書,就告知晚上一組有會要開,願來就來,不勉強,如果沒有遇到他,就不告知,畢竟是快要結束了,在最後的階段,新上一個小項目,也沒什麼大的影響的。

簡單地吃過早飯,德志和尹懋前往賈山家。德志想爬山,這樣就近多了。但,尹懋不幹了,他說:“又沒有什麼特別緊急的事,從小路走幹嘛?小路的坡度太陡了,站不穩,要摔跤的。不如順著公路慢慢往前走。那要好得多呢。”德志不想和他分歧太大,無論走小路,還是走大路,都是要到目的地去的。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能到賈山家,就行,何必問從小路還是從大路走的呢?

在這個問題上,德志很清楚,兩個人在一起,難免會有矛盾和摩擦,如果各不相讓,最後準是兩敗俱傷。

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